在中国的神话体系中祝融是“夏神”,与春神句芒、秋神蓐收、冬神玄冥(禺强),在中国的神话体系中并称四季之神。
![](https://img.haomeiwen.com/i13632869/5fc0df84ad711c72.png)
“祝融”原本是三皇五帝时“夏官火正”的官名。融指的是大明、大亮,泛指明亮 ,夏天四季中光明最多的季节所以祝融用作夏官官名,有祈愿光明的意思。
01 “夏官”是什么?
上古时期随着中原农牧业的发展,产生了五行之官,是谓“五官”。即:春官木正,曰句芒;夏官火正,日祝融;秋官金正,曰蓐收;冬官水正,曰玄冥;中官土正,曰后土。五官之下,各有一套人马,这就是最早的公职人员。
![](https://img.haomeiwen.com/i13632869/b63b502afd629360.png)
几经发展演变,及至《周礼》,以天官冢宰、地官司徒、春官宗伯、夏官司马、秋官司寇、冬官司空分掌邦国之政,总称六官或六卿,后世的吏、户、礼、兵、刑、工“六部”亦由此而来。
它们的对应关系是:
天官天师——冢宰——吏部尚书——组织部,人事部
地官后土——司徒——户部尚书——财政部,公安部的户籍管理
春官句芒——宗伯——礼部尚书——外交部,教育部,文化部
夏官祝融——司马——兵部尚书——国防部
秋官蓐收——司寇——刑部尚书——司法部
冬官玄冥——司空——工部尚书——农业部
因夏官祝融掌军政、军赋,所以后世常以夏官代称兵部尚书。
![](https://img.haomeiwen.com/i13632869/523d38c99035f5a6.png)
02 “火正”的由来
正是官的意思,火正就是古代掌管火的官。
上古传说中,一次黄帝带领部落转移途中忽遇暴雨,山洪暴发,祝融随身带的火种也被暴雨扑灭,黄帝命令大家在一个大石洞里暂住下来。
雨一连几天下个不停,人们在石洞里因失去了火种,无法生火做饭取暖,饥寒难忍,大人便开始吃生肉, 老人和小孩也只得用冷水泡蘑菇吃。
祝融着急万分,想钻木取火,可是因木柴全是湿的,钻不出火星。祝融一气之下,便把手里的钻头狠狠地扔出去。不料钻头碰击在石洞的岩石上,溅出许多火星。祝融心中转喜,找来岩块互相碰击,只见火星飞溅 。
![](https://img.haomeiwen.com/i13632869/e876fcab1901b712.png)
族人常先撕开衣服,掏出一团棉絮,放在石头下面,击石时火星溅落到棉絮上,祝融轻轻一吹,随着一股浓烟窜出了火苗,取火成功了。黄帝专门为祝融举行了庆功会,给他记了大功,并封他为“火正”。
祝融发明的击石取火,使人类不再为保存火种发愁,方便了生产生活。后世称祝融为三大火神之一,又因火是红色的,亦称祝融为赤帝。至今人们仍会把火灾称为“祝融之患”既源于此。
03 迎夏祈福
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合称“四立”,分别表示四季的开始,是二十四节气里的大节,古时每逢四立节气日都要组织迎接祭祀仪式,谓之:迎春、迎夏、迎秋、迎冬。
立夏预示夏天的来临,立夏日天子要率领文武百官到京城外的南郊迎夏,祭祀夏神,期望能保佑夏季的平安。
因为夏神祝融又是火神,所以祭祀的人们一律穿朱色礼服,配朱色玉佩,连马匹、车旗都要朱红色的,以表达对司夏之神的敬意和对夏粮丰收的祈愿。
![](https://img.haomeiwen.com/i13632869/2960b01534b898f1.pn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