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是和小闺女同上艺术课的时间。上午国画画丝瓜。初期造型环节,老师初步点讲,自己临摩,评议后才能学构图创作。
小闺女下手很快,老师圈出几个可用型态;我的肥硕得像蚕一样,明明是同幅图第一笔对错不明显但二三笔照本宣科了,偏了。偶有后续点评,个别有花生型和苦瓜型的。“苦瓜和丝瓜不都一样吗?”“自己悟。”郭老师教学有一套,那个画画出彩的小姑娘正在入手画一个新丝瓜。原来我首尾造型也有误——也是苦瓜型的丝瓜。绝大多数的丝瓜头尾是圆的而苦瓜不是。这是我存在的失误点——模建错了,后面终归续错(这只谈模仿,不说艺术夸张)。
调整好再来,小闺女比我手快,先我一步,母女同台展评。都是新手,诸多不足,只寻找肯定点:造型我略好点,用色大胆,特别是环境色用得比我好。虚与实处理都不够:我的瓜色一样太实,她的太虚。终归都落在清一色的失误上。这明明早都知道,可依然在犯错。
GLM8_F5从母女丝瓜中看数学问题的虚实艺术这让我想起了昨夜改得冒火的试卷。六年级数学解决问题中最重要的建模“单位1的量X分率=对应的量”。但题目只要出现“比一个数多(或少)几分之几,学生中总会有错。主要有两类对应量找不准,或是用除法求单位1量时,比较量对应分率运算相反,图型结合依然会出错。就像今天苦瓜式丝瓜处理一样,绝对这些同学的前概念卡点在某个断层上,负迁移的威力。
六年级阅卷后是五年级数学,期中考试过后的一个知识点提前运行在填空题中,比8千米的2.5倍多3千米的数是(),理解没有偏颇。
我笑了,这些瓜娃子们,船停在这里。倍多倍少与多几分之几少几分之几本是两种建模,学生估计混为一谈了。这里既有形的构建又有虚与实的处理,也怪我没在前概念上卡好点。
GLM8_F5从母女丝瓜中看数学问题的虚实艺术丝瓜图长条完成,郭老师又给我找了个斗方,基于前期的解读与心得,下手很快,老师评价感觉对了。但茎须咋也托不出韵味来,逐步再来,我这个胖子也不是一口吃出来的。
GLM8_F5从母女丝瓜中看数学问题的虚实艺术下午古筝课是复习《 战台风 》中的片段,点奏过后两小节总是弹得粘糊,韵味出不来。国平姐试听后做出调整:哪几个音头弹重点,圈出,刮奏的哪几个节拍要推出。听后,乐了:大约重点二字就从这儿来的吧,圈重点早都有了。复弹,不错。有重点会卡点,才能产生韵味。这大约是突破所有重难点的关键所在。
趁下课的间隙里我去书画班领取晾晒的母女丝瓜图,已洇得墨色迷离。郭大神正好也在:“想要出色,不仅颜料质量要好,水分控制也要适当。多练练找准感觉就成了。”
术业有专攻,业余与专业既有技法中距离还有实践上的差距。知道与掌握,中间隔着长长的实践。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