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世纪的罗马帝国,有两个统治者,即皇帝与教皇。这两个统治者本来有明确的分工:世俗世界的统治者(皇帝)主要负责臣民们的物质方面的幸福,精神世界的统治者(教皇)负责臣民们的灵魂。在实际执行中,却有很多弊端,也使一些忠诚的自由民十分尴尬。皇帝往往总想介入教会的事,但教皇不愿意其插手,而让皇帝专心去治理国家。长此以往,双方矛盾就不可避免。
这可苦了普通的民众,作为一个优秀的信仰基督教的人,自然应当是遵从教皇又效忠于国王的,既要做虔诚的信仰者,也要做善良的公民。他们不知如何是好!可见,教皇与皇帝的权力之争,受到最大影响的是普通的民众,他们的生活变得异常艰难。
11世纪中期,教皇的产生还不规范,每个罗马帝国的皇帝都希望推选一个对自己和帝国有利的人做教皇。直到1059年在教皇尼古拉二世推动下,组建红衣主教选举团,他们当中的首脑人物有选举未来教皇的特权。
1073年,红衣主教选举团推选格里高里七世为教皇继任者,他来自托斯卡纳地区的一个非常普通的家庭,名叫希尔布兰德。他有野心、有精力,他将教皇的权力发挥到极致,他认为教皇不仅仅是教会的首领,也应该统治所有的世俗事物。教皇可以决定谁做皇帝,并有权随意罢免之,也可以将任何一个国王或皇帝制定的法律废掉。他往欧洲所有的宫廷派遣大使,由他们向君主宣布教皇的法令。
这引起了人们的反抗,具有反叛精神的德意志国王亨利四世,为此召集德意志主教会议,陈述格里高里的罪行,最终以沃尔姆斯宗教会议的名义废黜了格里高里的教皇。但格里高里则将国王亨利四世逐出教会,并要求德意志的主公们与亨利四世划清界限。为此,后来还引起一场血战,亨利四世率军将罗马城团团围困,格里高里被迫让出教皇之位。
教会和皇帝之间的斗争,一直就没有停止过。在他们斗争的时候,意大利的很多小城市在悄无声息地逐渐发展状大,而且拥有了独立的地位。所以说,在教皇与皇帝的斗争中,最终获利的是中世纪的城市。
学习《人类的故事》札记(32)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