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需要一点无用的快乐。
从小就被告知,生活要有目标,目标就像人生大海上的灯塔,有了目标就不会迷失方向。有目标的人生是明亮的,没有目标人生就是大雾茫茫。
目标明确,是人成熟的一个标志。
孩子生活得往往没有目标,他们常常放下手里重要的东西,或者是未完成的功课,或者是昂贵的玩具,去做一件大人看起来无用的事,而且投入其中,做的不亦乐乎。
大人往往不理解孩子:“你做那些有用吗?”
有用与否,是大人衡量事情价值的一个标准,有用的事就值得做,没用的就不值得做。
我大学暑假做兼职时曾认识一位妈妈,那位妈妈每天走马灯一样送孩子去上各种辅导班,有舞蹈,有绘画,有唱歌……
问到这位妈妈为什么报这么多班,她振振有词:每一样都有用,舞蹈可以矫正体型、唱歌可以培养勇气、绘画可以培养想象力……听她这么一说,倒好像每一个都有非报不可的理由,这么多用处。
看看那个妈妈身边天真可爱的小女孩,不禁有些同情她:这样小小的身板怎么承受如此多的用处?
时下很多家长为孩子报各种辅导班也是一样,大人考虑的都是什么用处,极少考虑孩子自己想要的是什么。
也许她什么班也不想上,只想在草地上打滚儿,在阳光下奔跑,在树下听小鸟唱歌,但在家长看来,这些都是无用的东西。
现在的孩子们跟我小时候相比已经不那么容易快乐了,因为需要做太多有用的事,但是快乐常常藏在许多看似无用的细节中。
我们小时候因为大人忙于农活,干脆放开了我们,意外地让我们享受到很多自由时光。
没有铺天盖地的作业和辅导班,尽可以躺在长满青草的山坡上望天上的流云,听耳畔小河的流水声,感受自然的气息,这样一天天在无事中度过美好的童年时光。
感谢那段无用的岁月,虽然我没有学到多少知识,没有城里孩子那样博学,也没有获得多少荣誉,像很多神童一样小小年纪就有一柜子的奖状证书,但是我拥有了一个快乐的童年,一个在自然中度过的自由快乐的童年。
这是一笔宝贵的财富,一生受用不尽,至今还在滋养着我的心灵。
长大后我也做过很多无用的事。
比如看书,我更愿意凭兴趣去选择喜欢的书,读研期间,我读了很多无用而有趣的书。
不仅涉及文学还涉及地理、历史、哲学,有一段时间沉迷看小说,有一段时间热衷看游记,还大量翻阅电影评论,只要看着有趣的,几乎无所不读。
这些书和我专业学习似乎没什么关系,读了也没帮我写好论文,论文依然凑不够字数,当时可以算作无用的阅读。
但它让我享受到了读书的真正快乐,远胜多年来按照教科书指定的方向去读书,那是我放飞思想的开始,就像小马从马厩里解放出来一样尽情撒欢儿。
就长远来看,无用阅读也并非真的无用。
正是这一段时间的无用阅读,开阔了我的视野,打开了我的思维,为我今天的写作打下了一个阅读的底子。
现在再像过去那样狼吞虎咽地涉猎各种书已经变得很难,在最好的时候做了看似无用的事,让我受益至今。
不管长期有用还是短期有用,比有用更重要的是快乐。
即使真的无用,只要能让自己获得快乐也可以尝试一下。
大多数时候人处于紧绷状态,忙于实实在在的生活,那种节奏紧张的生活是生活的主体,是大树的主干,但是并不是生活的全部。
不要忽略树干之外的枝枝叶叶,正是那些不起眼的细枝末节,才构成了生活的趣味。
一生像个斗士一样生活,连别人喝咖啡的时间都用在工作上的鲁迅先生,也在病后醒悟到自己的缺失:
“像心纵意地躺倒,四肢一伸,大声打一个哈欠,又将全体放在适宜的位置上,然而弛懈了一切用力之点,这真是一种大享乐。在我是从来未曾享受过的。 ——鲁迅《这也是生活》 ”
人的一生,固然应该目标明确,充实忙碌,但是也要留时间给无用的事,哪怕只是瞬时的快乐。
晴好的秋日,外头阳光正好,因为埋头于工作,只有上厕所时才穿过走廊的阳光,“如果在阳光下晒一晒就好了。”可是,还有作业没判,还有课没备,还有文章没写……总之没有晒太阳的时间。
等到不忙的时候再怎样怎样吧,总是一次又一次往后推,比如夏天去公园看荷花就被我一推再推,直到荷花都谢了,很多无用的事都这样被排在后面,最后也被有用的事挤没了。
星期天的早晨,起来到院里跑步,跑了两圈看到一个角落里盛满了阳光,忍不住停下脚步,就那么背对着阳光,什么也不做,享受着阳光晒在后背暖洋洋的感觉。
那一刻,是久违的松弛和快乐,已经很久没有享受过了。
这么简单的事,让快乐也变得简单起来。
还有很多时刻可以享受这种简单的快乐,温暖的午后,一个人坐在阳台上,看书或者不看,只是静静坐着发呆。想什么,也可以什么都不想,就那样静静享受午后的阳光,时光的流逝。
这些无用的时光,让快乐变得更容易更简单。越是忙碌,越要享受一点无用的快乐。
2022-9-28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