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在说不要让孩子输在了起跑线,当孩子起跑后,用尽心思为其加油鼓劲。
可你能想象的到吗,即便孩子赢在了起跑线上,甚至奔跑的过程中遥遥领先,可当快到终点,迈向成功的时候,有人却突然冒出来,一把把你扯下来,然后他“顶替”站了上去。
这个夏天,河南省郑州市市民苏洪的女儿参加了高考。
万万没想到的是,平时成绩总在600分左右的女儿,最终高考分数却只有335分。
女儿含着泪告诉父亲,高考时,她写的作文题目是《不负时光,不负年少——致2035的你们》。而苏洪在河南省招生办查询女儿语文答题卡时,作文题目却赫然成了《富强中国,不负年少》。
更令人惊讶的是,与此同时,河南另外一名家长,卢女士带着孩子在查阅答题卡时发现,孩子四科有四个不同的考号,且条形码不一样。
而另外2个参加今年高考的孩子在查看了自己答题卡后,也都称答题卡不是自己所答。
近日,河南4名考生家长联名向河南省纪检委和监察委实名举报河南省招生办公室主严重滥用职权、组织考试作弊,偷梁换柱掉包高考试卷。
家长们之所以这么做的原因的是,他们的孩子平时成绩都很稳定,高考发挥也正常,估分也符合实际情况,可最终的高考分数却相差巨大。
孩子们在怀疑人生,以泪洗面。家长则怀疑有人在其中做了手脚,伤天害理。
俗话说,一个事情可能是单例,但多起类似的事情同时发生,那就绝对是有问题。
河南4名考生的家长分别来自河南各地。这些家长彼此并不认识。
他们走到一起只是因为觉得“我的孩子不可能考的这么差!”
苏洪的孩子在重点高中郑州一中读书,平时考试成绩都在600分左右,居班级前茅。高考时候,孩子自我感觉良好,觉得发挥还不错,估分是627分左右。但没想到的是高考成绩却只有335分。这种差距让他和孩子无法接受。孩子成天心情低落,茶饭不思,她想不明白到底哪里出了问题。
类似苏家孩子的情况还发生在相隔一百多公里外的洛阳市一名检察官的家里。
杨国强在政法系统工作多年,他的儿子就读于孟津第一高级中学。高考后,孩子估分500分以上,可高考分数却是230分。杨国强觉得,孩子的高考成绩与平时成绩存在极大的差异。有多年办案经历的他觉得这其中有问题,不正常。
距离郑州两百多公里外的商丘市也有人觉得自己孩子的高考成绩“不正常”。当地市民卢女士的孩子今年多次模拟考试成绩都在546分以上,高考成绩估分也在500分以上,但高考成绩最终却只有243分。
信阳市的家长邹安云也坐立不安,他困惑的是,他孩子平时学习成绩总在500分以上,今年高考中,孩子也觉得发挥正常,预估分在520分以上,但高考成绩却只有261分,而且还是每科每门都不及格。这样的结果让孩子每天以泪洗面,他怎么也想不明白,自己怎么会考成每门都不及格。
因为高考分数和孩子平时的成绩相去太远,几名家长和孩子都无法相信。家长质疑孩子们的试卷或者答题卡出了问题,或者是被人动了手脚。于是他们走上了维权的道路,想要讨个明白。
6月26日开始,上述几名考生家长分别数次到河南省招生办公室进行申诉,并书面提交相关材料,要求其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对考生公开高考试卷信息,但此举遭到了对方的拒绝。
之后,河南省招生办公室用手机拍来了孩子们的部分试卷答题卡,并作出了申诉结果回复,说是每个环节上都没有任何问题。
不过,看完答题卡后,家长和孩子们被惊出了一身冷汗。
其中,苏洪发现,自己孩子的高考语文试卷答题卡明显被人动了手脚。其中,答题卡上的名字及考生号等信息都不是孩子的笔迹,甚至连里面的作文内容都不是孩子写的。孩子本人也坚定认为,答题卡上的作文根本就不是自己写的,连题目都不一样。孩子说,高考时,她本人写的题目是《不负时光,不负年少——致2035的你们》,但此时语文答题卡上的题目是《富强中国,不负年少》。
而让杨国强和他家孩子纳闷的是,孩子数学试卷第21题明明放弃作答,但实际上作答内容却有10行,这10行字从何而来?而且笔迹也不是孩子的。另外,有些选择题,当时孩子作答正确,但却没有得分。而理综答题卡上,明明孩子答错了,但却得分。杨国强坚定地认为,显而易见孩子的试卷答题卡被人掉包。
而令卢女士愤怒的是,6月27日,她带着女儿见到了高考的试卷。女儿一看就说那不是自己的。卢女士当时用手机拍下了试卷和答题卡。照片中,4个答题卡有4个不同的准考证号,理综1841xxxxx8213,外语1844xxxxx58230,数学1841xxxxx53436。只有语文一科考号1841xxxxx53230才是正确的。
她还注意到,英语一科的答题卡上,女儿名字中的“淇”先是写了“琪”,随后又被涂改回“淇”。理综答题卡上,条形码上方的数字被人用黑色水笔涂改。语文一科的座号先是被写成了“05”,而后改成了“06”。女儿坚称,这些不是她改的,也不是自己的笔迹。另外,数学试卷与答题卡上,书写笔迹粗细也不一致。
卢女士纳闷,考试都是统一发放的答题工具,怎么可能在同一门的试卷上出现两种粗细不同的笔迹?为何还出现判若两人的作答笔迹?
另外,还有两名考生也在答题卡中发现有诸多猫腻,他们认为,那不是自己的作答,也不是自己的笔迹。
至此,四名家长认为,孩子们的高考成绩真的有问题,而且还是大问题,是有人在暗箱操作,滥用职权、组织考试作弊。之后,他们联名向纪检监察部门举报河南省教育厅招生办涉嫌舞弊。
而令人感到惊讶的是,2018年河南高考中,除了上述4名家长外,还有一些家长也在实名举报自己孩子的高考试卷被人偷梁换柱。
商丘市家长夏秀丽的女儿平时成绩550分,今年高考最低估分在560分以上,高考成绩却是299分。王某的儿子平时成绩600分,高考成绩却是300分。郑州市考生肖某在郑州一中全校排名一直在20名以内,高考估分700分以上,高考成绩却是606分。
家长们认为,高考结束后,高考试卷属于涉及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切身利益应当公开的政府信息,应当公开。
但对此,河南省招生办公室书面告知他们,如要异议,可通过司法途径提起诉讼。
诉讼,那就意味着等待,具体要等多久,那要看相关程序的梳理。可眼下已经进入了8月,相关院校的招生工作早已进行,8月底又开始新生入学。他们等不起,孩子更加等不起。于是4名家长到相应的辖区公安机关进行了报案,相关公关机关也已立案调查。
值得注意的是,苏洪带着女儿到郑州市公安局须水分局报案。须水分局以涉嫌组织考试作弊罪受理了此案。须水分局案件侦办大队带着苏洪和孩子到河南省招生办公室和登封相关部门调取考生高考试卷证据时,却遭到了河南省招生办公室的拒绝。
举报信中,苏洪说,当时该单位一名工作人员当着公安干警的面说他们河南省招办不与考生和家长说话。另外,他还认为,是不是有人在作弊,很简单,一方面鉴定笔迹。另一方面,从系统里找出他孩子原来的作文,它去了哪,到了谁的名下?那么一系列情况都会明了。
真金不怕火炼,纸永远无法包住火。
8月6日,河南省教育厅新闻办发布了“考生高考答题卡被掉包的情况说明”。
该说明称:近日,网上反映:“个别考生家长质疑考生高考答题卡被掉包”。对此,为维护高考工作的严肃性,纪检监察部门正在依法依规进行调查。调查结果将及时向社会公布,接受广大人民群众监督,维护高考公平公正,维护高考良好声誉。
众所周知,我国自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高考为我们选拔了大量的优秀人才,对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也让无数个寒门学子走出了大山,实现了梦想。
目前,高考制度尽管存在不足,但仍然是最能体现公平公正原则的全国性考试。为了保障公平公正,近年来,各地都在加强预防和严惩高考舞弊。2017年,我国首次将高考舞弊入刑。
如果说考生个体的作弊最大的原因是为了利己,而公||权|力的作弊则是权||力寻租和腐败,是最严重的亵渎公平和公正。
值得注意的是,涉及到考务工作人员的舞弊和腐败案全国各地早有发生过。仅在河南,2014年就发生过一起。
当时开封市杞县、通许县高考替考舞弊事件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教育部通报,经查,该事件是一起中介人员在武汉部分高校招募替考“枪手”,在杞县、通许县联系被替考考生家长并收取费用,与部分考务工作人员串通进行替考作弊的案件。此案,多名公职人员收到处分。
我们国家具有悠久的考试传统和文化,这一背景下,伴随的是人类对于文明和文化以及改变个体命运的孜孜追求。
我们知道的是,自隋代设立科举制度以来,考试在中国人的社会生活中占据了十分重要的地位。恢复高考制度以来,一方面,高考促进了整体国民文化和文明素质的提升。另一方面,这是一条改变个体命运的途径,寄托着无数个不管是农村还是城市的家庭的希望。
所以,高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这其中,保障高考任何一个环节的公平和公正更为重要。
平时成绩比较理想,高考也发挥正常,但结果却相差甚远,河南几名孩子流下了眼泪。
从目前来看,河南多名家长质疑和举报当地高考存在舞弊的问题并不是空穴来风,从家中掌握和分析的众多证据和现象来看,这里面的水,够深。
我们希望有关部门能彻查此事,还家长和孩子们一个公道,也给社会一个公道。
网友评论
https://www.jianshu.com/c/a487a69c2f13
已接受你的投稿,期待你更多佳作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