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领风骚数百年(9)
近来,小宝她爷爷对美食产生了学习操作尝试的兴趣,连续两天之内,做了两种他认为不错的早餐。
蔬菜饼,金黄金黄,这是改进版的。一直以来,两个宝贝孙,就喜欢吃他爷爷做的土豆饼,那是保留节目。推而广之,由土豆为原料推到了其他蔬菜。越做越好,手法炉火纯青。花白葱香肠菜饼,端上桌小宝直说好吃,她又给她曾祖母夹了一块,她曾祖没有任何肯定的表情和语言。她儿子说了句:这饼子软的很,你能咬动的。她依然没有赞扬的话儿出口,不过,这回没有指出如何改进的话,似乎默认了饼子的不错。
也难怪家婆金口难开,主要是做了一辈子饭的人,啥没做过?这么一点摊菜饼,当然入不了她老人家的佛眼,达不到她的水准。儿子想听老妈夸他一句,等着吧。
比起昨天儿子尝试做得炸油条来,家婆可是态度变化很大的。
她儿子前一天在手机上,看到一个炸油条的视频,就给小宝许愿说:爷爷明天给你炸油条,爷爷做得油条比你爸在外面买的肯定要好,我不放白矾和泡打粉,爷爷做个健康的油条,好不好?小宝很附和地笑着回应:好呀。
当爷的这回说话算话,早上五点多就起来发面,用鸡蛋和食用油和面,再把面切小条盖着醒发起来,说至少要醒发面五十分钟左右,才可以开炸的。这中间,我要帮忙,他很自负地不让我插手。
醒发面后,他照例在电脑上驰骋,时间到了,打了豆浆,做了小菜,给家婆和小宝蒸了了鸡蛋糕,然后炸油条。我看那面发的不是很欢,但想着炸麻叶时根本就不醒面,炸出来也发得很圆的,就没有在旁唠叨。小宝也起来了,她在听着《西游记》,说再赖一会床。我去厨房给她爷爷帮忙。油热了,火又大,他显得手忙脚乱,没有再说不要我插手的话。因为那发面黏在盘子上,需要一条一条地稍微整理一下,再炸的。让把火调小一点,他取生坯方便一点。很快就炸出几根,我说先叫妈吃着,就把新炸的油条端到饭桌上,先让家婆品尝。她火眼金睛,马上就发现了问题,对着油条说道:面没起好,人家买的油条发得多大。没时间理会家婆的评价,要继续炸完那些油条生坯的。
家婆吃完了鸡蛋糕,说:不是打了豆浆,给我到碗豆浆,油条泡豆浆好吃。我空出手来,豆浆也打好了,便端出豆浆给家婆。
大家都坐在饭桌上了,小宝可能要换牙了,门牙这几天说咬东西时碰到了牙疼,我给小宝掰油条成小块,免去她门牙切断的工序,让她夹着吃,问她:你爷爷做的咋样?有你爸买的好吗?小宝说:我爷爷做的好吃。不知是真感觉,还是顺口一说。
家婆这时再一次给她儿子指点:“你发的面不好,没发开。说不定是面和得硬了,人家买的那面软的很。”他儿子回答说:“买的油条,那面里多半都放白矾泡打粉着哩,吃了对身体不好。”其实,小宝她爷炸的油条,除了颜值稍微不规整外,面不是那种韧性的,不好咬的,而是酥酥的,入口易嚼的。家婆当时没有吃馒头,共吃了四小根油条的。
对儿子鼓励的话儿,在家婆,是很吝啬的。她暂时想不起来她儿子在厨房操作,已经是汗流浃背?早起不顾辛劳,创意出自己的家常油条来?
眼里总能挑出别人毛病并不留情面地快意指出或者指责的人,并不会因为年龄越大,越宽博越有容人之雅量的。就是母子之间,要开诚布公,要严厉一点的,可温和地说不出,或者保护性地指点,不是更好一些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