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全输#
在好奇心面前,探究一切
T酱不止一次撞见“社恐”这词了,社恐的老师、送餐员,在微博、豆瓣上被分享出来时总是自带萌点的样子:
我们系一社恐老师,在校园里一碰见眼熟的学生就摸出手机假装打电话,完全不给我们问老师好的机会。
中午点了个外卖,过了一会儿手机响,接起来听筒传出Siri那种机器音:您-好-,您-的-外卖-已-经-送到,请-出门-收取........我走到门口看到自己的外卖静静躺在外面,并没有半个送餐员的身影……应该是遇到一个重度社恐送餐员......
小时候见到外公害羞,也不敢说话,就用粉笔在地板上写着:外公你来了。
完全不顾他们只是不想面对你挂上尴尬而不失礼貌的微笑……
在正式介绍这款“T酱见了会拍大腿”的社恐福音APP前,我先去国内最大、样本形态最丰富的社会生活体验观察基地——百度贴吧,转了几圈。
跟我想象中不同,有366万个帖子的社恐贴吧里,并没有大家互相交流日常互相扶持的温馨场面,倒是被三种人霸了地盘:
除了这种发自拍骗小女生的“伪社恐患者”,
就剩下大量“跟老师学三天治好了我三十年的社恐”的托,估计跟公园里拉老头老太听免费保健讲座的是同一拔骗子。
还有就是戒色吧那群宣扬“手淫毁一生”的传道者。
在他们眼里,戒撸能治好的病包括且不限于:社恐、抑郁、失眠、脱发、偏头痛、近视、粉刺黑头、鼻炎、脚气……
但在贴吧里,T酱倒是撞见了一款号称专为克服社恐开发的APP,苹果、安卓版本都有,用匿名、变声器的方式“教大家如何得体的说话”。
我????
然而我去Apple Store搜了一下这款APP……彻底消失了。
可能并没有人想这样学会“得体的说话”吧。
至于国内其他宣称“反社交”的社交APP平行世界、SAME,用每天搜集能量卡、频道划分的方式来区隔关联用户。
但是,看起来仍然是制造网红的平台。
搜索时一个可怕的发现:
这两个我都下过,而且都删了。
微信官方推出的小程序“绝密日记”,基本上就等于豆瓣的“日记仅对自己可见”吧。
嗯,从引导语来看,是中老年表情包版本的。
真正的社恐实用APP,就该是工具性的,比如国外的Cloak(隐身)。
接入twitter和foursquare后,一旦有朋友打卡出现在附近,就能立马接收到警告,快速逃开,避免尴尬的打招呼时刻。
还有个类似原理的Hell is Other People(他人即地狱)网站。
只可惜它俩的最新消息都在两三年前,且国内用不了。
他人即地狱hell.j38.net网站首页
主角登场!
这款实用APP叫香港小巴下车,只要提前设置好目的地,就能在到站时有人工发声提醒司机,完全不用自己亲自说话。
摘录一个准忠实用户的评论:
天啊,我当时就想要这么个东西,真的有了啊!每次憋着要说“唔该,落车”的时候都需要提前十分钟鼓足勇气。
T酱奉劝各公司别费劲研究反社交的社交APP了,多开发点实用工具型的,造福我们这些每次跟陌生人说话都要做心理建设的人。
比如收外卖时不用接快递小哥的电话,直接一键语音对话:请帮我把外卖放在15楼公司前台,谢谢。
讲述阿斯伯格症的电影「玛丽与马克思」
还有,千万别像百度外卖这样乱加戏。
我并是很不想了解坐在附近的同事最近1小时内买了毓婷还是尿路感染药,谢谢。
-END-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