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0凡动刀的,必将死于刀下(上)
主讲:姜鹏
我们上一讲谈到萧鸾篡夺了南齐的政权,他是南齐的建立者,萧道成的侄子,后来把政权夺到自己手里了。他在谋划篡位的时候,有一个心腹之人经常找他一起来商量,这个人名字叫萧衍,就是后来建立了梁朝,推翻南齐的梁武帝。
我们上次说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萧鸾拉着萧衍一起谋划如何篡位,殊不知篡他位的人已经出现在他身边了,这是萧鸾始料不及的。萧鸾继位以后,在政治上最亲近的人是他的侄子,名字叫萧遥光,他是萧鸾哥哥的儿子,所以我们看萧遥光和萧鸾的关系,正像萧鸾和萧道成的关系一模一样。
我们在上一讲讲到整个南齐中期的腥风血雨,一年出现过三个皇帝。萧鸾为了把皇位抢到手,把萧道成和齐武帝萧赜他们的子孙,凡是只要有点能力的,年龄到一定阶段了,全部把他们给杀掉了,一共杀了10多个。
等到萧鸾篡位以后,他数了数,萧道成跟萧赜的子孙被封为王爵的还有10个人,所以他还是不放心。那么这件事情他就找萧遥光来商量。萧遥光这个是跛子。这种不好的事情不能跟太多的人公开的去商量。
萧鸾就经常在晚上让萧遥光悄悄地坐着轿子,从一个侧门进,把所有的人全都退下,叔侄两个人就开始商量,要一步一步的把萧道成的子孙们剪除干净。
有一阵两个人计划好了以后,萧鸾忽然身体不好,突然晕厥过去,萧遥光就借这个机会,在萧鸾没有办法主持政治的时候,他就出面来主持,把萧道成这10位封王的子孙全都给杀了,一个都不剩下,这是他帮助他叔叔巩固皇位的一个手段。
在这个过程当中,把一个老将军逼急了,把他逼得给造反了,这个人叫王敬则。王敬则在萧道成登上历史舞台的过程当中是发挥了重要作用的。曾经说出“我希望以后不要再投身在帝王家”的小皇帝宋顺帝,当时让这位小皇帝宋顺帝禅位给萧道成的就是王敬则,王敬则也因此得到了萧道成的重用,在南齐前期青云直上,但是到这个时候萧鸾篡位了,他是忠于萧道成的人,所以他也成为了萧鸾他的眼中钉。
王敬则一看自己大势已去,不得不造反。当然也是被平定了。在这一阵子里面,萧鸾他身体的确是不好,一下子不舒服又不省人事了,这个时候萧遥光还想进一步,因为他已杀掉萧道成10个子孙,这10个子孙都是封了王的,还有那些没有封王,仅仅是封为侯的是吧?
萧遥光这个人心狠手辣,他想把萧道成的子孙一个不剩地赶尽杀绝。他把这十几个人全都叫进宫了,让御厨煮一大锅毒药,到时候把他们全都毒死。
他让人准备好了几十口棺材板,准备到三更天杀完以后,一个个装进棺材里面全部把它给处理掉。结果有几个还是比较有良知的宦官和在宫里面的一些官员,觉得不太妥,下手太狠了,要不缓一缓,因为逍遥光只是下命令,还得手下的人具体执行,这一缓,就缓到了萧鸾他苏醒过来,又能够正常的处理政务了,他们向萧鸾去汇报,萧鸾说这个事太狠了,不能这么干。
虽然几十个人当时没有被萧遥光所杀,但是已经被杀的萧道成的子孙,以及我们刚才讲的被逼反了王敬则这些人都是在一个风口上获得利益,但是风口一旦转向,他们也都是要付出非常大的代价。对于萧道成来说是这个样子,你逼迫别人,你自己的子孙也会受到逼迫,萧鸾你杀了别人的子孙,那么你把什么留给自己的子孙?这是一个非常严肃的问题啊。
我们中国古代的典籍有一部非常著名的书叫《左传》,《左传》里面有一句非常有名的话,君以此始必以此终。什么意思?你是从发家从开始的,一定也会受到同样的待遇,会以同样的结局收尾。
这句话在基督教天主教他们所信奉的圣经当中,有一句类似的表达,叫什么?叫凡动刀的,必死在刀下,就是咱们这一讲标题里面用的这句话,你今天觉得杀得很过瘾,巩固了自己的权威,所谓不是不报,时辰未到,时辰一到,必然有人以子之道还子之身。
我们刚才特别强调逍遥光和萧鸾这一层素质关系非常像萧然自己和萧道成的关系是因为萧然他在位5年就去世了,他是公元494年登上皇位的,498年去世了,前前后后一共是5年。传位给他的太子名字叫萧宝卷。这位太子继位的时候年仅16岁,他在历史上是没有皇帝的封号的,你一查萧宝卷,他出现在中国古代皇帝谱系当中,他的称号叫东昏侯。
如果一个人他做过皇帝,却不是以某皇帝而是以某个侯或者是某个王,甚至连这个都没有以这样的称号出现在帝王谱系当中,他一定不是善始善终,一定是被废的,所以萧宝卷你一看他的称号,东昏侯你就知道他是被废的,既然他是被废的,史书上一定会有一些关于他如何荒唐的记载。
比如说史书上说他刚继位的时候,他就嫌他爹萧鸾的灵柩在宫里面,太不吉利太晦气了,在早点把他给葬了。大家知道中国古代皇帝去世以后要经过多少道礼节才能下葬,都是有规矩的。可是萧宝卷 嫌他爹这个太晦气了,赶紧葬了得了。其中有一个大臣来吊丧,哭的时候叩头的时候,大臣不小心把头上的帽子掉地上了,结果露出一个秃头。萧宝卷却指着这个秃头哈哈大笑,你看哪像是一个正常的皇帝,正常的一个孝子的形象,所以萧宝卷就有这么荒诞的,其他关于他早上睡觉,晚上去荒唐的干什么,这些事情咱们就不多讲了。
大家看宋代刘宋时期被废的皇帝有很多,他们这几个在史书上都是差不多的描写。但是我还是要提醒大家,因为他在政治上是失败者,所以关于他的描述不一定是捕风捉影、是瞎扯,但是一定也有部分的抹黑成分在里面,你不要太关注于这一方面。他之所以被废,真正的原因还是政治斗争。
我待会会讲到小皇帝其实在处理几件事情上面,还是有点手段,是有点见地的,不见得真的是一无是处。你要记住他继位的时候才16岁,古人比我们今天的人稍微有一点点成熟,但是他毕竟16岁,不要说16岁,你20岁的时候懂多少事情?
萧鸾去世以后,在他的遗诏当中宣布了好几位大臣,朝政由他们来主持,请他们来辅佐萧宝卷。一共有10多位大臣,但是这里面比较重要的是6个人,这6个人几乎后面都出事情了。这6个人中,一个叫江祏,一个叫江祀。就这两兄弟非常关键。 还有一个名义上来说政治地位最高的,就是萧鸾的侄子萧遥光,还有一个帮助萧鸾夺天下的重要人物,叫萧坦之,还有小皇帝的舅舅名字叫刘暄。再加上当时的一位名士,名字叫徐孝嗣。这6位是当时辅政局面当中最重要的6位大臣。
我们之前讲过一个叫萧衍的人,后来推翻了齐朝,建立梁朝的,他在哪里呢?他当时的身份是雍州刺史,照道理来说雍州刺史是要管关中地区的,而大家知道南北分裂,北方已经全丢掉了,东晋以后就没有真正的控制过关中地区,所以他雍州刺史其实是驻扎在襄阳。
萧衍虽然不在朝廷,远在襄阳,对于当时朝廷当中这个局面,他已经开始表示忧虑了,我们可以说萧衍这个人有先见之明。他说,首先,小皇帝能力不是特别强,年龄毕竟轻;第二,朝廷当中6位重要的辅政大臣。尤其是萧遥光这个人心狠手辣。 他帮助萧鸾杀掉萧道成的子孙以后。是一心一意为了巩固萧鸾和他儿子们的地位?难道他真的这么纯洁吗?很难讲。然后再加上江氏兄弟,刘暄又是小皇帝的舅舅,再加上徐孝嗣这些人,这些人每个人都想在这块蛋糕里面切到最大的,尤其是萧遥光心怀异志,很有可能这个人是有很多不纯洁的打算的。再加上刘暄他身为皇帝的舅舅,肯定也是想把朝政掌握在自己手里。
这几个人相对来说,萧坦之要风淡云清一点,徐孝嗣他可能稍微中立一点,但就刚才我说的这4个人在萧衍眼中看来,已经是我们古人讲的“一山不容两”,这都四虎了对不对?一定是会相互吞灭,为了掌控小皇帝,为了掌控朝政一定会内乱,相互残杀。所以萧衍他早就已经开始,一,招揽人才;二,厉兵秣马。开始悄悄的准备那些战争必须要用的战略物资。比如造船,比如士兵要的兵器,这个弩箭、刀枪,悄悄的开始准备起来。萧衍这个人能够成大事,我们首先要佩服这个人有眼光,他首先是分析了当时朝政格局当中,这6个贵人一定是不会和平相处的,一定会有内乱,所以提早在军事上做了准备。所以一旦有内乱的话,他这边是可以早于别人抓住机会。
接下来好不容易萧鸾继位以后有5年的太平时间,那么等到他皇位传给儿子以后,便一场腥风血雨接着又一场腥风血雨。
关于后面历史的走向具体是怎么发生的?这个历史的过程是怎么具体展开的,我们留到下一讲交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