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院分形创新

作者: 天悦刘洋 | 来源:发表于2020-03-17 16:19 被阅读0次

    一、分形创新

    同学你好,欢迎来到混沌大学创新学院第五课,分形创新。那混沌大学创新学院2020年的课程呢,由六个模块组成,现在我们还处于第一模块创新算法。创新算法有五个模型,此前我们讲了四个模型,接下来我们讲最后一个模型,分形创新。

    那在讲分形创新之前,老规矩,我们把之前讲的内容简单地来回忆一下。

    第一个模型,组合创新,两个要点。第一,拆解基本要素;第二,要素重新组合。

    第二个模型,第一曲线,第一曲线用来识别企业或者个人的生命周期。里边有一个重要的概念叫极限点。

    第三个模型,第二曲线,第二曲线是我们的核心模型,来自于熊彼特的创造性自我破坏。在这个模型里边,我们也重新定义了什么叫基业长青。

    第四个模型,单点破局,有两个知识点,如何识别破局点以及如何击穿破局点,请牢记击穿这个词哈,也在今天所谓的冬天里边,我送给各位的那个词,击穿阈值。

    同样,在我讲新的课程之前,我们一个草莓时刻,在已经听过的四节课以及四个案例里边,哪一个模型、哪一个案例最打动你?请在互动区里面写出来,对自己是一个回忆,对其他同学也是一个启发。

    好,快速进入到今天的内容,第五个模型,分形创新。分形创新的适用范围是什么呢?分形创新适用于成熟企业如何来启动第二曲线。那当我们讲第二曲线的时候,没有听过混沌大学第二曲线课程的人,对我们有个误解,认为我们在鼓吹多元化布局,其实分形创新就能够破除对这个误解的一个想法哈。分形创新也是我个人特别喜欢的创新战略,也是我个人信奉的人生算法。

    跟第一曲线相关联,我们最熟悉的关键词可以说是管理。管理呢是把一件事情做对,做得更好更快。第二曲线呢,我们把它定义为创新。混沌大学所定义的创新,各位请牢记一下,不是第一曲线渐进性的进步,而是从一个曲线转换到另外一个曲线,我们把它定义为创新。

    但是企业里边往往面临着创新的两难困境。如果不创新,是等死,原因是什么呢?任何曲线一定会遭遇极限点,而一旦遭遇极限点,企业重新启动增长引擎的可能性不到4%。所以如果你不创新,大限来到的时候,你会等死。但是反过来,如果乱创新呢,是找死。背后的关键点是,你如果想创新成功,必须找到并击穿破局点。找到破局点不容易,击穿破局点也不容易,所以企业创新里边啊有这样一个两难状况哈。

    如何打破创新跟管理的二元对立呢?我们讲第二曲线,那第一曲线怎么变成第二曲线呢?我们讲创新,创新如何避免这种多元化败局呢?我想这是今天这堂课尝试回答的大问题。

    我们也请各位做一个小思考,在今天这个所谓的寒冬里边,每个人会有不同的选择,你会选择在寒冬里边保守防御呢?你还是选择在寒冬里边积极进取呢?

    我相信绝大多数人今天的选择是一,能够在寒冬里边收缩下来,能够活下来,就是我们今天最大的企盼了。但如果你让我来选,我坚定地选择第二点,甚至我也会热情讴歌地鼓励你选择第二点。请你想想巴菲特老爷子那句名言吧,在别人疯狂的时候,我恐惧;在别人恐惧的时候,反而我要进取。

    好,在创新和管理的两难困境里边,如果小尺度看不清这个 pattern,我希望把尺度放大一点,给大家一个启示。这堂课背后的理论,我想讲一讲生物进化论,公司的创新和生命的进化,几乎是完美的同构性。我们来看公司有两个关键词,一个是管理,一个是创新,没问题吧?我希望大家把管理和创新分开来,纯粹一下这两个词汇,你会看得更清楚。进化里面也有两个关键词,遗传和变异,我们会发现它有完美的同构性。

    达尔文提出进化论以后,其他学者和宗教人士挑战达尔文,说一个物种怎么可能变成另外一个新物种呢?这是一个达尔文必须解决的一个大难题哈。达尔文说,不是我从一个物种这个尺度,突然变为另外一个物种,这件事情是不可能发生的。

    他说了一句名言,说自然界无飞跃。达尔文在解决这个问题的时候,有一个巧妙的决定性的转折,尺度的变换。在达尔文提出自然选择进化论之前,也有人相信进化论,他们也相信生存竞争,但那个时候他们相信生存竞争的尺度,是物种对物种的竞争。但达尔文说不对,生存竞争的主体应该不是物种对物种,而同一物种之内,个体和个体之间由于生存资源有限而发生的竞争。

    这张大的S曲线,我们可以把它表达为一个物种的遗传,让这个曲线保持不变,一个遗传。那什么叫变异呢?变异发生在遗传里边,随时随刻都在发生。很多人把变异跟遗传放在同一个尺度里边,错了。达尔文说,变异是遗传这个大的S曲线里边的小S曲线,什么时候发生变异呀?每一次父母生小孩的时候,一定会发生变异。所以你想这个变异的尺度是小的,而且恰恰是生出来那个小孩和其他小孩之间的竞争,才是最主要的竞争。所以这里边有一个重要的尺度变化,变异是小S曲线,一个又一个的小创新、小变异出来。各位看,这么多的创新,这么多的创新,变异。然后有一天环境发生了变化,原有的大S曲线、大的物种,在新的环境无法生存下去。但是其中有一个变异却适应了新的环境,它就被自然选择,成长为独立的新物种。

    在这里边我们看到了什么呢?看到了自相似,看到了同构性。同样,我们能不能把这个道理迁移到创新当中来?我们可以同构性地说一句话,创新无飞跃。

    所谓创新不是从第一条曲线突然变为第二条曲线,从第一条曲线变为第二条曲线,这叫多元化布局。所谓多元化布局,就是在我的主业之外,去布局其它的行业,就是从曲线到曲线这样的转化。事实上我们给一个公式,创新+选择=第二曲线。第一曲线是一个大S曲线,如果把它定义为管理,管理是为了让这条曲线更长、更高、更稳健、更有护城河、更夯实主航道。但中间一定要像变异一样注入变化。创新、创新,同样当有一天环境发生变化的时候,很有可能原有大的第一曲线,由于遭遇极限点或者市场变化无法生存下去,但这个时候里边的某一个小S曲线却适应了新的环境,它将独立出来,成长为独立的第二曲线,请各位盯好这张图看一下。这张图里边就打破了第一曲线和第二曲线之间的二元对立。所以创新+选择=第二曲线,我把这公式拈给各位。

    各位看,在大尺度是S曲线,在小尺度里边也是S曲线,是个分形结构,我们称之为分形创新。真是beautiful amazing。我特别喜欢分形创新,分形创新是有混沌味道的创新,它打通了第一曲线和第二曲线,也打通了管理和创新的二元对立。所以今天我们重新定义一下创新。所谓第二曲线,不是从无到有创造出来的,而是从第一曲线里边长出来的那个味道。正是因为长出来的这个味道,我才说创新下面的底层世界观是达尔文的进化论,而不是牛顿的机械论。

    接下来我给各位看一段视频,这段视频是我非常非常爱的一段视频,它清楚地讲了分形学这个数学,这个几何的公式,我请大家一起来欣赏一下哈。

    我不知道你看了那视频,心里感受怎么样哈。这段视频我看了几十遍、上百遍了,我每一遍看的时候它都走我的心,太棒太棒了。分形创新里边有个核心算法,就是z ⇋z²+c。其实你盯着这个公式看,你都可以看到很多很多东西出来,刚才那个图形,多美的图形啊,一层一层地往里进,对吧?这个公式其实很简单,它最不简单的地方是中间那个号,当我说z ⇋z²+c的时候,我说的不准确哈,它是一个迭代符号。它其实讲的就是自指性。我自己这一代的输出等于我下一次的输入,我自己指向我自己这样一个感觉,无穷无尽地迭代下去这个感觉。

    所以如果把分形用到我们创新里边去,我有几个提示给各位,大家对分形创新容易有误解,你误解是把第一曲线这个显性的业务,比如在此地成功了,我放到彼处,或者把它应用到另外的地方去,那只是第一曲线的显性业务,这不叫分形。什么叫分形呢?分形的是过程、结构、能力等等,一层一层地下去,有个同构性,那个同构性就是你这个企业独具的某种能力,某种结构或者某种过程叫做分形。所以有句话叫做分形不分神。

    举个例子。你看阿里从淘宝分形到支付宝,它分形的不是电商这个业务,它的实质是什么?是交易。淘宝最重要的是用户相信这个交易平台,我愿意把钱先递给你,我相信将来你会把货给我,这中间有一个交易过程,是电商里面一个核心的一个能力,把这个交易过程分形为支付宝。

    同样再回来,我们必须讲一个案例,我们用案例来借假修真,理解好这个模型。在我讲案例之前,一个草莓时刻,你能不能帮我建议一个分形创新的好案例出来哈,个人或者组织都可以。

    二、美团分形

    我来用美团作为案例给各位讲一下,美团分形。通过这个案例让你熟悉这个模型之后,你可以更好的把它同构到你自己的工作和人生里边去哈。

    克里斯坦森呢在《创新者的解答》这本书里边讲过这样一段话,非常touch我。一定程度上来讲,混沌大学今天也是为了解答这道题的。他说顶级CEO有一项长期责任,领导企业开发一种破坏性创新引擎这样一个流程。他说如果一个企业有这样一个流程,你可以反复启动新的增长业务。嗯,你感受一下那个味道,反复启动新的增长业务。有了这个东西,你不就可以像永动机一样,变成一种真正的基业长青公司了,对吧?但是第二句话他说,遗憾的是,据我们所知,还没有任何一家企业打造出永不熄火的破坏性创新引擎。对绝大多数企业而言,所谓创新都是一次性的偶发事件。一不小心撞到一个新市场里边,被市场趋势拱到浪尖而已哈。这句话听起来非常的遗憾哈,有没有可能性打造这个引擎出来呢?

    我也请你回忆一下,你有没有见到哪个企业打造了这种永不熄火的破坏性创新引擎呢?如果有的话,请把这个企业的名字写到这个屏幕里。

    我认为分形创新似乎就是这样一种破坏性创新的引擎。我解释给你看,我把分形创新引擎分为五个步骤。

    第一个步骤是管理,所以管理就在第一曲线里边夯实主航道。第二个步骤,我把它命名为组织,通过建立独立小团队进行分形创新尝试。第三个步骤命名为增长,在所有的分形创新里边,你找到某一个10倍数增长的单一要素,然后基于它建立你的增长引擎。内部增长起来之后,第四步去外部竞争。对外部竞争我们会建议错位竞争,低端颠覆的一种策略。最后如果这个曲线真的成长出来以后,它跟第一曲线之间有了竞争的时候,我们建议用创造性自我破坏,实现第二曲线的创新,这五个步骤。

    我再用图来给你展示一下,你未必记住每一步的名称,但请把这个内涵吃到你的心里边去哈。管理就是夯实第一曲线,怎么夯实第一曲线呢?你看,要从一个曲线变成什么?航道。夯实第一曲线,其实相当于夯实你的主航道。各位切记,这是分形创新的前提。如果你都没有一个主航道,你分什么形啊?如果你没有一个主航道,你根本就谈不到什么?第二曲线呀。所以管理是帮我们夯实第一曲线的。那第2个步骤呢,如果你有一个主航道了,你在这探索分形创新,用独立小团队去探索。第3步,如果其中某一个探索,你发现它有10倍速增长的征兆,把它单独拈出来,建立一个增长引擎,注入资源进去,第三步聚焦单一要素。第4步呢用它到外边去跟巨头或者是成型的企业去竞争。我们建议你用错位竞争,用低端颠覆式创新。第5步,等它成长出来以后,你看,已经变成你的内部的第二曲线了以后,你内部转换第二曲线,一二曲线在竞争的时候,把第二曲线夯实出来。

    嗯,五个步骤,我稍微停一停,你未必记住所有要素,但这个味道我希望你能够touch到。我发现这个流程图来梳理美团业务,会非常美妙。今天大多数人梳理美团业务,愿意用一横一纵的说法。一纵呢就是它的eat better。一横呢就是它的live better。但是我觉得这个说法太静态了,简直就是九宫格一个缩写嘛,其实没什么意思。我认为更好的表述是分形创新。所以尽管王兴本人没有用分形创新,但是我觉得分形创新比他提出来的这一横一纵,钉耙,更像是这种做法。

    你来看,他第一曲线是什么?团购。然后他把团购升级为到店,其实就夯实了主航道。然后第一曲线有分形创新,有什么呢?有影票。今天的猫眼,对吧?还有什么呢?外卖,酒旅等等等等,主航道里边做了很多分形创新,用独立小机构,你看是不是?第四步你看中间的外卖成长为独立的第二曲线,今天美团的主营业务已经是外卖了。然后外卖又夯实为新主航道。通过供应链的升级,通过骑手,通过技术升级等等,外卖夯实为主航道。然后今天他在第二航道里边,又开始尝试新的业务出来了。比如餐饮的ERP,比如说他的出行等等,你看外卖又夯实为新的主航道。

    它是一家初步建立了破坏性创新引擎的公司。如果说有另外一家我认为是字节跳动。这两家公司之所以后来居上,它们在短短的时间里边建立了自己这种破坏性创新引擎哈。我给各位再细的回忆一下,它是怎么分形出来的。我们通过这个案例再把过去的知识点重新来串一下。

    2010年美团的起家业务是团购,当时著名的千团大战。你看2011年的时候,美团占13%,2012年的时候24%,2013年的时候涨到42%,2014年的时候已经超过半壁江山,占到53%了。说千团大战最后美团获胜了。

    But荒谬又滑稽的是,唉呀,千团大战结束之时,团购行业消失之日。就像在一个船上,大家拼命去争头等舱,等你争到头等舱的时候,你突然发现这个船已经怎么样?往下沉了。我们很多竞争对手打着打着打着,其实发现整个这个行业都消失了。

    所以2014年到2015年团购整个行业遭遇了极限点。而美团自己的业务也在2015年遭遇了极限点,它之所以晚于行业一年,是因为美团和大众点评怎么样?合并了。其实2016年即使合并之后,也开始下降了。幸运的是美团有一个好的领导者。我们以前讲过第二曲线这个理论,我们说在第一曲线到达顶峰之前,就要开启第二曲线。第一曲线团购到达顶峰,哪一年?2015年。而在2012年,王兴就开始考虑启动第二曲线了,这是难以想象的事情。在第一曲线到达极限点之前,就开始想第二曲线的事情了。

    我们用这个结构来分析一下这个案例。那我们先从组织这一部分启动哈。独立团队,分形创新,跑通业务小闭环的方式来探索新业务线。2012年的时候,美团团购市占率已经到了行业第一,初步领先。但是这个时候王兴清醒意识到,当时更大的格局是O2O,团购只是O2O的一种形式而已。所以他说我在思考有没有更好的模式来取代团购。如果要革命,我希望自己革自己的命。

    这是2012年,在第一曲线刚刚获取行业第一名的时候,他居然要开始给自己革命了。所以你看到顶级领导者这种思维方式是什么样子。

    2012年他提出T型战略,就是一横一竖,后来又改成这个钉爬战略哈,发现竖又不够用了。那在团购流量的支撑之下,在第一战场往前去打的情况之下,来探索很多新业务形态。

    我们知道在主业增长的时候,探索新的曲线,原有组织心智是你的第一阻碍力量。如果贸然多元化会严重影响主业发展。克里斯坦是在《创新者的窘境》里边,提出三种应对变革的方法。第一种收购,你自己内部如果不能衍生新的曲线,你收购一家。第二,转型。把现有的第一曲线转型成第二曲线。第三成为独立机构。在机构内部第一曲线依然做第一曲线,一个独立机构去做第二曲线。三种方式。

    草莓时刻:如果你是2012年的王兴,你会选择克里斯坦森所说的哪种机制去做创新机制呢?一、外部收购。二、主业转型。三、独立小机构。你会选择什么呢?我们把场景来带入一下。

    王兴当时选择的是第三种方法,他分割出独立的小团队,去来寻找破坏性创新。2012年底成立了一个新的创新产品部,由创业元老王慧文牵头,拉上前十大员工之一沈鹏。沈鹏是今天水滴筹的创始人哈,筹备了一个10人的小团队来做这件事。

    那个团队出去探索了非常非常多的业务。他们从吃饭到吃饭相关的场景,非常非常多的演化。然后像雷达图一样去扫,到底有什么新业务,跟它原有的基因和能力是合拍的。 最后发现了饿了么外卖这个业务,于是2013年9月份美团外卖立项。

    它一开始是在总部附近传单来测试,也就是在城市里边,在办公领域测试。测试了几个月后,开始到了一天200单。一天200单的数据小不小?非常小,But代表一个小闭环怎么样?跑通了。MVP跑通了。我们有个术语叫最小单元,最小模型跑通了。那为什么选外卖?其实外卖和团购有同构性。这里边的核心能力是同构的。另外一个原因,王兴讲过这句话。一个行业如果想发生百倍的爆发,必须有某一个关键要素产生5-10倍的变化。当时什么要素产生5-10倍变化呢?就是智能手机。

    那中国最早做外卖的团队是饿了么,成立于2009年。2009年的时候有没有移动互联网?还没有。所以那个时候它从PC互联网起家的一家网站哈。到了2013年,美团外卖上线的时候,饿了么一家独大,市场份额超过50%。这个时候王慧文前6个月做的事情只有一个字叫抄抄抄。所谓抄就是全力以赴向饿了么学习。包括UI,包括所有产品形态都跟饿了么高度相似。大家都鄙视美团哈。王慧文老老实实说,我们后进场的,当然要认真学习。

    我们并不是鼓励大家去抄袭,但是的的确确这种心态是值得我们来学习的。刷洗掉原有的心智模式,在一个领域里边,从头来学习这样的方式。那做了几个月之后,他们已经把这个模型啊跑通了,跑通了以后一场大战就开始了。

    所以第二步就到了竞争,内部的模型,通过分形创新小团队,把业务单元跑通了。跑通之后需要快速增长,就去竞争了。竞争有几个关键词,错位竞争、低端颠覆、边缘分化。当时有两个市场可以选择,一个是大学生校园市场,主要的竞争者是饿了么。另外一个是城市白领,淘点点等等,在城市白领里边。

    那美团的外卖MVP啊,也是从城市白领来起步的。当他2014年决定正式进军外卖的时候,他选择什么领域作为自己进步的领域呢?他有两个选择,如果你是那个时候的王兴,你会选择哪个市场呢?第一个市场是白领市场,是他特别熟悉的市场。他当年做团购,他自己所在的MVP成功都在白领市场,另外一个是饿了么所在的校园市场。如果是你,你会选哪一个市场呢?背后的道理是什么呢?

    美团发现白领市场有待教育,而校园市场已经被饿了么教育的差不多了。而且校园市场有限,饿了么也没有独占。他说如果我先把校园市场去收割了,掉头再做白领市场也可以。所以他们定下的策略是稳住白领市场,派一个团队在里面跟着学习know how ,然后把全部精力放在校园市场里面去。

    商业竞争这种关键性的转折啊,转折点啊真棒。你要知道它原本的MVP是在城市,在白领领域啊。所以当他定下那个一应该去校园市场的时候,哪怕我需要重新学习,我也愿意。所以你看这是一个错位竞争,一个低端颠覆,从校园市场相对于白领市场而言。

    那校园市场里面的主要竞争对手是饿了么。饿了么当时占据了12个主要城市,凡是饿了么所在城市,订单量是美团的一倍以上。美团在那12里再怎么打,都不到饿了么的一半。饿了么在一线城市,而美团外卖起步于二三线城市。他第一阶段的主战场就是二三线城市的校园市场。你看这是个典型的低端颠覆。

    因为美团对于全国市场有know how,因为它以前做过团购,它在团购的时候发现,一线城市虽然很大,但是只占全部市场份额的30%,其实更大的机会在二三线城市。

    当时他发现了一个很有趣的现象,饿了么前10大,12个城市里边,排名第五的是福州。其实福州不是一线城市,对吧?福州它原来团购领域里边大概排30名左右,这个异常现象提醒了美团,它反向推到一个关键性结论:如果福州能够做好的话,排在福州前面城市都应该能做好。那这件事情其实饿了么没看到,而美团看到了,所以2014年决定强行进入,开启抢滩战略。一次性进入到30个城市,其中18个城市是饿了么根本没有进去的城市。平均一天半开拓一个城市。2月份10个城市,到了6月份的时候进到了60个城市。6月份的时候美团外卖在城市数量上已经领先饿了么了,60:40。当然业绩上还是落后于饿了么,在城市上已经进去了。

    然后在这60个城市里边,它又获得一个关键性认知。它发现有一种懒人效应,啥叫懒人效应?一旦我率先用了某个APP,我从这个APP转换到另外一个APP的可能性很小,因为你很懒。说换句话说,我率先进到一个商圈,第2个进入者获客成本是第1个的5-10倍。 如果这个认知你获得了,对你而言,在市场一片空白的时候,你最好的策略是什么?跑马圈地啊。

    于是美团启动了一个非常疯狂的章鱼计划,我讲给你听,非常有意思。这是沈鹏当面讲给我听的。2014年暑假,突然招了1500个人到北京来,暑假嘛,把一个大学租下来,然后培训那些全国各地来北京的学生。培训完他们之后呢,就派到100个城市里边去开拓外卖市场。你要知道它先进的是校园市场,对吧?所以你这个学校的学生其实就可以做校园的推广工作了。他说只要你敢买飞机票,敢买火车票到北京,我就录你。只要能找几个同学来,我就让你当主管。你想象一下这个野蛮生长的味道,就是为了抢什么?抢空白市场。因为我先占了,第2个进去的那种,那个成本是5-10倍啊。饿了么也发现了,也赶紧应对,但也来不及培训了。而且它的线下能力,地推的能力是不如美团的,这是关键认知决定的一个极大的点。

    那2014年底原定进入100个城市,结果进到了250个城市,覆盖了2600个学校的校区啊。所以在当年一下子就在校园市场里面持平,甚至微超了。请各位touch一下。

    第三步找到它的增长引擎哈。我们说组合创新、单一要素、增长引擎。再复习一下,单一要素最大化这个知识点。

    我们再有一个草莓时刻。请你回忆一下,当年的团购领域,供需连或者供给需求,因为它有个词叫履约。哪一个要素是团购领域的关键要素啊?在团购领域,哪个?是供给,需求,还是履约?这场战役已经过去好几年了,我估计我们都忘了,是哪一个?是供给,需求还是履约呀?

    是供给。

    本地生活服务三要素里边的关键要素是供给。为什么?你只要店,能够打折的店在我APP里多,你就能吸引用户来。所以愿意提供打折券,团购券的用户越多,能够拉的,呃,那个商家越多,拉的用户就越多。所以团购的增长是供给端拉动的增长。所以那个时候他有六个字策略叫:狂拜访,狂上单。拜访商家还是拜访用户啊?拜访商家。狂拜访,狂上单。所以那个时候他的那个一是在供给侧。

    后来他去校园外卖领域,请问各位,在供给需求履约这个因素里边,哪一个因素是关键要素?还是供给吗?哪个要素变成了关键要素?需求。为啥变成需求了呢?他们一开始,也认为外卖重要的是供给端,是商家。他其实有一个地方在成都,第一个做起来,他发现就十几个商家就把校园做起来了,恍然大悟。

    其实在外卖领域不需要那么多商家,反而在这个时候学生端成为最重要的要素。原因很简单,在团购领域需要很多SKU对吧?你在吃的这个领域,其实饭馆做东西都怎么样?差不多。所以你有10个饭馆,SKU是不是基本就覆盖了。所以你看供给端已经不是你的关键要素了,而是什么?需求端是关键要素了。而且用户是谁?是学生。你要吸引学生来,最好的方法是什么?补贴,就补贴。所以他们的策略改成叫:少上商家,多发传单、多做促销。而且他发现了一个阈值效应,这一个发现也特别值钱。就是如果在某个区域当日订单量占到总数的7%以后,就能保持自然增长了。这种情况下你就愿意大胆投入去补贴了。所以在2014年年底的时候,基本建立胜局。2015年1月份开始回到城市来做白领市场。

    同样又一个选择题来了,请你再跟着我思考一下。在白领市场,供给,需求,履约哪一个变成关键要素了?

    履约。为什么原来在学校里边履约不是关键要素啊?它就在校园里面,对吧?场地就在那个地方,你就在校园旁边找一个饭馆就行了。谁去送啊?往往是饭馆自己人去送。所以说根本没有履约问题。城市行吗?城市不行。城市最重要的要素居然变成履约了。啧啧,一段如果你听下来,你对单一要素的选择会有新的认识哈。在外卖领域履约指的是配送能否稳定。美团在流量上有优势,你别忘了它收购了大众点评网,但是转化率低,因为履约不稳定。所以这个时候的一就变成履约了。一变成履约之后,它定下来一个战略叫自建配送体系。

    2018年美团上市之前,美团的骑手数量55万,饿了么是30万,已经完全超饿了么。55万什么概念?相当于55个团。而且你知道吗?王兴能够直接指挥55万每一个人,通过什么?AI。所以骑手背后是看不见的技术。它外卖利用大数据AI打造了一个超级大脑。这件事情是他成功的非常重要的选择点,使得订单和骑手之间可以智能匹配,提高了自己的运行效率,这是第三点。我们讲的是竞争。在供需链的选择的地方,把这个知识点跟各位回顾了一下。

    第四,最后一个板块呢,我们看内部的这个创新。作为后来者呢,美团外卖2016年对饿了么全面超车,请你看这张图。到2016年的时候,美团46,饿了么35,2017年的时候美团56,2018年的时候上市之前美团到了60%,饿了么到了36%哈。所以2018年上半年,美团外卖的已经占了60%这样的份额。那非常有趣的是美团外卖业务,不但对外超越了饿了么,对内也超越了它的第一曲线。我们来看第一曲线,原来是到店,在2015年的时候到店占94%啊,2016年的时候到店占54%,然后外卖占40%,到2017年的时候到店降为32%,而外卖上升为62%。你看到有没有第一曲线和第二曲线完美交接。

    我讲过,一个企业只有经历过这两个曲线交接的情况之下,这个企业才能真正活下来。初步建立一种破坏性增长引擎。因为你的第一曲线存在很大的偶然性,你一不小心到了一个高增长的领域把你冲上去了。你只有重新活一回,才能证明你的企业有这样一种能力哈。

    所以你看它上市那个时候餐饮外卖占61%,它的第一曲线降到了27%,第三曲线11%,这样一个感觉。所以团购分形出电影,分形出酒店,分形出外卖,最后外卖成长为独立的第二曲线。

    当然我们要备注的是,刚才讲的是美团成功的创新,它失败的创新更多,但这都是生长的可能性。长出来就长出来,长不出来,死了就死了,是成功的必须。

    所以我们用分形创新理论,解读了美团破坏性创新引擎。在美团招股书里边出了这么个词,我也很喜欢这句话,叫既往不恋,纵情向前。你回忆一下z⇋z²+c那张图,有没有这个感觉?过去的,都没有意义。一定要往前看,存量其实都没意义,一定要看增量这个感觉。

    小结一下我们学了什么。分形创新的知识点,公司创新跟生物进化,我认为有同构性。创新+选择=第二曲线,关键词尺度,缩小尺度进去,放大尺度出来,同构性和自相适应。所谓创新并不是把第一曲线扭到第二曲线,而是在第一曲线的小尺度里边,注入诸多的创新。其中一个创新可能成长为新的第二曲线,这种创新方式我们称之为分形创新。

    Ok,本节课就要结束了。回顾一下这堂课里边哪一个要点touch到了你,把这个要点也做一下存盘。课后的思考题,请用分形创新这个模型来分析一下字节跳动的创新引擎。我再讲一下,分形创新适合那些规模型企业,已经有了第一曲线的企业。延伸思考题,我希望分析你自己,能不能用分形创新模型来分析你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

    我最后还是要再跟各位提示一下,我讲的是分形创新理念,用案例来阐释了一下。并不是方法论和工具,所以你千万不要照我讲东西来照抄来执行哈,请慎重的考虑,我讲的很可能都是错的。同样也提醒各位,拜托各位,如果你喜欢混沌大学的课程,请把它推荐给你的朋友。希望我们的课程,我们的练习能在冬天里边帮助你走过去。如果你有什么话想对我说,请在留言区里写下来,我会从你的留言里边获得能量,对我下一次分形创新会非常有帮助。再次谢谢你。

    今天的课程结束了,谢谢大家。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创新院分形创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eqnj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