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社群-干货社群社群营销
【社群案例10】如何搭建社群运营体系:0预算2个月在23个城市搭

【社群案例10】如何搭建社群运营体系:0预算2个月在23个城市搭

作者: 知行社老官 | 来源:发表于2017-03-30 23:39 被阅读232次

【知行社老官大叔精选的社群干货】

来源:姑婆那些事儿

做社群运营一定要先思考,再开动。

一篇文章带你认清“社群”本质,构建社群运营体系

(以运营深度精选为例)

大家谈的互联网"社群"概念大家都很清楚:一群有相同价值观、标签的人聚在为了共同的目的一起前行,并由微信、QQ等社交工具作为连接的承载。

我们现在谈的"社群运营",更多的是指一个"降低获客成本提高转化率"的运营工具

“社群运营”越来越重要,也是因为万众创业,流量的价格被众多创业公司把推高了。所以现阶段、“社群”作为有效降低获客成本、提高转化率的运营工具而越来越重视;特别是创业公司做冷启动的“神兵利器”。

我的观点是:基于产品商业目的搭建的“社群”肯定都会死的,是有生命周期的。很多公司搭建“社群”只是一个阶段性的运营策略,比如小米初期的“社群”运营策略,通过“米粉”只花费了极低的成本就把小米炒热起来了;比如罗辑思维的“罗友会”,顶峰时更是“社群”的代名词。而今安在哉?

“社群运营”它是不是当下最有效的运营工具,是由公司所处阶段、产品形态、用户场景、运营目的决定。切忌什么都还没想明白就开干了,还定一大堆“用户新增量、转化率、复购率、活跃度、活动举办次数、朋友圈点赞数”的社群运营KPI;必须结合自己的商业闭环来设计顶层的社群运营体系,而非用战术勤奋来掩饰自己的战略懒惰。

所以,准备做“社群”的同学先思考一下:做社群的目的?用户的痛点是什么?不建社群是否可以解决用户痛点?不建社群(资源置换)是否可以触达到用户?

好,如果你确定需要做社群了,那我接下来就讲个故事,希望对你有帮助。

PS:最后再提醒一次:我们谈的“社群运营”都是假“社群”,只是运营策略;“社群”的核心是“人”,就连待会讲到的我搭建的社群运营体系已经相对完善了,脱离了“班长班委”,社群还是会死掉。

一、0预算在2个月内搭建23个城市的高活跃社群

「运营深度精选」自2016年12月底建立以来,一直是零预算运营,由于搭建了活动→社群→内容的自生长系统,现在平均每天增长500+用户。

经过2个多月的发展,目前搭建了国内最大的互联网运营人社群,覆盖全国23个核心城市、陪伴10W+运营人共同成长。

如何搭建自增长系统和0预算引爆活动增粉5W,我之前在案例复盘中已经写过很详细的操作步骤。详细到什么程度?(已经有20几个朋友向我反馈说见到类似的抄袭活动哈哈)

在这里我只强调最重要的2点:用户痛点、产品定位。

这也是回答很多人问的为什么做运营深度精选?为什么可以做成功?

用户痛点:看完干货文章之后,当时觉得很有道理,但转头就忘了,日后需要做类似方案的时候还是两手空空,从头开始。

产品定位(初心):剖析运营案例、提供可复用的套路;在社群里共同成长、少走弯路,提高整个行业的效率。

于是就有了「运营深度精选」,企图说是想提高一下行业的效率:如果共享了各类运营方案模板,其他同学想要做类似的运营活动,就不用从零开始了。

回看目前市面上主流社群的形态:

产品社群:产品粉丝和忠实用户(小米、吃货)

同好社群:追求身份认同、有身份优越感(罗友会)

资源社群:拓展人脉资源达到合作关系目的(市场部网、PR人)

知识社群:关注自身成长型、看重社群持续干货输出(混沌研习社、运营深度精选)

初阶的“社群”形态都是作为连接人和人、人和信息的承载,当加入了“本地化”的属性,商业价值才被瞬间拔高。这也是为什么「运营深度精选」最开始就以城市建站切入,以“共同成长”的价值观、吸引了10w+运营人加入,搭建了线上线下相结合的高粘性本地学习社群。

二、如何搭建社群金字塔成长体系?

「运营深度精选」社群属于知识社群,用户能否在这个社群获得他所需要的知识、有所成长?是社群运营的核心,所以设计社群用户的金字塔成长体系必须围绕用户需求,难度在于对用户心理的把握和运用:用户驱动、荣誉感、参与感、仪式感等。

1)构成金字塔底层基础是全体社群成员,通过“竞选”机制筛选出社群的负责人“班长”。

先在班级发起投票,对比较活跃并且获得社群成员拥护的高票得主重点观察沟通,选出价值观和兴趣一致的同学担任班长,并由他们亲自组建班委成员

然后把群主转让给班长,帮助班长在群内树立权威地位,同时也把责任落实到具体个人

再由班长从社群成员中选出核心的活跃用户来一起运营班级

最后当班长把班级社群运营得足够优秀(社群成员归属感、价值观认同、粘性),以及培养出可以接任的班长,可以向上挑战更高阶的玩法

同时于用户基础在持续扩大、每周会新建立几个城市社群,优秀的班委也可以直接晋升担任新班级的班长,运营出自己的特色班级社群。

PS:

城市负责人职能:负责城市站所有班级的运营管理统筹,当地线下活动资源合作。

企业服务组职能:承接完成商业化任务,服务合作企业。

小组负责人职能:构成运营深度精选社群的生态体系(文末会详细说明各小组职能)

2)晋升机制的设计得太过简单和严苛都会给未来挖坑,对人的筛选、最重要的还是依靠“价值观”的匹配。所以成长路径设计出来了,初期的筛选还是需要人工从活跃的核心用户中挖掘,一个一个聊(微信聊天、朋友圈查看、电话详聊)。

除此之外,社群初建,如果是新手班长,还需要给出具体的指导运营手册,方便班长快速步入正轨;以及后面也会提到,我们搭建了专门的“人事小组”对班长运营社群的套路进行指导,这也是衡量社群是否有商业价值的核心:“能否快速复制”。

这里再次强调,“社群”的核心是人(价值观)。我也是一直很感慨可以遇到一群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做有意义的事情,实在是太幸运了!

全家福:“有趣的灵魂终将相遇”

同时由于大家都是业余在一起玩耍,避免不了由于正职工作的突发繁忙和兴趣热情的下降,所以也需要完善退出机制,不能亏待曾经付出过努力的同学们。

搭建完社群的运营体系之后,接下来就是需要完善细节的运营策略

三、3个步骤把1个死群激活到47%活跃度

接着说一下,近2个月以来运营深度精选社群踩完好几个坑、总结出来十招很有效的社群运营策略,这也是运营深度精选之所以能保持高活跃高粘性的组合拳秘密。

PS:同样“剑”在不用的人手里,威力是不一样的,高手可以“摘花飞叶皆可伤人”,而生搬硬套的执行只会费力不讨好的。成为一个优秀的运营:最重要的是用心(花足够多的时间洞察用户需求)和执行力(世上不缺套路,缺的是完美的细节执行)

1)最基础最重要的社群定位:现在信息噪音这么大,微信群都是屏蔽状态,能在用户心智中树立你的群定位认知,明确用户的使用场景,才能粘住用户。

最能体现群定位的就是群规:

运营深度精选|365运营成长联盟班规:

1.请大家修改好自己的备注:名字-公司or产品-岗位-所在区

2.群内不接受一切二维码、优惠券投票砍价等广告链接;推荐干货案例需带上自己的思考及推荐语和同学们交流

为减少噪音让工作分心

周一至周五:10:00-18:00,群内只交流运营相关问题

Ps:

提问最好说名:产品/项目背景、需求、目的等等,方便群内相关经验童鞋讨论建议

其他时间段可交流同城约饭、约运动、约面基等生活勾搭话题

“好的制度使坏人变好,坏的制度使好人变坏”,好的群规是告诉用户可以做什么/而不是不能做什么,要告诉用户哪些场景可以打开班级群?打开班级群有什么好处?你能解决他什么痛点?

2)打造小中心:运营深度精选非KOL型社群,所以很适合拥立无数个以班长/班委为中心的社群,增加话语权的好处是可以极大得提高内容/活动转化率,增强社群壁垒;聚合后在全国的社群生态中「运营深度精选」也可以形成高的话语权和粘性。

3)签到:作为常规提升产品日活的最有效运营手段,但放在微信群中、就会受到很大的质疑。

起初我也是认为“签到”只是作为辅助检验我们的运营手段(读书/话题讨论/沙龙)是否成功(提升了群内有质量的活跃用户),而不是强制用户去被动活跃;后来发现,推行"签到"的同时,也是一个塑造仪式感的过程:每天到群里来签一下到、潜移默化会让用户有归属感。

但在推进"签到"时,一定要调动起用户的参与感、唤起大家的集体荣誉感(向群里同学炫耀本班签到率和其他班相比拼,昨天的数据很高今天得更给力、凌晨抢第1名)、鼓励用户跟风心理,而且推广的方式也得温和的(见缝插针、插科打诨、定点定时)等等,

从而打造出社群的高活跃(用户注意力),后期组织线下活动、付费尝试的转化率也提高了很多。

PS:有一个误区是需要大家警惕:活跃社群的目的是为了什么?用户的注意力是有限的,单纯得靠签到只是一颗“七日必死丸”,必须有配套给用户提供价值的运营体系,才能长久。

4)和用户交朋友:私下添加社群用户一对一深入了解,以朋友的心态在群里和大家一起成长,是贯穿整个社群运营的核心,也是后面实施第三梯队策略的必要一环,没有和用户产生深度连接,包括前面的签到等运营策略也是无法落地的。

5)线下沙龙:作为“城市社群”增加粘性、提升价值最有效的运营策略,见面了之后用户之间的感情联系发酵的威力是超乎我们想象的。

6)淘汰机制:由于此次活动门槛不高,社群没有明确的用户分层,适当的淘汰机制(违规/潜水/营销号/价值观不符)有利于让新建的“微信群”快速蜕变成“社群”。

7)同学分享会:是我们社群践行“共同成长”理念的核心玩法,设计这个玩法,也是基于我个人经历:之所以能在毕业一年内成长得那么快,就是因为每完成一个项目后都会及时深度复盘,通过复盘可以站在更高的角度审视自己,再恶补对应缺少的书籍理论知识。这个玩法也是打通“社群”到“内容”的关键环节

①首先通过适当的奖励来激励社群同学报名

②建立起报名和审核机制,以及宣发标准流程

③同时每期分享会结束后也会植入引导

每位同学在自己所在的行业/岗位都有独特的经验和研究,比群里的其他人都专业,通过“内容组”的协助梳理复盘,加速进步,向外输出内容树立起自己的个人品牌。

8)用户智囊团:由班长班委/核心用户组成,各个班级的用户提问若没得到回应,班长会向上提交问题,跟踪解决(辅助树立用户对社群定位认知)。

9)广告红包:做运营的都会有发链接的痛点,宜疏不宜堵。

10)用户激励体系:最后可以结合资源置换,引入一些同城的福利(课程/电影票/其他高质量沙龙/职场咨询等服务),作为活跃用户的奖励

经典案例

广州2班的社群在春节后272人的死群,以“和用户交朋友”为核心,通过签到、线下沙龙这两个连环策略把0活跃死群激活到47%签到率。

此在再介绍一下社群运营工具:巧用机器人“小U管家”实现“数据化运营社群”

引入机器人一是设置关键词自动回复、监督广告链接辅助社群的健康运营,最重要的是对社群用户的签到、发言、发红包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对用户进行积分等级分层,设计激励,定时清除无效用户,促进社群健康得运转

另外根据社群用户的活跃发言趋势图,在9:00、21:00等时间段发布重要公告/活动等,提高社群运营效率

同时根据实时数据对比评估社群的运营状态,发现数据异常时针对性设计优化方案

通过这一系列的运营策略:树立“共同成长”核心价值观,建立起以班长/班委为中心的社群,在用户心智中明确社群定位,用户对社群有归属感,最终形成社群自运转的良性循环,进而产生的商业价值反哺整个社群生态体系。

四、如何设计社群商业化路径?

最后谈一下如何站在全局来设计社群的商业化闭环,这也是「运营深度精选」社群生态体系的底层支撑。

小组具体职责:

上海1班班长付茹负责内容小组,内容小组成员来搭建基于岗位的系统性内容(比如内容运营/活动运营/产品运营等一系列的内容&案例),目标在年底前陆续输出以岗位&行业划分的资料库文档。

广州3班班长晓群负责商业化的产品设计(招聘/会员增值服务/周边等)和对外资源置换合作谈判,企业商业运营合作需求梳理对接。

上海2班班长蒋英负责人事组,负责对全国社群的班长培训(社群运营、班委搭建),同学们对班级运营有问题的,可以直接一对一沟通探讨解决方案。

湖北1班班长莫小墨负责课程小组,带领小组设计优化每月系统课程/基于社群成员需求设计开发新的课程。

我则负责用户增长小组,二次包装课程组(每月课程/同学分享会)、内容组的“内容”来进行对外裂变宣传,设计新的增长点、针对社群成员策划有趣好玩的活动,目标在7月份之前做到50W用户。

作为底层支撑的“人事小组”不断得巩固社群地基,“增长小组”需要“课程小组”的内容来源源不断得吸纳新的成员来壮大生态,“内容小组”给“课程小组”提供完善的知识体系架构,同时“课程小组”也反向生产了新的内容供养“内容小组”;另外“内容小组”的行业案例内容也给“商业小组”的谈判合作提供专业背书,“商业小组”则将商业化合作诉求拆分和“课程小组”相结合。

每个小组独立吸纳成员,彼此之间并行协作,构成运营深度精选社群的大生态体系。

很多刚入行的同学会纠结是做社群运营、还是活动运营、还是用户运营、还是新媒体运营?这些都只是行走江湖的“武器”,万剑归宗,走到最后你会发现它们都是同属于互联网的一把"剑"

这也是大家都越来越认同"+互联网"、“互联网是工具”的说法,就是指“互联网之术”的行业区隔几乎是没有的,是可以套用在各个行业的。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社群案例10】如何搭建社群运营体系:0预算2个月在23个城市搭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zhmo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