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经常在书房里漫无目的的渡步,感觉思维荒芜匮乏,大脑空白一片,根本无任何概念自己要写什么。
经常写作的人肯定常遇到这种情况,不对,还有原创歌手、画家、作曲家等等,准确来说这是任何一个创作者都会遇到的情况。
灵感枯竭,对于创作者们来说,是个多么可怕的词。
写作公开课,编剧入门干货,影视创作圈内幕,剧本sir和你一起评鉴经典影视,聊剧本搞创作。大家好,我是剧本sir的朋友,编剧青痕。
作为一个将写作当成职业的文创圈资深玩家,给大家分享几个我常用的,对抗灵感枯竭的实用的方法。
第一种方法,将自己每天思维最旺盛的时间留给写作。
科学研究表明,一个人每天的思维极值时效大概平均在3个小时左右,不同的人思维极值的时间不同。
有些人是早上,有些人是午后,有些人是晚上,有些人是深夜。
我的思维极值时间大概是在晚上的21:00到00:00,这3个小时我能轻轻松松搞定一个8000字左右的写作任务,而在一天的中的其他时间段,就算花上5、6个小时我都未必能搞定这个写作任务。
找到那个专属于自己的思维极值时间吧,如果你不想常见到灵感枯竭这个创作中的调皮捣蛋鬼的话。
第二种方法,你要走出去,见更多的人。
森林中远离人烟的小屋,几千米内没有邻居,除了鸟儿的鸣叫和汩汩的溪流无任何打扰。
许多新手作家编剧一边在一个青年旅馆、一个地下车库、一个不足十平米的书房埋头苦干。一边梦想着能在这样悠静的环境中进行创作。
然而一个根本的问题是,艺术来源于生活,而生活的本质是人。
我的大部分作家朋友们都说过,他们越是在悠静的环境中,越是毫无灵感、毫无头绪。
他们或是在机场的候机室,拿起笔记本电脑飞快地记录下各种感悟和公式;或是在人来人往的图书馆,只需要一个下午,就能顺滑的串联起十几个场景的故事剧情。
熙熙攘攘、嘈杂喧闹的人流反倒使我们这些创作者感到安宁,好像正是因为这种焦虑和混乱,使得我们能更集中精力。
街头摆摊的小贩,天桥下斜躺的流浪汉,窗外行人的争吵声,都能成为我们创作灵感、素材的来源。
有一天,我去散步,路过警察局,正看见一位警察押着一个嫌疑犯,往警局里面走。
这位警察是个绅士,在嫌疑犯的配合下,虽然是押送,但他的动作一点也不粗鲁。回家后,根据散步所见,展开联想,我创作出了一个叫《监狱天堂》的中篇剧本。
讲的是在一个冬季非常寒冷的一线城市,流浪汉非常多,一位警察局局长以公谋私,乱用职权,抓捕流浪汉冒名顶替一些轻度罪名,达到完成政府结案率指标的故事。最后,这位警察局局长被革职,也正是在警局局长被革职的这个冬天,这座城市的犯罪率急剧攀升,流浪汉冻死的人数也一下子冲破了三位数。
再举一个例子,有一回点外卖,送餐的外卖小哥没想到是个非常可爱的,年轻的萌妹子。吃完这特别的一餐外卖,我心血来潮,创作了一个叫《速度尽头》的短剧本。
讲的是一个四口之家,突遭车祸,爸爸妈妈不幸亡故,留下一双儿女。儿女中12岁的弟弟虽然幸运的活了下来,但是双腿被截肢,18岁高中还没念完的姐姐只得去送外卖跑单,她每天拼命的送外卖,是名副其实的跑单王。姐姐有一个梦想,就是存够30万元钱,给弟弟按上一双仿生物机械腿,让弟弟重新站起来。
我们一直宅在家里,便很少能接触到戏剧的根本资源:人。
第三种方法,没有灵感时不要硬来,给灵感保鲜。
没有灵感时,不少作家编剧虽然坐在电脑前,硬着头皮,写了几页文档,但一旦停下来,就会发现自己很难受,比生了一场大病还难受。养成写作习惯以后,我很少硬着头皮写作,状态好时就多写点,状态不好时干脆不写,停下来看看书,看看电影,做一些其他的事。
这样做以后,发现后面一连几天的写作效率,要比硬着头皮写作后的效率高得多。
第四种方法,保持一个健康的体格。
我隔三岔五会出门散步一个半小时,写作前,还要在房子里来回渡步15分钟左右,让自己的身体充分做一下有氧动作。
我会用这15分钟大概想一下,今天要写作的内容怎么开头,中间部分用什么填充,以什么方式结尾。
我有一个编剧朋友,喜欢去游泳馆游泳,他如果那天没有游泳的话,什么东西都写不出来。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至少对于大部分职业是这样。
本期内容就到这里。
这里是剧本sir,下期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