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膀胱出于至阴,至阴者,足小指之端也,为井金;溜于通谷,通谷,本节之前外侧也,为荥;”膀胱经的脉气出于至阴穴,至阴的部位在足小趾的外侧,称之为井穴,在五行中属金;脉气流行到通谷穴,通谷的部位在足小趾外侧,本节前陷中,称之为荥穴;
“注于束骨,束骨,本节之后,陷中者也,为腧;过于京骨,京骨,足外侧大骨之下,为原;”脉气注于束骨穴,束骨的部位在足小趾外侧,本节后陷中,称之为输穴;脉气过于京骨穴,京骨的部位在足外侧大骨下赤白肉际陷中,称之为原穴;
“行于昆仑,昆仑,在外踝之后,跟骨之上,为经;入于委中,委中,腘中央,为合,委而取之。足太阳也。”脉气行于昆仑穴,昆仑的部位在足外踝后,跟骨上,称之为经穴;脉气入归于委中穴,委中的部位在膝后横纹中央,可以屈膝而得之,称之为合穴。这就是足太阳膀胱经的六腧穴。
“胆出于窍阴,窍阴者,足小指次指之端也,为井金;溜于侠溪,侠溪,足小指次指之间也,为荥;”胆经的脉气出于窍阴穴,窍阴的部位在足小趾次趾外侧,称之为井穴,在五行中属金;脉气流于侠溪穴,侠溪的部位在足小趾次趾岐骨间,称之为荥穴;
“注于临泣,临泣,上行一寸半陷者中也,为腧;过于丘墟,丘墟,外踝之前,下陷者中也,为原。”脉气灌注于临泣穴,临泣的部位在侠溪穴上行一寸五分处陷中,称之为输穴;脉气过于丘墟穴,丘墟的部位在足外踝微前陷中,称之为原穴;
“行于阳辅,阳辅,外踝之上,辅骨之前,及绝骨之端也,为经;入于阳之陵泉,阳之陵泉,在膝外陷者中也,为合,伸而得之。足少阳也。”脉气行于阳辅穴,阳辅的部位在足外踝上四寸余,辅骨的前方,绝骨之端,称之为经穴;脉气入归于阳陵泉穴,阳陵泉的部位在膝下一寸,外辅骨陷中,称之为合穴,屈膝伸足可取本穴。这就是足少阳胆经所属的六腧穴。
(原文)
膀胱出于至阴,至阴者,足小指之端也,为井金;溜于通谷,通谷,本节之前外侧也,为荥;注于束骨,束骨,本节之后,陷中者也,为腧;过于京骨,京骨,足外侧大骨之下,为原;行于昆仑,昆仑,在外踝之后,跟骨之上,为经;入于委中,委中,腘中央,为合,委而取之。足太阳也。
胆出于窍阴,窍阴者,足小指次指之端也,为井金;溜于侠溪,侠溪,足小指次指之间也,为荥;注于临泣,临泣,上行一寸半陷者中也,为腧;过于丘墟,丘墟,外踝之前,下陷者中也,为原。行于阳辅,阳辅,外踝之上,辅骨之前,及绝骨之端也,为经;入于阳之陵泉,阳之陵泉,在膝外陷者中也,为合,伸而得之。足少阳也。
今天学习了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所属的六腧穴。且继续学习,今天就学到这里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