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课本、书籍告诉资本主义经济周期性危机是无解的。
金融危机、经济危机爆发带来的失业、动荡和穷困潦倒等,即使只是听一听,都会令人内心深处感到不安。
客观而言,写这篇文章之前,我对此也是一知半解的,认识不深刻、不精确。
直到最近读书看到一个观点:金融和信用创新活动,既是资本主义活力所在,也是其周期性危机存在的主要根源。我才有了些想法,想写出来和大家分享一番。
细想下,在我认知范围内,自哥伦布地理大发现以来,与工业革命捆绑成长的资本主义,受海外探险带来的国际贸易扩张、航海技术进化等因素影响,发端于意大利城邦的威尼斯商人、成长于“海上马车夫”荷兰、大放异彩于日不落帝国英国、席卷全球于美利坚合众国。
其中,威尼斯商人板凳边布袋内的金币,荷兰阿姆斯特丹的股市、期货、股份公司、国债,英国的金本位英镑体系,美国的金本位布雷顿森林体系和美元石油货币体系,为各种探险、商贸、航海造船技术进步等提供了强大的货币支撑。
资本主义发家史,不啻于一部金钱史和货币信用扩张史。
这个过程,如果非要划分阶段的话,以1971年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为界限,金融,之前因为货币与实物诸如金银等的挂钩而表现为有限信用扩张,之后则因为货币彻底与实物脱钩而表现出信用的无限扩张。
这种无限信用扩张在主权国家层面表现为:美国把美元作为商品通过石油结算、大宗商品买卖等体系销售给世界各国,成为事实上的世界货币。一旦美国量化宽松,则各国因以美元为锚,也会增加钞票印刷规模,导致纸币超发、资本过剩、通货膨胀等。
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格林斯潘“金钱从这里滚出来”的名言,也许改为“信用从这里创造出来”更本质一些。美国穆迪、惠誉、标普对国家主权信用的评价,从这个角度看,你会发现它是美国创造出来的信用流向何方的方向标、路线图。
美元、信用评级、石油三位一体,是美元货币全球霸权的基石所在。
此时,信用评价是否客观、及时和精准,至关重要。
但是,这显然只是一个一厢情愿的美好愿景。
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诱发的国际金融危机,受国际政治和货币争霸等因素影响,国际三大评级机构的临场表现,是否客观公允,大家都是知道的。
而2008年次贷危机中美国国内金融信用扩张中监管宽松软导致次级债在不断被打包买卖中积聚风险的惨痛教训,历历在目,也令各国对金融信用无限扩张警惕了起来。
不受约束和监管的金融信用扩张,与不受监管的权力一样,都会在人性驱使下被行使到它的边界为止。
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而绝对的信用扩张则会诱发金融危机,重塑权力格局。
资本主义国家的主流货币美元、欧元,看来是需要有效监管的。毕竟这样可以解决周期性危机。美国等发达国家对此是心知肚明的。只不过他们找到了其他的解决方案来应对周期性危机,超脱了监管。
2008年金融危机中,发源于美国房地产次级贷信用危机的国际金融危机,在美国量化宽松与主动破产等救急举措、再制造促进就业、资本与科技相结合全球跑马圈地、美元弱势与强势政策转变、以打击美国富人避税为切入点撬开瑞士金融帝国大门和抢夺英国Libor国际资金定价权等动作中,早被乾坤大挪移到其他国家去,且巩固和强化了美元的国际金融霸权地位。
借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货币等综合手段,打出一招“乾坤大挪移”,把风险转嫁、分散到他国,消弭于无形,是美国的高明之处。
但新能源的发展大势与欧元、人民币和数字货币的崛起,对时下美元石油货币体系的双重削弱和挑战,在全球化日新月异的时代,使得乾坤大挪移的不确定性大大增强。
随着全球化日益深化而融入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各国,因为没有乾坤大挪移手段,也会越来越关注与本国政治经济社会越来越紧密关联的资本主义国家周期性危机的。
国际社会防控信用风险、金融风险的共识已经形成。
怎么办,成为大家关心的重点所在。
WTO、流产的TPP、金砖国家和近年来提出的“一带一路”,一定程度上就是各国共同发展、应对危机的产物。
而,数字经济的迅猛发展也给这种办法的寻找带来了希望。
运用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技术,每个人的信用被量化分析成为可能。国内阿里巴巴芝麻信用、微信信贷、京东白条等提供的消费信贷服务,就是对消费者个人信用进行评估分析后的结果运用。
依靠支付宝、芝麻信用发家致富的马云,担忧世界上会出现苏联曾尝试过的“计算机社会主义国家”,估计就源于此吧。
那么,当个人信用被多维度数据量化、跟踪评估后,我们可以从根源上解决资本主义国家的周期性危机吗?
这个问题,我是回答不了的,至少现在如此。
乐观地看,伴随各种数据孤岛的消失与数据矿山的整合开发,当个人信用被多维度数据量化、跟踪评估后,人类的贪婪和疯狂很大程度上会被扼制,理性消费、投资人数会增多,金融系统性风险发生概率会降低的。
经济的周期性危机有没有解现在虽然还说不清楚,但有一点却是显而易见的:数字技术大发展带来的监管能力大提升,将把人类金融和信用创新活动带往理性,远离贪婪。
(完结)
参考:向松祚《新资本论(全球金融资本主义的兴起、危机和救赎)》中信出版社2015年1月第1版
封面图片授权基于CC0协议。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