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时间在规划新项目。之前,大部分情况下,项目的方向甚至具体的内容都是由领导来掌控,我去补充细节,然后推动产品落地。例如在大房鸭的时候,老板定义产品方向及大部分功能范围,我去梳理流程,产出交互和文档,协同设计、开发推进产品上线,我自己主导推动的内容大部分是一些业务相对简单的模块。在学霸君,虽然做什么由我自己去定义,但由于需求是明确的,大部分时间只用确定优先级去执行就行。
而这次,根据业务的总体目标、市场拓展计划,我自己去定义该做的方向,拆分、明确这个方向上的目标,规划目标实现的路径,进而向领导申请相应的资源。
在产品规划过程中,我尝试不断地去梳理自己之前掌握的内容,也查资料拓展知识边界,于是有一些自己的总结和见解。
一、确定项目目标
《用户体验要素》里的战略层其实就能很好的说明如何确定目标:
- 产品目标:我们(公司)要通过这个产品得到什么?
- 用户需求:我们的用户要通过这个产品得到什么,他们为什么会依赖我们?
产品目标很好定义。通过参加公司的战略会议,我理解了公司新的战略方向,然后从战略目标中,拆解出产品能够提供的支持就可以。
2018年的业务目标和销售策略有很大的变化,导致目前的产品无法适应这些调整,我需要通过这个项目去推动产品进行优化,协助销售提高销售演示效率及效果,并对最终的效益目标做出贡献。
定义完产品目标,我们需要去定义用户需求。
演示产品的用户是销售和渠道商,所以我们要解决的问题的方向也比较明确,就是销售和渠道商出去演示的时候,会遇到很多产品或者非产品的他们无法解决的问题,需要产品经理通过产品手段为他们提供支持。
于是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去拆分目标,即我们需要做哪些事情来达成这个目标。因为对于项目比较熟悉,之前跟销售也有一些的沟通,所以我有大概的想法,未来要做什么。但大部分想法都是我的假设,接下来我要做的事情是去调研,去验证我的想法和假设。
于是我对销售进行了用户访谈,了解他们的销售场景、流程以及遇到的问题,并且到销售前线去了解销售售卖的具体场景。
经过调研,我弄清楚了用户需求,即这个方向下涉及到的角色,各个角色的使用场景,他们当前的动作流程,以及这些动作流程中的需求和疼点,这些其实也就是用户故事。
在这一阶段,我弄清楚了现状是什么,也对于未来产品的发展方向有了较为清晰的认知,也拆分出了我需要满足的需求/提供的服务。
二、梳理实现路径
经过上一步的梳理,我拿到了一堆需要做的事情,那么我们如何来安排这些事情,让产品通过不断的迭代去持续交付成果?这其实就是如何去定义产品RoadMap的问题。
我们在梳理RoadMap最常犯的错误是去梳理每个时间点或版本需要完成的功能点。例如,在3月份我们要完成以下几个功能,在4月份我们要完成另外几个功能。
这样梳理会有2个问题:
第一个,我通过什么依据去安排每个版本的功能点?
第二个,版本迭代过程中,如何形成节奏感?
所以,与其梳理每个版本的功能点,不如梳理每个版本的版本目标。这样我就能清楚的说明,我这个版本要实现什么目标,最终会带来什么变化,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我要实现哪些功能。
基于这个,我就梳理清楚了目标的实现路径。在制定版本计划时,能够清晰地定义出每个版本想要实现的目标,确保所有的需求都是为了这个目标的实现做出贡献。
三、资源争取和利用
作为产品经理,我们的直接产出是没有价值的,我们必须争取资源,让他们来利用我们的产出,进而实现最终的目标。我需要争取设计、开发资源,这样才有人力配合我完成我的项目;我需要争取销售的信任,进而在后续的工作,对我们产生依赖,从而不断地反馈新的需求。
于是,我召集了各部门的老大,去讲解我对于销售目前遇到的问题的理解,当前的产品是什么样子,未来的产品会是什么样子,它解决了销售的哪些疼点,以及明确的迭代节奏。这次汇报内容得到的销售leader的认同,认为我的产品规划能够极大的解决销售目前遇到的问题,技术leader因为之前体验过销售环节,所以也能感知到我在解决正确的问题,也能感知到产品未来会对业务的帮助,所以也愿意从现有项目中调配一部分开发资源。
这就是我争取资源的方式,让团队里的每个人都认同这个项目所带来的价值,也知道自己的投入会有产出,所以也愿意给予资源支持。
目标、路径、资源,这个项目规划的梳理逻辑,是我从我领导那里学到的,在网上搜索之后,发现这是傅盛提到的“管理三段论”。
采铜的《精进》这本书中,有一个章节的标题是“技能,才是学习的终点”。
在运用的过程中,我也发现,在看文章,听别人讲中得到的知识只是信息,我们得反复去使用,获得反馈后修改,才能将知识变为我们的技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