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作为一个招生老师,通过拨通无数个陌生父母的电话去了解他们孩子的成绩情况,我发现了几个让我深思的现象。
首先,在几百个名单中,成都市中心的金牛、青羊、锦江等中心地带的学生,大都是选择国外留学、直升本校高中、成绩非常好,几乎没有学生选择职高或职校,哪怕是成绩不好,也要想方设法读普高。而在成都外围的温江、双流、新都等地带的学生则有30%的学生选择私立普高,40%的学生选择职高或职校。而在成都周边的德阳市的中江县等县镇学生,则有30%由于成绩非常好而选择读普高,40%成绩一般的学生則是直接分配到当地的职高学校,还有30%成绩特别差的学生则是选择各个职校。当然,这只是普遍现象,其中也有一些特殊存在的同学,比如成都市中心一些非当地户口的学生选择回老家考,也有一些成绩比较好的学生选择了五年制大专学校等情况,但总体看来,这些都只是极少数情况。
第二个现象就是,成都的学生家长电话打过去基本都是父母的电话,而德阳县镇学生家长电话打过去则多是爷爷奶奶的电话,父母的电话则多少外省的。
第三,成都父母基本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而且,大多数父母对孩子一诊和二诊的分数都一清二楚。而德阳县镇的父母基本不知道孩子具体多少分,也有一些父母知道孩子的成绩属于优秀,一般,不太好三个阶段的位置。仔细了解下来,成都父母口中的一般就是五百分左右,德阳县镇父母的一般就是四百多分。
第四,成都父母听说我是招生老师,大多都会听我说几句,尤其是还没有确定学校的家长则会很关心成都中考情况以及学校大体情况。德阳父母则多表示,等学生中考完了看分数决定读什么,或者看学生自己愿意读什么。爷爷奶奶则表示,自己根本做不了主,要看学生父母及他自己的选择。
综上所述,两地父母确实有很多不同的地方,但造成这种不同的原因却是相同的。
第一,成都父母所在地区经济较好,他们大多在当地有自己的工作,孩子基本和自己待在一起,所以,对孩子情况特别了解。而德阳县镇父母,大多为了家庭生活不得不出门打工,而孩子则跟着爷爷奶奶在老家,父母忙于挣钱养家糊口,无暇顾及孩子。
第二,成都孩子多在七中、九中等重点中学读书,学校资源、学习氛围、周围环境等因素,都导致学生的一个眼界与格局都要高很多,所以,大多数孩子都直升本校或者立志考其他中学,很少有学生自愿读职高或职校。而德阳县镇学生很多还没有参加高考就直接被老师强制分流到了职高。
第三,初中孩子大多处于青春期,这个时候的孩子对外面的一切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尤其是现在的网络与手机发展,很多孩子沉迷于网络游戏。父母在身边的孩子则能很好的被引导和监管。而父母不在身边的孩子则缺少引导和监管,爷爷奶奶也不懂,孩子在缺乏自控力的情况下则很难静心学习。
一个成都家长告诉我,他家小孩初一时成绩特别好,老师经常告诉他们:只要保持住,保送重点高中绝对没问题,谁知,初二就跟着几个同学一起玩游戏,甚至到后来逃课去网吧,成绩也是一落千丈。为了这件事,她老婆专门辞了工作守着孩子,但是,还是没有多大效果,因为不可能一天24小时跟着他,就算守住了人他的心也没在学习上。后来,他和孩子好好沟通了,不再强制要求孩子不许打游戏,而是,每天按时完成作业后可以奖励玩半个小时,周末每天则可以玩一个小时。这样下来,他发现孩子学习越来越用功,作业的正确率也高了不少,所以,这次中考他孩子已经直升了本校高中。
同样的情况,中江县一位家长告诉我,他家三个孩子,为了家庭生活,他和老婆常年在浙江打工,孩子从小跟着爷爷奶奶生活,小时候孩子都挺听话,学习也好,每次放学做完作业还主动帮爷爷奶奶干活。上了初中后,考虑到孩子每周才能回家一次,而父母又不在身边留给她买了个手机,方便联系。结果孩子整天玩游戏,回家后也不写作业更别说帮忙干活了,爷爷奶奶看到整天玩手机,一说孩子就说是在查资料学习,他们也不懂,就由着孩子去了。老师打电话说平时孩子成绩挺好的,一考试分数就挺低,一开始以为是上了考场紧张,结果后来才发现作业全靠百度和作业帮。现在模拟考两百多分,自己也不想读书了,就去学了个护理学校。
听到这些,我不免想起以前的自己,现在我的小学同学在上大学的就一两个,大多是初中毕业就去读了职高或职校之后就开始工作了。那时候我在我们乡读初中,在班上也是前一二名,后来考到县高中去了,在班上仅排二十几名,全年级考一两百名。父母也是常年不在家,学习全靠自觉,后来也是靠着自己的努力,费了好大劲才考了一个大学。上了大学之后,则又发现与城里孩子相比,自己也是有好大的差距,所幸,我从未放弃,一直努力去缩短这种差距。
先天的差距我们无法去选择,但我们是可以通过后天的努力去缩短,只是其间个中曲折,我们要坚定不移地去坚持最初的那个选择而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