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素心若雪-146号消零专题
守住距离是修养,把握边界是智慧

守住距离是修养,把握边界是智慧

作者: SS离开 | 来源:发表于2023-08-04 15:54 被阅读0次

作家苏心说: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像两棵共同生长的树木,彼此靠得太近了,互相滋扰遮挡,肯定长不好,甚至会枯萎。

只有保持适度距离的守望,才能枝繁叶茂,华枝春满。”

守住距离是修养,把握边界是智慧。

学会保持边界感,给两颗心保持一点距离,为对方留出一些余地,才是成年人之间最舒服的关系。


古人说:频来亲也疏,久住令人贱。

人与人之间,如果隔得远,偶尔见一面会比较亲热。

但是如果长时间近距离相处,总会有各种各样的麻烦和摩擦。

很多时候,保证自己的物理边界,有自己的独立空间,才是关系和谐的前提。

看到过三毛的一个故事。

三毛在移居到撒哈拉沙漠之后,和周边的邻居相处得都很好。

其中有个叫姑卡的小姑娘,和三毛的关系尤其亲密。

每次她来家里做客,三毛总是忍不住让姑卡留宿。

时间长了,姑卡把三毛这里当成了自己的家,经常一住就是半个月。

她会擅自穿三毛的高跟鞋,因为不甚爱惜,经常穿得脏兮兮的,也时常会乱拿乱动三毛的小物件。

姑卡生活随性,不喜打扫,在家也常常不修边幅,三毛却有轻微的洁癖。

时间久了,三毛终于忍不住朝姑卡发了脾气,两人终究不欢而散。

福楼拜曾说:生活越亲近,心离得越远。

距离才能产生美。

人和人挨得太近,往往会放大彼此的缺点。

与其亲密无间,两相厌恶。

不如划清彼此的空间和疆域,保持距离,这才是友谊长存之道。


《尚书》里讲:唯口出好兴戎。

嘴巴,是最容易带来灾祸的地方,一个不慎就容易惹起争端。

说话之前,一定要先思量一下。

守住边界,把握分寸,一个人才能避免惹祸上身。

贾平凹年轻的时候,特别喜欢书法。

有个朋友听说了,就主动登门求字。

碍于面子,每次贾平凹都会满足他。

时间久了,这个朋友开始变得放肆,说话也变得随意起来。

有一次拿到贾平凹的字之后,他说:你将来一定要当个大作家。

贾平凹说:我是卖文换烟抽的,或许明日就搁笔了。

朋友脸色顿时一沉,不高兴地说:那怎么行?那我收藏你的字分文也不值了!

贾平凹说:写不写是我的自由,你有什么理由来干涉我呢?

两人因此闹得不欢而散。

把他送出门后,贾平凹从此不再与他来往。

《礼记》里有一句话:

君子不失足于人,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

君子举止应慎重,容言要端庄,不要说不该说的话。

无论再熟悉的人,也不应该对别人的事情指手画脚。

病从口入,祸从口出。

从嘴巴开始,守住言语边界,才能学会尊重他人,约束自己。


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

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也没有完全一样的两个人。

与其强求别人和自己一样,不如守住彼此的精神边界。

包容不同,尊重差异。这样的关系,才能避免冲突,维系得更为长久。

翻译家王际真和沈从文是至交。

两人都热爱文学,经常一起聊学术,谈写作。

几年后,王际真决定去美国深造。

当时国内大学老师紧缺,很多人找到沈从文,希望他劝王际真留下来。

但沈从文却表示,自己不干涉王际真的选择。

最终王际真去了国外留学。

到了40年代,国内局势不稳,很多人劝沈从文出国。

有人让王际真也劝劝,王际真摇头说:“我知道从文,他是不会离开故土的。”

于是他就只写了封家常的信,让沈从文多保重,其他只字不提。

这种互不干涉的相处模式,使得两人保持了终身的友谊。

作家特德·姜说:“成熟意味着看到差异,但又意识到差异并不重要。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背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取向。

彼此之间,学会兼容,相互留足空间,真正做到尊重对方的精神边界。

人与人之间,才能拥有发自内心的接纳,和源于理解的尊重。


我们常说:兄弟不共公财,共财断往来。

亲戚也好,朋友也罢,尽量不要产生财务上的纠缠。

守住财务边界,才能保证关系不被污染。

1993年,新东方崛地而起,创始人是:俞敏洪、徐小平和王强。

三人情同手足,一起奋力打拼,一起畅聊未来。

但是随着新东方越做越大,三人的关系不断恶化,甚至有一次直接在公司打了起来。

原因就是三人在股权分配,利益分配有颇多分歧。

最终,三人落得一拍两散的下场。

俞敏洪曾说,当年最后悔的事情,就是和最好的朋友一起创办了新东方。

再好的朋友也抵不过利益的摩擦,最后弄到大家恶言相向,不欢而散。

法国作家莫洛亚说:“友谊需要最彻底的无利害观念。”

朋友是朋友,金钱是金钱。

二者一旦混淆,就是一笔算不清的糊涂账。

守住自己的财务边界,尽量不要和朋友产生利益上的纠葛。

不在钱的问题上赋予过多的人际顾虑,就不会滋生无端的烦恼。


林清玄说:有爱就有纠结,有情就有牵缠。

清官难断家务事。

面对别人的情感问题,我们这些外人最难分清是非。

一旦过度掺和别人的情感,往往会里外不是人。

哲学家加缪和萨特本是一对密友。

二人经常在各个场合出入成双,亲密无间。

但是因为友谊太热烈,加缪不自觉就越了界。

萨特生性风流,在法国和一位“月亮女士”传出花边新闻。

伴侣波伏娃心中不满,和萨特争吵不休。

加缪为了平息二人战火,大骂萨特无耻,平息波伏娃的愤怒。

谁曾想,在萨特的“甜言蜜语”下,波伏娃和萨特很快和好如初。

加缪并不知道,两人其实早就有“开放式婚姻”的承诺在先。

波伏娃怪他多管闲事。

萨特觉得自己受到了侮辱。

后来,加缪和萨特大吵一架,迅速结束了这段友谊。

后半生两人更是老死不相往来。

成年人的关系,远比想象中脆弱。

尊重彼此的感情界限,不对别人的情感生活指手画脚,是一种恰如其分的分寸,也是一种成熟和智慧。

唯有如此,我们才能相处舒服,久处不厌。


近代戏剧家夏衍和曹聚仁是一对至交好友。

但是两人却很少联系,经常十天半月才见一次面。

有次,夏衍的夫人蔡淑馨就问他,你和老曹关系这么好,你俩为啥不多走动走动?

夏衍就指着远处的钟楼问:“你听过钟声吧,如果将耳朵贴到钟上,它的声音美妙吗?”

蔡淑馨说:“贴得太近,耳朵哪受得了,当然谈不上美妙。”

夏衍点了点头,笑着说:

“交友就如听钟,总要保持一定的距离,彼此的关系才会和在远处听钟一样美妙。”

恰到好处的分寸最舒服,懂得留白的感情最持久。

学会善待身边的人,不越界,不强求,不捆绑。

把握好距离,亲而有疏,密而有间,才能让关系变得醇厚绵长。

相关文章

  • 距离产生美,把握好边界感是成熟,是修养,更是一种最高级的智慧

    前几天,有个朋友从外地回来了,于是我们就约了几个朋友一块坐坐,吃吃饭,聊聊天。 由于好久不见了,气氛还是非常热烈的...

  • 人与人之间应保持合适的距离和边界

    相遇是缘,无论亲情、爱情、友情; 人和人相处,舒服、不累是最佳状态; 因此,合适的距离和边界是相处的智慧; 太近,...

  • 守住边界

    今天中午和同事一起在外面吃饭,买些水果,边走边聊,回到公司,提醒同事发午餐账单,拿起手机准备转账给同事,结果手机内...

  • 守住边界感,关系处到刚刚好

    对于人与人之间的边界感,你了解多少,你是一个很有边界感,能自觉的不侵犯别人的边界,同时,能巧妙地守住自己边界的人吗...

  • 最好的活法,是忠于自己

    随和是素质,低调是修养,良心是底线。安于理想,立身之本;安于底线,守住人格;安于简朴,恬淡从容。 ...

  • 少言是修养,闭嘴是智慧。

    止语是一种修行, 无言是一种境界。 真正的智慧, 看穿不揭穿,保持沉默; 选择性闭嘴,心里明白。 如果在乎你,不会...

  • 少言是修养,闭嘴是智慧

    做人,学说话需要一年,学闭嘴需要一生。 有人吃亏在多言上,有人失败在狂妄上。 真正的智者,都是少言沉默的。 他们看...

  • 少言是修养,闭嘴是智慧;

    止语是一种修行, 无言是一种境界。 真正的智慧, 看穿不揭穿,保持沉默; 选择性闭嘴,心里明白。 如果在乎你,不会...

  • 少言是修养,闭嘴是智慧!

    人, 言多必失, 止语是一种修行, 沉默是一种境界, 少言是一种修养,...

  • 少言是修养,闭嘴是智慧!

    做人, 学说话需要一年, 学闭嘴需要一生, 有人吃亏在多言上, 有人失败在狂妄上。 真正的智者, 都是少言沉默的。...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守住距离是修养,把握边界是智慧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fjpp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