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性思维和无限性
在人类的思维结构上,似乎存在着某种东西,宣称我们不但可以认知,而且可以控制万事万物。事实上,思维只是一个抽象化,概括化的过程,它在本质上是存在局限性的。
我们的文化主流倾向于认为思维不受任何局限,其中隐含的思维假定就是,不管发生任何事情,我们都可以通过思维,知识和技能的运用,来处理问题。但当人们真的以为就是这样的话,当这样的思维假定成为我们的隐含思维之后,不管发生任何事情,我们都必将会用这种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它极端的强大有力,具有非常大的价值,并一定会起作用。它总是置自己几乎所有的其他一切之上。我们因此会发现,我们总是会自动的对万事万物进行思考,就是因为我们的这种思维假定在起作用。它认为思考既必要,又有用,但问题在于,我们把它当做了唯一可行的方式。就像人们坚决相信可以凭借高科技解决自然生态问题,不惜创造更多的问题去解决现在的问题,我们太过依赖科技发展的力量,把它当做改善环境的唯一的救命稻草。这本身就是问题。
就思维这个领域来说,它是有限的,其实,在有限之外,存在着某种无限之物,即无限性,无限性包含着有限。就运动方向来说,这种“无限性”不但越来越指向于广袤无垠的宇宙之界,同时它也日益进入那些微妙和精细之所在。也就是说,无限性包含思维的两级---宇宙世界和微世界。这是隐含思维所不能到达的思维目的地。通常,我们的注意力易于受隐含思维的限制,因而只对那些有价值,值得我们去留心的事物发生注意,如果我们没有留心到某件事,我们就感知不到它,就好像不存在一样,所以也就不会产生思维。但注意力就其本质来说是不受任何限制的---它可以用任何形式予以拓展。
注意力具有这样的潜力,它可以沟通无限和有限之间的关系,既可能存在着有限形态的注意力,如全神贯注。还可以存在着一种无限形态的注意力,即最基本最原始的注意力,我们可以进入愈益精微的内寓之界---一个人的意识与另一个人的意识之间差别甚微,那些构成意识基础的隐含思维则被所有人共享。也就是说我们的大脑可以处于两种状态。首先,只要大脑受自身内部目标的支配,那么它就处于被占用的状态,大部分情况下这是必要的。但是,如果我们认为大脑也非常有必要去联系或触及无限,那么。就必须保持一种静默的状态,在静默状态下,大脑是不被占用的。
通常情况下,人类更重视对于外界的感受而对于内寓之界的状态不屑一顾。但当人能真正进入空灵之境,便不再为任何事情所占据。我们可以回到大自然去看看,大自然中,扰乱人的事情最少,如果一群人能够做到真正地互相信任,坦诚相待,具有正确的伙伴情谊和协作精神,那么在对话里便可以萌发出与此类似的东西。由此而行成的合力效果将大大超出任何一个个人的努力。事实上,人类有着很大的发展潜力和美好未来,只是这种潜力和未来被一些微不足道的事情给破坏罢了。也就是说,如果人类致力于向内求,向自然界的自身发展规律来求,顺应自然发展来与自然和谐共生,很多问题便自然而然可以得到有效的解决。
无论是个体还是集体,都有可能对自身的意识进行改造,对意识的改造应当在个人和集体两个层次上同时进行,相应的,我们所谈到的所有的问题,包括交流与沟通问题,对话的能力问题,参与交流和沟通能力的问题,至关重要!当人们通过对话真正让所有人达成了心寓的共识,那将产生巨大的内驱力,或许世界面貌也会因此而焕然一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