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变法之前,秦国几乎时时刻刻面临亡国的威胁。
河西之地为魏国所占,关中平原两大要塞函谷关、武关分别处在魏国、楚国的手里。经济上与中原隔绝,军事上处处被动,长久下去于秦国而言无异于坐以待毙。
战国初期地势图正是在强敌时时刻刻地逼迫下,秦国的社会体制、财政体制都朝着最有利于军事化斗争的方向进行。历代秦王一直致力于一种变革,从制度上建立一种能够供养庞大军队、激发士兵斗志的财政和社会系统,这个系统比六国更能持久,更能撑得起庞大的军事供给,这样才能扛得住敌人随时随地的攻击。
商鞅舌战群臣商鞅的到来实现了历代秦王的夙愿,他将这种期望变成具体化的改革措施并成功实施,使得秦国成功转型为制度更为优越的集权制国家。
来看看商鞅变法的具体内容:
1.地方上推行中央集权制度
毫无疑问,这是一种开创性的制度,其后能够存在两千多年充分证明了它的先进性和高效性,比之分封制更符合当时社会发展的规律。它有两方面的优势,一个是增加了国家税收,分封制度下国君无权插手分封土地的经营;一个是增强了政府管控,政令通行无阻,减少内部斗争消耗,方便政府集结资源以应对突发性事件。商鞅在民间推行了"什保制度",五家为一保,相互监督,大大强化了政府对社会的管控能力。
2.控制粮食流通渠道,限制人口自由流动
政府分封土地给农民,但是农民不得擅自离开土地。每一个农民的社会角色被强制标准化,活着的意义就是生产粮食,并通过政府控制的流通渠道输送给军队。
3.实行军爵制
每一个人的社会地位只与军事挂钩,一个人只有在军事上有所贡献,才能得到爵位。爵位分为二十等级,从低到高依次受封,爵位越高社会地位也越高。
4.吸引山东六国百姓
秦国发展晚,土地充足,而山东六国的土地不够,人口众多,商鞅鼓励六国百姓向秦国移民。移民到秦国的人不仅能够获得土地,还会免除其三代人的兵役。
一个生活在秦国的人,不管是从事什么行业,都被一整套国家制度纳入到军事体系当中。这个体系能够生产出足够的军人和粮食,完成对外作战。
地势险要的函谷关秦国的军事体系建立后,对外扩张成为了必然。在商鞅的帮助下,秦国扭转了百年的颓势,夺河西,重夺函谷,休整武关。自此,秦国拥有六国无法比拟的战略位置。秦国越过黄河可攻魏河东,出函谷可直通中原,六国联军开到函谷关却只能忘关兴叹。一朝局势逆转,秦国随性出击,六国只能被动挨打。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