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心得每日心得首页投稿(暂停使用,暂停投稿)
秦孝公嬴渠梁—赳赳老秦共赴国难,变法强秦虽死无憾

秦孝公嬴渠梁—赳赳老秦共赴国难,变法强秦虽死无憾

作者: 古今之变 | 来源:发表于2018-01-19 21:04 被阅读103次

谈到秦孝公赢渠梁,我对他是心存敬畏的,就像商鞅一样,很多人知道商鞅变法,但却忘了商鞅变法能够成功的决定性因素不是商鞅自己,而是他背后的支持者嬴渠梁,在魏国商鞅就没有机会搞变法,因为魏王既不信任也不支持他,只有秦孝公嬴渠梁对商鞅给予了绝对的信任和权力,秦国才从一个西部边陲的没落诸侯国,变为一统华夏的大秦帝国,这里秦孝公嬴渠梁有开创之功。纵观秦孝公嬴渠梁的一生,分为几个阶段,在每一个阶段他都做出了正确的选择,就是这些选择,实现了秦国的蜕变。

秦孝公嬴渠梁—赳赳老秦共赴国难,变法强秦虽死无憾

​一、逆境中成长,战火中磨砺

回到嬴渠梁身上来,嬴渠梁的性格和能力是在恶劣的环境中锻炼出来的,他不是长公子只是秦献公的二儿子,个人能力和特点并不突出,论武力不如长公子赢虔,论谋略不如老太师甘龙,论影响力不如老太后,因此在最开始他只被父亲秦献公安排做一些后勤保障的工作,做为后援出现在秦军的部队里。

秦孝公嬴渠梁—赳赳老秦共赴国难,变法强秦虽死无憾

​这个时候的嬴渠梁没有抱怨,没有怨天尤人,在战争中不断的磨砺自己,逐渐成长起来。并在和魏军的战斗中逐渐成熟起来,在父亲被魏武卒包围的时候,出奇兵救秦献公,并且擒获了魏军主帅公叔痤,扭转了整个战场的局势。

二、临危受命,忍辱负重

秦献公在同魏军的战斗中受了重伤,弥留之际大家都认为秦献公会将君位交给长公子赢虔,可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他将君位交给了二儿子赢渠梁。因为秦献公在生命的弥留之际,突然意识到一个问题,赢虔更像自己,他不可能把秦国带向繁荣和复兴,而赢渠梁老成持重隐忍内敛,只有他才能让秦国走向复兴。

秦孝公嬴渠梁—赳赳老秦共赴国难,变法强秦虽死无憾

​嬴渠梁接手的是一个烂摊子,秦国和魏国之间多年的战争,让秦国民生凋敝、国力衰弱,国家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割地、赔款、卑躬屈膝、贿赂权臣、消灭戎狄,嬴渠梁把能用的方法都用上了,目的只有一个,将秦国从灭亡的边缘拉回来,赢得休养生息的机会。面对六国分秦的策略,面对公叔痤的背信弃义,面对虎视眈眈的东方六国,嬴渠梁实现了自己继承君位之后的第一个目标,让秦国活下去!

三、招贤纳士,共享秦国

在秦孝公嬴渠梁之前,天下士子耻于入秦,没有人才就无法发展,这个道理嬴渠梁是非常理解的。可是秦国实在是太穷了,没有什么可以吸引东方六国士子入秦的砝码,为此秦孝公赢渠梁颁布了求贤令。在求贤令中,他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他要与天下士子共享秦国,这是何等的气魄,何等的胸襟。

秦孝公嬴渠梁—赳赳老秦共赴国难,变法强秦虽死无憾

​商鞅就是看了秦孝公的求贤令之后,才意识到秦孝公赢渠梁,才是这大争之世中,能让自己一展才华的真正明君圣主。商鞅从魏国历经周折来到了秦国,他和秦孝公赢渠梁彻夜长谈,阐述自己法家治国的理念。我想大概秦孝公赢渠梁就是商鞅的知音吧,嬴渠梁十分认同只有法家治国的思想才能让秦国富强起来,于是他起用商鞅为左庶长,开始实行变法。

四、肝胆相照,变法图强

变法的道路是不平坦的,所以变法就是要革人的命,被革命的人就是既得利益的获得者,打破阶级固化,激励国民的斗志,这是赢渠梁的希望,也是商鞅的做法。变法首先老氏族就不答应,他们是既得利益的获得者,自然不希望变法。他们中的代表人物就是上大夫甘龙和他的徒弟杜挚,他们明里暗里的给商鞅制造障碍,企图颠覆变法。

秦孝公嬴渠梁—赳赳老秦共赴国难,变法强秦虽死无憾

​嬴渠梁的做法很直接,将甘龙封为太师,将杜挚也安排了一个有名无实的职位,直接架空排除他们对变法的干扰,甘龙因此说了一句让我很有感触的话“飓风过岗,伏草唯存”,甘龙深知道家思想,避其锋芒隐忍后发,嬴渠梁为商鞅扫清了变法的一切障碍。

五、铁血护法、法不容情

建立法治社会的关键就在于凡事以法侍从,从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但在推行秦法时,却遇到了一个巨大的障碍就是太子赢驷犯法。太子是君位的继承人,但是他犯法也要治罪,商鞅流放了太子,并把按照秦法,把太子的老师长公子赢虔、长史公孙贾挖掉了鼻子。

秦孝公嬴渠梁—赳赳老秦共赴国难,变法强秦虽死无憾

其实在这个问题上,商鞅是有些动摇的,因为毕竟太子是嬴渠梁的儿子,长公子赢虔是赢渠梁的哥哥,而长史公孙贾也是秦献公时留下的肱骨之臣。不过秦孝公赢渠梁的态度表明了一切,他坚决支持商鞅的做法,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了铁血护法、法不容情的誓言。

六、公为青山,我为松柏

这里的青山指的就是秦孝公赢渠梁,这里的松柏指的就是商君商鞅,形影不离的两人,肝胆相照的君臣。当两个人的双手紧紧的握在一起的时候,就注定了大秦帝国的命运。嬴渠梁成就了商鞅,商鞅造就的秦法,秦法振兴了秦国,秦国一统了天下。

秦孝公嬴渠梁—赳赳老秦共赴国难,变法强秦虽死无憾

​变法者必不利于自身,古往今来所有变法的人,无一不自受其害。秦孝公嬴渠梁在弥留之际,为了保护商鞅的安全,安排下了多道人马,来暗中保护商鞅的安危。商鞅为了成就秦法甘心赴死,为这段“公为青山,我为松柏”的佳话画上了完美的句号。

一个人的历史,一家之言。

相关文章

  • 秦孝公嬴渠梁—赳赳老秦共赴国难,变法强秦虽死无憾

    谈到秦孝公赢渠梁,我对他是心存敬畏的,就像商鞅一样,很多人知道商鞅变法,但却忘了商鞅变法能够成功的决定性因素不是商...

  • 闲言碎语:商鞅变法

    秦孝公贏渠梁为了变法图强,打出求贤的大旗。秦孝公许诺:能出奇计强秦者,与之分土。卫国贵族商鞅于是入秦变法。 商鞅在...

  • 无标题文章

    商鞅变法 商鞅南门立木 公元前361年,秦献公死了,他的儿子渠梁被立为新国君,叫做秦孝公。秦孝公和秦穆公一样,是一...

  • 卫鞅报秦惠文王书

    商君卫鞅,为秦孝公变法强秦。二十年夜以继日,宵衣旰食,秦人富强,失地尽收,迁都咸阳,而秦孝公死。秦惠文王即位,与卫...

  • 战国七雄

    第二节 商鞅变法 三家分晋的时候,西边的秦国一心想着东进。在秦国的国都咸阳,第三十代秦君秦孝公嬴渠梁正在发愁呢。秦...

  • 战国七雄

    第三节 秦惠文王的复仇 秦孝公二十四年,秦国陷入国丧之中。因为孝公嬴渠梁薨逝了。太子嬴驷在柩前继位,并且称王,这就...

  • 中国历代王朝的“豪言壮语”

    1.秦 “赳赳老秦,共赴国难,血不流干,誓不休战!” 2.西汉 “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3.东...

  • 秦始皇“奋六世之余烈”

    今天我们就谈谈这六世都是谁: 秦孝公嬴渠梁,重用商鞅实行变法,富国强兵,并迁都于咸阳,和亲楚国,盟约韩国,...

  • 《秦国创业史》第一章第一节

    《求贤令》——秦孝公的选择21岁这年,嬴渠梁安葬了老父秦献公嬴师隰,正式成为秦国新的主人。可他却一点都高兴不起来,...

  • 第二集 艰难地抉择

    剧情回放:在秦献公病重撤回秦国的路上,秦献公暂时由嬴渠梁执掌帅印,负责撤退指挥。嬴渠梁在夜间指挥有度,为防止魏兵偷...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秦孝公嬴渠梁—赳赳老秦共赴国难,变法强秦虽死无憾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tpao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