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点评了日更群战友阳光灿烂的一篇文章《心宽寿自延,量大智自裕》,文章不长,但是思路清楚,实用性很强。
非常认可战友文章的第一句话:惜命的最好方式,不是养生,而是情绪管理。然后又看到了一个非常有说服力的寓言:
一个人在乘船渡河的时候,前面一只船正要撞过来。 这个人喊了好几声没有人回应,于是破口大骂前面开船的人不长眼。 结果撞上来的竟是一只空船,于是刚才怒气冲冲的人,一下子怒火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故事中这个人的怒火,并非来源于撞过来的船,而是来源于他认为那只船的开船人“不长眼”,从而产生了怨恨,以致于怒气冲冲。情绪来源于——他“错误”的认知。
我不由得想起来另一个故事:
有个妈妈因为女儿不好好写作业,非常的生气的训斥女儿。正在这时,女儿的班主任老师来电话了。这个妈妈一看是老师的,接起电话来马上变成了心平气和,客客气气的,刚才训斥女儿的态度不见了。
是不是很有意思,妈妈的情绪产生的快,消失的也快。妈妈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从生气变成心平气和。那么,刚开始妈妈生气,是为了什么呢?
妈妈生气,不是因为女儿不好好写作业,而是因为,妈妈想利用这个情绪来控制女儿,希望女儿改变,变得好好写作业。妈妈认为,女儿看到妈妈生气,就一定会好好写作业了。
妈妈使用了一种最“省力”,看上去“立即见效”的方式来控制女儿的行为。但是并没有做到尊重女儿,更没有给女儿做个好榜样,让她内心里真正认可而自发的好好写作业。
如果经常这样,妈妈自己的健康会受到影响,女儿也不会懂得控制和管理自己的情绪,用心、用智慧去解决问题。
人的情绪都是额外的,不要被它牵绊。
换言之,情绪都在事件之外,事件本身无法引起某种情绪,引起情绪的,是不正确的认知,即:我们对事件的看法。
我们可以把情绪和事件隔离开来,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
有人会说,哪有那么容易,说着容易做到难。但是我想说,如果光想不做,确实让人产生这种感觉。但如果行动起来,就不是这样的了。
在生活中,要善于察觉自己的情绪,了解自己,能够意识到自己的情绪是如何产生和变化的。
对发生的事,相信“存在即合理。”任何事情的发生都有它内在的道理,要有一颗包容的心,允许事物以它本来的面目呈现,而当自己产生了额外的情绪的时候,知道它来源自哪里。
或者调整和改变认知,或者采取积极主动的行为,总之要理性的对待它,逐渐的,就能够做到调节情绪了。
当然,每个人都会有一些“执念”,当暂时无法说服自己的时候,可以选择以健康为重,以成长为重。行动起来做事情,转移注意力,或者换个环境,放空一下自己等等,时间是最好的疗愈,慢慢的就会发生改变。
被情绪困扰的很多时候,我们其实都是生活在幻觉里,又耽误时间,又耽误宝贵的注意力,所以大可不必,清醒着开心的生活,比什么都强。
就像战友文章中所说的:心宽寿自延,量大智自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