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日更挑战营成长励志读书
解读《重塑心灵》3:价值&规条

解读《重塑心灵》3:价值&规条

作者: 爱狂想的丑小鸭 | 来源:发表于2019-01-16 07:58 被阅读20次

一、价值

价值是事情的意义和一个人能够在事情里得到的好处。

弗洛伊德说过,一个人做一件事,不是为了得到一些乐趣(正面价值),便是为了避开一些痛苦(负面价值)。所以,价值是做与不做任何事的原因。也因为如此,推动一个人的方法必然是在价值观上下功夫:他在乎一些什么样的价值,以及怎样在要他做的事情里增加这些价值。这就是说,需要了解这个人对于这件事情的价值观。

你若细心想想便不难看出,所有事情都带给一个人非常多的价值,有正面的(心中想要的),也有负面的(心中想避开的)。它们按着价值的正负和轻重,在一个人的潜意识里排列:从最想要的正面价值,到轻微的正面价值,到轻微的负面价值,到最不想要的负面价值,呈一个“U”形。我们做事情的推动力,便是按这样的次序被这些价值操纵着,从最左边的最高推动力(趋前争取),到中央的没有推动力,到右边的反推动力(后退逃避),呈一个“\”形(如下图)。

解读《重塑心灵》3:价值&规条

我们就是这样被自己潜意识里的价值观操控着对每一件事做出反应。我们必须记住:不同的人对同一件事有不同的价值观。事实上,没有两个人对同一件事情有相同的价值观。

如果在一件事里有两个高低不同的价值,我们容易取舍,但是如果这两个价值是同等轻重而我们只能争取其中一项时,我们就会感到困难。这时,我们便踌躇不决了。所以,如果一个人有清晰的价值观(在乎些什么价值、每一项价值是什么意思、一件事里有哪些价值),处理事情和做出决定时便能爽快利落。NLP有一个技巧:“价值定位法”,能够把一件事里面的价值(本人在乎的价值)清晰化和按其轻重排列出来。

我们在一件事上的价值观,就算有了清晰的轻重排列,仍会出现困扰的时候,因为在意识和潜意识里事情的价值排列常常是不同的。例如一个人老是说工作是为了金钱,但是虽然他享有一份收入不错的工作,却总是觉得不开心。经过一些引导,他才明白内心(潜意识)里很需要得到上级的肯定,并且渴望有学习的机会。由此可见,他在意识里认为这份工作的最大价值是金钱,而他的潜意识则把上级的肯定和学习的机会放在更高的位置。

世界上有很多人知道应该怎样去做才对,但总下不了决心去做;知道什么不应该去做,但总会偷偷地做,就是因为他的意识和潜意识有不同的价值排列。

1、价值可以创造、增大和转移

一个人的价值观不是永恒不变的。青年时代他可能追求乐趣和别人对他的接纳,中年时代他强调金钱收入和地位,而老年时代他更在乎安稳和被人尊重。事情给我们的价值也不是固定不变的。更正确地说,价值观随着环境、经验、思想和情绪而不断地改变。价值也可以人为地被创造、增大和转移。以下是一些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例子。

创造价值:把重复和沉闷的工作分开为几个分量相等的部分,每完成一个部分时都计算一下速度,尝试不断地打破完成上个部分的速度;或者与同伴比赛,谁先完成任务便给对方电话;又或者告诉更多人你准备完成某件事,因此你会更用心地把事情做好:因为你在乎众人对你的肯定。

增大价值:怎样在每天的工作中学习到一些新的东西?在见到每个人的时候,试着找出他有些什么专长,或者找出一些他处事的信念基础。下次在哪里、怎样做可以有所突破?正在做的事情对你未来的长远目标会有怎样的贡献?

转移价值:不再为上级的肯定,而是为了提升自己的水平而做好工作;把销售人寿保险的目的从赚钱改为帮助别人并使其家庭得到保障。不再想眼前的事对一年后的目标有些什么作用,把注意力集中在怎样使当前的顾客满意。

2、推动和激励

推动或者激励一个人,就是找出他所注重的价值,并且创造、增大和转移这些价值。这样,这个人便对那件事情有兴趣,会自动、积极和认真地去做。有一些价值,是每个人都会在乎的。例如,在工作上除了薪酬福利外,能够得到别人尊重,工作过程中感到开心,从工作中有所收获,感受到公司或上级对自己的关怀等因素都可以对人产生推动作用。推动小孩子的秘诀也在这里:不论是看书、温习、做功课或者参与家务工作,只要在想让他做的事里加上一些小孩子所注重的价值,家长的困扰便会消失。小孩子在乎的价值不外乎下面数项:新奇、意想不到、变化多、节奏快、神秘、刺激、挑战、竞赛、有机会得到肯定等。

二、规条

规条是事情的安排方式,也就是做法。

规条的存在,完全是为了取得事情中所体现的价值和实现一些信念。规条会涉及人事物的组织安排和活动,因此,有清晰的动词在其中。

当一个做法无效时,我们便要在坚持信念与价值,或者坚持规条(做法)之间做出选择。本来,怎样选择是很明显的:既然规条是为了取得价值和实现信念,当规条无效时,我们应当坚持信念与价值,而改变规条。就像当一条路线不能把你带到目的地,你当然会改变路线,而坚持目的地。但是在现实情况中,人们往往不是这样:虽然做法已经明显无效,他们仍会坚持规条,因而距离信念与价值越来越远,这造成他们的困扰、辛苦和压力。为什么会这样呢?原来规条可以有意识地谈论、思考、看见,而信念及价值观则深藏于潜意识里。人们都习惯了意识思考、逻辑分析,而潜藏在潜意识中的信念价值,则无法在意识思考中出现,而只能用感觉去做无声抗议。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要学会与潜意识沟通。对这点没有了解,一个人便容易陷入重复无效行为的困境里。

坚持无效的规条而忽略了所追求的价值和所信奉的信念,在很多人的生活里、很多企业的经营里经常出现。这样的情况,使当事人很困扰:辛苦努力但总是徒劳无功。

例一:一位太太用不断抱怨闹情绪的方式向丈夫表达自己需要更多的关注,而丈夫因为工作给他的压力已经很大,回家见到太太这样便找理由外出。太太处理这种回应的做法是给丈夫更多的抱怨和闹情绪,结果丈夫下了班不想回家,在外流连不返,终于认识了一个女友,发生了感情,从而成为这段婚姻的致命伤。

例二:很多母亲都是因为孩子不听自己的话而感到苦恼,她们没有注意到在最初几次给孩子指令但孩子没有听从的时候,就应改变做法,而不是坚持使用同样的方式。

坚持无效做法的人,最常用的理由是他们的做法是“对的”。每当头脑中有这个意识时,大脑中负责以下功能的部分便会停工:分析、找寻其他可能性、找寻其他行为选择、解决问题、风险评估、未来策划。

坚持规条而忽略了信念价值的人,通常有两个特征,第一个特征是过分地强调原则和理论,这一点我们可以很容易地从其语言中知悉,这些人在成长的过程中被教导重视一些冠冕堂皇而抽象的“道理”。试翻阅古代的书籍,每一页每一句都是“应该怎么样”的道理,但是如何才能做到,则没有说出来。这类人往往喜欢用这些无法否定的“道理”去批判别人。第二个特征是这些人有一个很深层的、关于“身份”的“我没有资格”的障碍性信念。这一点需要细心观察才能发现。带着这个信念的人,会不自觉地把自己拒于成功快乐的大门外,会坚持去重复一些无效果的做法。

三、信念、价值观、规条的相互关系

信念就像一幢建筑在浅水处的房屋,由一根一根柱子支撑着。房屋是信念,而柱子就是价值。这就是说,价值是支持信念的东西。信念改变了,就如房屋的位置改变了,水里支撑的柱子一定有了改变。也可以说是:改变价值,信念便能改变。

以下举了一些例子去阐释信念、价值观和规条之间的关系。

例1:“人与人之间应该互相尊重,这样我们才能被群体接受,在群体中感到安全。所以,我们每天早上见面时都互道早安。”

例2:“我不会成功的,参加了只会令我辛苦而又得不到收入,我昨天已经推却了邀请。”

例3:“每个有上进心的人都应该不断地增加学问,因为学问多了,别人才会尊敬他,找工作更容易,升职也会快一点。所以你应该多看点书,多报读一些课程。”

该注意的是:信念和规条往往容易混淆,因为两者都常常会有“应该”二字出现。其实,它们不难分辨。因为规条总是为了实现信念。所以,规条是在信念之下,在支持信念。而且实现信念的方法也不会只有所说的规条,必然有其他的方法,如果仅仅是坚持那则规条也许不能实现信念。上面例1的“互道早安”是为了实现“人与人之间互相尊重”的信念。“互相尊重”不一定用“互道早安”才能体现出来。事实上,在欠缺某些条件的情形下“互道早安”,甚至不能保证能够实现“人与人之间互相尊重”这个信念。例3也是一样,“多看书,多参加课程进修”是为了实现“求上进的人都不断地增加学问”的信念。这个信念也不一定只有凭看书和参加课程才能实现。同时,如不注意看的是什么书,参加的是什么课程,多做这些行为,不一定就会增加学问。

一个人对国家的理想(“我们的政府应该……”)是信念,他相信政府如果这样,人民(包括他自己)便会有一些好处,例如:安居乐业。为了确保人民能享有这些好处,政府也应订立法律。法律就是社会中的规条。一家工厂或企业的守则,就是它的规条。你问工厂的负责人为什么要有这些守则,他一定会给你充满信念、价值的回答。

这里对价值观与规条的意义,和它们对人生的影响,做一个总结:

1、信念、价值观和规条统称为“信念系统”,是一个人的人生观、意念行为的思想基础。信念系统操纵着我们人生里的每一件事,是做或不做任何事的基本决定因素。信念系统也是我们对事物做出判断的基础和依据。信念系统使我们的大脑能自动地去思考和行动。自动的意思是由潜意识完全控制,由意识去注意环境出现的信息。

2、人是不会也不可能没有信念、价值观和规条而生存的。事实上,只要一个人处于他不大熟悉的环境里,他便会忐忑不安,就是因为他缺乏应对该环境的某些信念、价值观和规条。

3、信念系统有一个外壳,就是态度。所以,态度其实是BVR(Believes-Values-Rules)的表征。只有当一个人的信念、价值观或规条有所改变时,他的态度才会改变。

4、一个人的信念系统加上态度,简单地说便是此人的性格。

5、信念是事情应该是怎样的,是事情的原因;价值是事情的意义,其中什么重要、可得到怎样的好处等;规条是事情怎样安排才能取得价值,实现信念。其实,价值和规条也是信念的一部分,是具有特别性质的两个信念部分。

6、信念系统是生活经验总结出来的处世模式,让我们无须每件事每次都重新学习而知道怎样应付。因为信念系统的存在,我们可以运用过去的经验有效率地处理当前情况,因而使我们有更多时间去做更多的事。

7、一个人在出生时是没有信念系统的。所有的信念、价值观和规条,都是在他成长的过程中经由生活体验而产生的。因为永远都有新的生活体验,所以一个人的信念系统也从不停留在静止状态,而是不断地处在改变之中。一个人的性格是可以改变的,也因为没有两个人的全部生活经验会一样,因此没有两个人的信念系统是一样的。

8、每个人的信念、价值观和规条的数量极为庞大,但是绝大部分储留在潜意识里。在任何时间中,一个正常的人,只有极少数的信念、价值观和规条存在于意识层次。每当某些信念、价值观或规条受到了冒犯,负面情绪出现时,受到冒犯的信念、价值观或规条便会清晰地在意识层次出现(可以说出来)。

9、所有人的内心困扰,都是来自一些信念、价值观或规条的冲突。而人与人之间的冲突,也是起源于两者内心的信念、价值观或规条的冲突。

相关文章

  • 解读《重塑心灵》3:价值&规条

    一、价值 价值是事情的意义和一个人能够在事情里得到的好处。 弗洛伊德说过,一个人做一件事,不是为了得到一些乐趣(正...

  • 《重塑心灵》读书笔记(二)

    《重塑心灵——每个人都拥有让自己成功快乐的能力》,李中莹著。 第二章 信念系统 信念、价值观和规条统称为“信念系统...

  • NLP技巧:打破规条,找到新方法

    今晚在看《重塑心灵》第二章时,作者有提到一个词:规条。 在书中,作者有解释到规条是事情的安排方式,也就是做法。同时...

  • 思维导图习作#13

    重塑心灵第3章自我价值 左下角估算错了,留了一块空位~~~

  • 读书笔记224——《解码青春期》第四次读书4.15

    师说:家庭规条 感悟:老师说家庭规条,我就开始搜索我的家庭规条是什么?前一段时间看了Moria的家庭重塑...

  • 解读《重塑心灵》5:如何提升自我价值?

    自信、自爱和自尊,统称为“自我价值”,是每一个人建立成功快乐人生的本钱。同时,也是心理素质的基本核心。 一、身份、...

  • 重塑心灵—自我价值

    天数:022/100 完成:014/100 阅读:《李中莹NLP精义》之自我价值 感悟:读了自我价值观的组成,明白...

  • 价值规条

    安全:追求型1.我每天早晨醒来说谢谢你,我爱你。晚上躺在床上睡前感恩我是安全的。2.每天平安的回家(处处都是家)。...

  • 解读《重塑心灵》2:信念

    一、什么是“信念”? 信念就是“事情应该是怎样的”或者“事情就是这样的”的主观判断,是我们认为维持世界运作下去的法...

  • 【整理】信念/价值观/规条系统 - 草稿

    信念、价值观、规条系统是我们所有情绪、和行为的依据。 信念Beliefs,价值观Values,规条Rules,简称...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解读《重塑心灵》3:价值&规条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frpd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