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信、自爱和自尊,统称为“自我价值”,是每一个人建立成功快乐人生的本钱。同时,也是心理素质的基本核心。
一、身份、角色与自我价值
身份是一个人心理活动的最核心部分,管理的是这个人关于“我是谁”和“我的人生是怎样的”的事情。
一个人在他的人生里只有一个“身份”,却可以有很多个“角色”。“身份”照顾的是在所处的任何环境里的整个人,而“角色”照顾的则是这个人针对某些人事物的他。可以说,一个人的所有“角色”加起来,便是这个人的“身份”。这个人在他的生活里,必然与很多人事物拉上关系。针对这些人事物,这个人会有很多不同的“角色”。如下图:
来自《重塑心灵》在每个角色里,一个人都有他的一套信念、价值观和规条,跟另一个角色里的一套有所不同。这个人可能有一百个朋友,这个人便有一百套各有些许不同的信念、价值观与规条。例如其中一个朋友叫张三,另一个叫李四。这个人面对张三时他的角色是“张三的朋友”,那是与“李四的朋友”的一套信念、价值观和规条有些不同的,所以这个人有些事可以对张三说,而不能告诉李四。
即:每个角色都需要一套信念、价值观和规条支持。整个人(“身份”)便是集合了所有角色的信念、价值观和规条。
“身份”是心理活动的核心部分,支持这些活动的,也就是“身份”的能量,称作“自我价值”。
“身份”管的是“我是谁”和“我的人生是怎样的”的事情,“自我价值”的作用便是为了做出这两类事情而提供的推动力,这份推动力使这个“我”在人生里产生和增加“价值”,是每一个人建立成功快乐的人生的本钱。
二、自信、自爱与自尊的关系
自信就是信赖自己有足够的能力取得所追求的价值,这些价值不断地累积,到了足够多的时候,便会感觉人生是成功快乐的。
当一个人信赖自己有足够的力量时,他便无须经常显露力量出来。反过来说,当一个人感到力量不足,他便自然地经常呈现出“我有能力”的示威行为。这些示威行为就是一般人说的过分自信了。
跟你说个武侠故事:一个少年上山学武功,18岁时学艺完成下了山,来到一家酒楼,他大大咧咧地坐下,把宝剑“啪”的一声横放在身前的桌子上面。他这个动作有两个信息要告诉其他人:第一,我是懂武功的,你们要小心啊。第二,我的剑就在手旁,你们不要乱来!十年后他的武功大进,已经成为大侠,什么武器都不需要随身携带,因为他能运用身边的任何东西作战,然而在平日里他跟普通人一样地温和,碰见他的人,还以为他不懂武功呢!你看,要提醒别人自己有力量的,都是力量不足的人。当一个人拥有足够的力量时,无论什么事,无论是否突发,他都能够轻松应付,便无须把力量显露出来。因此,真正有力量的人,坐在你旁边,如果他不开口说话或者有所行动,你甚至不大察觉他的存在。反之,要不断用种种言语、行为来炫耀本人力量的人,他们的内心实在是欠缺力量的。
再说一个武林故事。话说当年天下大饥荒,所有门派都无法维持生计,只得把门徒遣散下山。一位16岁的少侠,学得一身好武艺,也要下山闯荡江湖,并且带着一个5岁的小师妹。这个小师妹精灵活泼,少侠平时就最疼爱她,师父把照顾她的任务分配下来,他也乐意接受。他们下山后来到一个城镇,少侠想卖武赚钱,跑到市集一看,原来多个门派的人都已经由于同样原因而在舞刀弄剑。城中的人见得太多的卖武表演,没有多少人愿停下来观看。少侠想:和这些人一样舞舞刀枪,肯定没有什么收入,必须另想办法。他在山上练过梅花桩,就是在几根木头上跳来跳去练刀法剑法,已经有一定的造诣。这个功夫需要的功力比一般的高,他看不到有哪一派的人在市集里的表演比这个水平更高,就决定以梅花桩上舞刀为号召了。为了增加刺激和惊险性,他在木头之间放了一些打碎了的玻璃瓶、刀刃等东西。
的确,从第一天开始,他的表演便吸引了一大堆人来看。只是,每次他在梅花桩上跳跃舞刀的时候,那顽皮的小师妹就把那些木头搬弄不停。常常在他跳高时才发现木头已经移了位置,使他很窘,只是他艺高人胆大,每次都有惊无险。每次梅花桩上舞刀的收入挺理想,但是当观众散后少侠便大骂那师妹一场——毕竟这么辛苦都是为了养活他们两个,小师妹怎可以这么顽皮呢?若师兄有什么闪失,以后谁照顾她?每次被师兄骂了,小师妹便大哭一场。师兄见到师妹这么可怜便又心软,又想办法把师妹哄笑了,同时再叮嘱她明天绝对不要再这样,两人便开开心心地吃饭去了。这个过程,每天都重复一遍,小师妹就是没法停止顽皮,总把木头搬来搬去。五年后少侠的武功大增,已经练成了草上飞绝技。落脚处没有木头他也可以在刀刃或玻璃尖上轻轻一触便再跳起来。这时,他已经绝对不在乎顽皮的小师妹如何搬弄那些木头了。
当一个人的力量不足时,他会要求其他的人事物按着一定的规定存在,若有什么变动他便大发雷霆:你们不动我都已经这么辛苦,你们偏偏就是要跟我过不去!而当一个人有足够的力量时,他是无惧于事物的不稳定或者变迁的。
一个人有了足够的自信,才能培养出足够的自爱,自爱就是“爱护自己”。为什么这样说呢?
事物能够带给你的价值直接决定了你对事物的爱护程度。试想一想:你有两部车子,一部每个月为你赚十万元,另外一部每个月为你赚五万元,现在两部车都坏了,而你只有足够的钱去修理其中的一部,你会送哪一部车去修理呢?当然你会先修理可以为你赚十万元的那部。
从这个例子你可以看到:能够给我价值的东西,我都会爱护,而且,越能为我取得所追求价值的东西,我就越会爱护。自信即是信赖自己有能力取得所追求的价值,自己越有能力就越爱自己。所以,我们就必须先有“自信”才会有“自爱”;同时,我们必须有更大的“自信”才会有更大的“自爱”。
有了足够的自爱,才能培养出足够的自尊,自尊就是“尊重自己”。一件很多人都爱护的事物,例如国旗、寺院;一个受到很多人爱戴的人,例如国家领袖、英雄、智者,必然受到很多人的尊重。一个人也必须先尊重自己,才能尊重别人,而别人也才能尊重他。
三、自我价值不足的行为模式及原因
一个人的自我价值,是在他出生后的整个成长过程里,凭着每天的人生经验总结累积而发展出来的。自我价值主要取决于当时这个人内心对事物的主观判断,其基础是这个人的信念系统。一群人在同一个环境里成长,虽然有类似甚至共享的人生经验,但是因为各人的信念系统不同,对事物的主观判断会有不同,因而各人发展出来的自我价值也有高低。
自我价值不足的人很容易为了很少的价值而放弃对自己的爱护和别人对他的尊重。
自我价值不足的人,不是刻意地炫耀自己的力量,就是努力地企图减少别人的力量。他们的行为模式大致上有三类:
1、故意做一些事使人以为他力量很大,或者找一些以为代表力量的东西企图使自己的力量分数增加;
2、喜欢不劳而获或以小换大地增加自己的力量;
3、做些伤害、破坏、诋毁别人的行为,以为可以把别人拉低下来,保持跟自己一样的水平。
第一类自我价值不足的人会什么都满口答应,然后不知所终,喜欢吹嘘夸大、顺口承诺、有错不认,嘴巴大而器量小,满口不在乎,故意炫耀财富、胆量、地位、人脉关系,追求品牌和名贵物质享受。如果是青少年则喜欢打架斗殴、惹是生非,故意做破坏规则的事,或者做别人不敢做的事。
第二类的人会贪小便宜、公物私用、斤斤计较、因财交恶、喜欢赌博。赌博是最明显的自我价值不足的行为,因为赌博总是以小博大。这类人会利用朋友,借钱不还、自私自利。
第三类的人喜欢开一些使人狼狈出丑的玩笑、喜欢作弄人、搬弄是非、背后说人坏话、中伤造谣、揭人隐私。这类人会肆意批评否定别人、不愿给别人以肯定、不接受别人做得比自己更好。
这些行为,不能使他们的自我价值提升,反之,他们会越来越深陷而不能自拔,就好像一个人喉部做了手术,插了一根管子。他因肚子饿了要吃东西,但是吃下去的食物总是沿着那根管子流出来,而食物的味道使他更饿更想吃,这样他只会吃得越来越多,同时越来越饿。除非他明白了这个道理,把精力放在真正提升自我价值的工作上。
与身份有关的障碍性信念是自我价值不足的深层原因
“障碍性信念”又名“局限性信念”,即妨碍一个人有效成长、有效学习以至建立成功快乐的人生的信念。
最严重的障碍性信念是三个关于“身份”的信念:
“我的这件事没有可能……”例:“我这个病是不会好的了。”这样认定的人会坚持停留在困境里,或者抱怨环境因素。
“我没有能力……”例:“我不能放松。”认为自己没有能力做到,只有干着急,或者埋怨自己没有用。
“我没有资格……”例:“我哪里会有这么好的运气?”或者“我的命生来就是这样,是应该受苦的。”这样的人接受了他们认定的“命运”,甚至会含笑受死。这就是一般人说的“认命”的态度。
在中国人的社会里,我常常发现表面上似乎是能力性或可能性的障碍性信念,但是经过细心分析后,其实都是资格性的障碍性信念,就是“我没有资格”。这是在中国人中常见的现象,主要原因就是自我价值不足。
四、最快建立自我价值的方法
已经成年但自我价值不足的人,可以运用以下的三个方法加以改善。这三个方法是:
1、言出必行,言出必准
坚持每天每件事做到“言出必行,言出必准”,便能使自己的自信在一两个月内有明显提升——不论是自己内心还是别人,都能明显感受到你多了自信。
一个做到“言出必行”和“言出必准”的人,身心合一,也与所处环境中的人事物有最好的关系,所以内心的力量很大。这两点并不难做到,由此刻开始,每说一句话的时候都先提醒自己,很快效果便会出现。
2、有所不为,有所必为
年轻时候精力旺盛,热情洋溢,能够做很多的事,所以就更要选择做什么和不做什么事。年轻人若想人生能够不断地提升、越来越成功快乐的话,需要学习“有所不为,有所必为”这两句话。
如何能够区分什么事“不为”、什么事“必为”呢?以下是三个简单和容易运用的标准。
1)“三赢”是第一个标准,也是必须坚持的标准。只要是符合“我好、你好、世界好”的事,不妨做,总错不了。就算没有即时或者直接的利益,都会有未来、间接的利益。
2)自身的“建设性”。“建设性”是事情能够产生累积的正面效果,每重复一次,自己的成长、学习和未来的成功快乐便多一分。例如,帮助同学招待外国朋友,能够使自己的英文语言能力有进步,也能够使自己面对外国人的时候更自然得体。应该主动地去找这样的机会,每一次的经验都累积出学习和能力的提升,便是应该“必为”的事。
3)“量力而为”就是按自己的能力去决定做什么、做多少。这是爱护自己、尊重自己的表现。
3、接受自己、肯定自己
对自己到今天为止所做到的充分地接受、感到满意,带着那份满足、感恩、喜悦的心情和成就感,明天便有更大的动力和自信去发展得更好更多,这才是正确的态度。所以,我们必须肯定自己的能力,肯定做得好的部分坚信能够每天都有所进步。
五、最能提升自我价值的方法
因为自信就是“信赖自己有足够的能力取得所追求的价值”,所以自信的基础是“能力”。“能力”的基础是“经验”, “经验”的基础是“尝试”, “尝试”的基础是“感觉”。“感觉”就是想去尝试的内心状态,也就是自信最基本的原动力。
没有“想去尝试”的感觉,不会去做第一次的尝试,因此不能有任何的经验累积,也因此不能发展出做事的能力。“经验”不一定是成功的,也有可能是失败的经验。成功的经验固然好,但是失败的经验也带给我们知识和能力。因为成功与失败从来都不是对立的,而是一个连续体上面的两个点。例如考试及格的标准是60分,55分的确未曾达到这个标准,但是在全部的100分里,55分便是55分的成功。你把这55分丢掉,就算得到所有其他的分数,你也不会成功。我们从婴儿到成年,从走路到说话,从打球到看书,每一项能力都是凭着不断的失败、不断的累积经验而学会的。
每个人出生时都没有什么能力或自信。凭着在成长的过程中不断地接触新事物,学习如何面对、处理,凭事情结果和人们的肯定,能力和自信才会不断地累积起来。因此,自信是成长过程中经过不断的肯定而建立起来的。肯定有两种:来自本人和来自他人的,最好是两者都有。若只有一种,产生自信的效果会大打折扣,若长期只有一种,自信甚至会减少。
把整个过程编成一个方程式,就是这样:
感觉→尝试→经验→能力→(肯定)→自信→自爱→自尊
一个人若未曾培养出足够的自信、自爱和自尊,会不断地重复上述的行为模式,就算到了中年老年之时也是一样。
所以,最能帮助一个人提升自我价值的方法是制造机会,让他多做、做好、因做好而得到肯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