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历史研究所
薛生之悟:廿载《论语》

薛生之悟:廿载《论语》

作者: 薛崔愿 | 来源:发表于2018-02-17 18:42 被阅读178次

东汉刘熙在《释名·释典艺》中说:论语,记孔子与弟子所语之言也。论,伦也,有伦理也。语,叙也,叙已所欲说也。
1993年,湖北郭店出土的战国中期文献中,有一篇是今本《礼记》中的篇章《淄衣》。
郭沂先生在考察了郭店出土的文献后认为:《子思子》一书原来就叫做《中庸》,就是《史记·孔子世家》中子思子作中庸的中庸,而今本《礼记》中的相关篇章本来就是《中庸》一书的篇章,由此可以测算:《论语》成书的时间大约在战国初期。
徐中舒先生通过对《左传》、《国语》等先秦文献的研究得出结论:一直到春秋时代,历史记载仍有靠瞽蒙(盲人)背诵,口耳相授的方式。瞽蒙传诵而经,由后人书于简牍的就叫做语。这种传习方式不止于春秋战国。秦汉之间,很多典籍就是靠着这种口耳相授的方式在学术流派中流传。
《论语》的思想不仅是孔子个人对社会历史认知和生命体验结果淬火后的升华,也是孔子学习夏、商、周历史广而精的研究成果。
阅读《论语》有助于对古代哲学史的认识,没有对《论语》的阅读,也就无从提起对中国古代哲学史和思想史的研究。
现在市面上通行的《论语》译注本有三部:
一是中华书局出版的《论语译注》,由杨伯峻先生译注;
二是三联书店出版的《论语今读》,由李泽厚先生所注;
还有一个便是钱穆先生的《论语新解》了。
廿载来,三本书,余均已通读数遍。
在国内外众多的《论语》研究专著中,余平常阅读最多的册子是2005年9月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儒藏·论语》专集。
这是一套合起来的丛书,其中有三种在底本的选择上超越了前人。其中有何晏的《论语集解》,是以日本大阪府立图书馆所藏正平版双跋本影印件为底本;有皇侃的《论语义疏》,是以1923年日本大阪怀德堂的排印本为底本,以鲍廷博所刻《知不足斋丛书》本为校本,同时还参考了日本学者武内义雄的校勘本;对刑昺的《论语注疏》,该合集没有采用阮元校勘的《十三经注疏》本,而是采用线装局影印的日本宫内厅书陵部所藏宋蜀大字本为底本,同时吸收了阮元校勘记的注解。
孔子曾是一位以治丧,相礼为生的儒学布道者,他熟悉夏,商,周三朝的文化,对西周初年由周公制礼作乐而正式形成的礼乐文化尤为钦慕。在春秋礼坏乐崩的情况下,孔子以继承和发扬礼乐文化传统自任。出于这种使命感,他一方面广收弟子,以诗书礼乐教,另一方面对三朝文化,特别是对礼乐文化加以反思和总结,将其根本精神抽象出来,建构起了以仁为核心,以修己和安仁之道为基本内容的哲学道德体系。

相关文章

  • 薛生之悟:廿载《论语》

    东汉刘熙在《释名·释典艺》中说:论语,记孔子与弟子所语之言也。论,伦也,有伦理也。语,叙也,叙已所欲说也。1993...

  • 廿载

    廿载躬耕久,风尘一贱躯。 渐随云共远,究与草同枯。 心障拥茅塞,鸿飞入画图。 前途何渺渺,问我在江湖。

  • 七古 首置斗室闹市中

    昨夜过奥市太空城,偶见圣诞奇境正对余置于零六年之小公寓。十又二年,感而识之。 廿载囊空作金融,三年勤工悟穷通。 闹...

  • 秋月廿载

    道半歌绕十里, 虫萤息,石雲移。 月邪重不思量, 竞上游,散無形。 藻緑围砌水坊, 栏栅靜,渡沙汀。 ...

  • 廿载春秋

    寒来暑往文不成,花开花落显铅华。 不觉悲欢聚散事,却弯铁脊徒笑吧。 圣人文章无一用,锦瑟年华似尘沙。 几家风光无限...

  • 另类报复(一)

    余系教师,从教廿载。生若犯错,师多训斥。批后学生,异“彩”纷呈。若非经见,必无本篇。此文所涉,绝无杜撰。今所述之,...

  • 忠诚

    入党时逢逾弱冠, 春风沐浴渡芳华。 回眸廿载丹心鉴, 执念三生碧海霞。

  • 胡了个思

    匆匆吾生廿余载, 功成名就未可知。 腹中之物化襁褓, 以命易命已为奇。 蹒跚学步至舞勺, 汤药相伴父母愁。 颠沛跌...

  • 廿载读书记

    我挠着头在寝室里乱走,无意中瞄到室友桌上的书。是汪曾祺的《人间草木》。 小学一二年级的时候,我是个写作困难户。爸为...

  • 廿载聚首伤怀

    离别归盼急,旧室聚同窗。 老病留残岁,心怀去过伤。 青春惜作古,志向叹脱缰。 俯仰皆云散,得失枕梦粱。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薛生之悟:廿载《论语》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fxvt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