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前注重营养均衡,不宜大鱼大肉猛补。
短期内大量食用高脂肪、高蛋白类食物,会使孩子的脾胃功能受损,不仅不能有效吸收营养,反而会引起腹胀、腹泻、食欲不振,甚至注意力不集中等。
另外,人体内体液的酸碱度应保持相对平衡的状态,大鱼大肉类食物多含酸性物质,食用过多会破坏体内酸碱平衡,从而产生疲劳感,大脑活力也会降低、记忆力减退。
考前饮食还要避开这几个误区:
食谱“大变脸”。考前要保持日常饮食习惯,食谱不要做太大的变动,饮食量不要刻意增加;谨慎进食平时少吃的食物,避免可能发生的食物过敏或不耐受。
考试冲刺阶段的食补切忌两个极端:一是孩子平时吃得比较清淡,考前却“大补特补”;二是孩子平时吃得比较油腻,考前家长严格控制孩子肉类和蛋白质的摄入。这两种做法都会打乱孩子本身的饮食结构,导致胃肠道功能紊乱。
吃主食要注意粗细搭配,适当吃些玉米、小米、全麦。另外,不可用糕点、甜食、糖等代替主食提高热量,过多的糖会使人烦躁不安、情绪激动。
早餐早点吃。很多考生为了赶时间,早餐不是吃得很早就是凑合吃。其实,考生吃早餐不但要注意荤素搭配营养均衡,还要注意吃的时间。早晨7时左右吃早餐为宜,早餐吃得太早,考生10时多就饿了,容易影响学习和考试;吃得太晚,学习和考试期间血液多集中在肠胃,容易造成大脑缺氧。
吃得过饱。很多考生认为,吃得越饱越有精神应付大脑的高强度工作。其实不然,吃得太饱反而会影响大脑的工作效率。
有些考生习惯熬夜复习,临睡前饿了吃大量的夜宵,甚至吃难消化的煎炸食物。其实,睡前吃多了不易消化的食物会影响脾胃,进而影响睡眠。建议尽量不熬夜,如果要熬夜看书,尽量吃易消化的食物,如小米粥、面条或者喝杯牛奶。
巧克力、咖啡提神。很多考生认为考前吃巧克力可以补充能量,还有考生担心犯困打盹喝咖啡提神。其实,巧克力产生的脂肪代谢会增加耗氧量,易导致大脑缺氧;咖啡的强烈反应会抑制大脑的正常思维。如果考生担心犯困,晚上早点睡觉、保证充足的睡眠即可。
注意食物卫生,烧熟煮透不吃隔夜菜。
立夏之后,气温越来越高,高考前后是食源性疾病的高发季节,考生要尽量避免在外就餐。如果在外就餐,要选择食品卫生等级A或B级的餐馆,尽量不要点凉菜、烧烤等。
在家准备三餐时注意,食物要低温储藏;烹调时要彻底加热;家里的砧板、菜刀、盘碗等要生熟分开,避免交叉污染;家长接触生鱼、生肉后要注意洗手再加工其他食物;冰箱冷藏室也要考虑生熟分开;从冰箱取出的食物必须彻底加热后食用;不吃隔夜菜。
备考期间,烹饪食物要减少煎、炸等油腻的方式,多采用蒸、煮、炖、煨等烹调方式,晚餐太过油腻不利于考生睡眠质量。加餐可以选择牛奶、酸奶、坚果等,如果有乳糖不耐受的考生可以选择酸奶、豆奶等。
临近高考,暑意渐浓,很多考生贪图一时凉爽喝冷饮。生冷寒凉性的食物食用过多的话,容易伤脾胃,建议多喝温开水。
迎高考“早吃好,午吃饱,晚吃巧”。
正常的膳食是最好的补品。
早餐吃好助醒脑。早餐是保证整个上午精力充沛的饮食基础,一顿好的早餐包括:谷薯类、牛奶或奶制品、动物性食物、新鲜蔬菜或水果。肉粥、面条、饺子等主食富含碳水化合物,可较快提供能量供大脑利用,油条、麻球、煎饼等不易消化,尽量减少进食。
午餐吃饱助益智。午餐是一天中最重要的一顿饭,午餐应在符合孩子口味的基础上,保证充足的热量和各种营养素。首先,主食要充足,可以保证能量的持续供给;其次,补充优质蛋白类食物,如鱼、虾、鸡蛋、牛奶、鸡肉、瘦肉等;第三,注意补充其他营养素,如B族维生素、维生素C及钙、锌等矿物质。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有草莓、樱桃、猕猴桃、苹果、橙、橘子等,新鲜蔬菜如西红柿、花菜、苦瓜、绿叶菜等,含钙丰富的食物有虾米、黑芝麻、黑木耳、牛奶、荠菜、苋菜、油菜等。
晚餐吃巧助安神。晚餐做一些易于消化、热量适中的食物,主食不宜吃得过饱,菜品可选择豆制品、瘦肉、鱼类、菌类、蔬菜类等。当孩子感到累时,可补充一些花生、腰果、核桃,它们含有丰富的B族维生素、维生素E和蛋白质,有助恢复精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