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老公的姥姥89 岁生日。老公从小是在姥姥家长大的,对姥姥的感情特别好,所以,每年姥姥的生日老公都会风雨无阻的参加。姥姥家住在我们日照市一个相对偏远贫穷的山区,近几年来,生活开始逐渐富裕起来。婆婆家人口多,兄弟姐们7人,加上媳妇女婿孙子外甥,每年参加生日的人都要20多人,除了刚结婚那几年参加外,我一般不参加。一是有时上班不好请假,再者就是人太多太闹,吃不好喝不好,婆婆也照顾我,一般也就不勉强我参加了。
今年姥姥89岁了,高龄大寿,恰逢星期天,想着应该参加,同时我去的话,老公就有放心牌司机,就可以放开陪着他的舅舅姨父们喝酒,一举两得。
在饭店,碰到了二姨家二表弟,二姨家有三个孩子,在70 年代,二姨夫是小学老师,生了一个男孩一个女孩后,二姨夫按要求进行了计划生育。好像计划生育失败,二姨又怀孕了,当时二姨身体不好,家里两个孩子已经是入不敷出,生活非常拮据,大家劝二姨家把孩子流掉。但二姨夫性格比较倔强,非要把孩子生下来。结果真的生下来以后,实在是养不起,后来在孩子1岁左右的时候,送给了不远处邻村一户人家,也就是二表弟。
在幼年和童年时期,孩子在养父母家生活的波澜不惊,应该说还是比较幸福的。后来,好像是在初三那年,好像不知怎么知道了自己的身世,大闹一场,情绪失控,回到了二姨家,怎么也不去养父母家。而且性情变得非常古怪,再也不出屋门。那时二姨家的老大和老二都在外面打工,基本不回家。据说他天天一个人蛰居在卧室里,吃饭时二姨给送进去,吃完后二姨在拿出来。水说也不管用,整个人就不再出来见人,每年春节去二姨家拜年也见不到。后来也被强行送到精神病医院治疗过,效果不好,又给送回家。慢慢大家也就不在提起,只是偶尔听到婆婆唠叨几句,替二姨和二姨夫发愁。
前年的时候,大表弟和我商量,说二表弟腰痛,想带他出来治疗,但他就是死活不出他那个屋,想问问我能不能联系精神病医院的医生,给表弟弄点麻醉药把他迷倒,然后带到医院治疗,医生表示不行。再后来听说不知大表弟用的什么办法,好像把他哄出来,给他做了治疗。
这一晃儿接近20年过去了,以前只是听说他的故事,从来没有见过其本人。婆婆介绍后,猛地见到他,一点也看不出精神不正常的样子,身高1.8米,体格健壮,穿着干净合体,戴着一副过时的近视眼镜,络腮胡子,一说话口齿清楚,表达清晰,很难和一个近20年不出门的人联系在一起。在酒桌上,倒水吃饭喝酒,正常的不得了。轮到他敬酒的时候,举杯来到姥姥面前,恭恭敬敬的祝姥姥生日快乐,寿比南山,把姥姥高兴的不得了。吃饭完后,骑着摩托车带着二姨回家了,完全看不出精神有问题的样子。
回来的路上,问婆婆这孩子是怎么治好的,具体情况婆婆似乎也不知道,只是说,这些年多亏了这孩子在家里陪着二姨。原来,这孩子回家后,家里的哥哥姐姐相继结婚成家,二姨夫和二姨不知什么原因就两地分居了。二姨夫一直在城里打工,不再回家。一种没办离婚手续的离婚状态,家里只有二姨和二表弟相依为命。
分析二表弟的情形,在一岁多的时候,正是婴幼儿社会性依恋发展的重要阶段,这时,二表弟被送到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接触到完全陌生的人,不能发展出安全形依恋。这种不安全依恋直接影响到他的情绪情感、性格特征、社会性行为和与人交往的的基本态度的形成。大胆推断一下,二表弟的性格可能会胆小、敏感,不易与人交往。
在青春期,由于生理的快速发育和身心危机的出现,以及自我意识的第二个飞跃发展期,他的情绪和心境都会出现紊乱,在这样一个特殊时期,胆小、敏感的表弟突然得知自己的父母不是亲生的,对一个处于青春期的孩子来说,无异于晴天霹雳,难以接受,采取的最好的防御机制就是退行,退行到婴幼儿时期,躺在床上,一直让妈妈来照顾,继续链接上1岁截断的依恋。这也很好的解释了二表弟一直蛰居在卧室不出门的原因。
时间可以改变一切,随着漫长的陪伴,重新找回缺失的依恋,心理慢慢成长,重新获得安全感,当他觉得可以走出来的时候,病就好了,那一定是真的长大了。
现在明白了,治好他的是时间,是陪伴,无他。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