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大雪,降温,一起来,阿克苏的父亲就打来了电话,告诉我他们那里解封了,同时也看到我们这里可以下楼了,应该是很快也可以解封了,问问我们的情况。
我说一切都好呢,有吃有喝什么也不缺,就算解封了,这天也让人不想出去。
父亲说,好呢好呢,出去干嘛呀,先在家安稳一段时间再说吧。别急,大家都一样啊。
通话结束后,我就在想,父亲这是有多久没有主动给我打过电话了呢?几个月还是半年,甚至更长?
这似乎根本不是问题,但在父亲身上,就是大问题。
之前,强势的父亲除了我们主动打电话外,每周都会给不在身边的儿孙们打电话,不厌其烦的询问琐琐碎碎的细枝末节,并按照他的作风和意愿给以安排和指导。就算我们主动打电话回去,母亲也从来说不上话,插不了嘴,因为父亲就不会把话筒给她。
而现在,真有很长时间,父亲不给我打了,就算我三两天和母亲电话里聊一次天,顺便问父亲有没有话说,母亲都会代替表达,没说的,挂了吧。
我知道原因。所以这次父亲打过电话后,我暗暗想,就从现在开始,改变自己吧。因为即便过了五十岁的我,也才理解所谓孝顺的另一层含义,那就是尊重。
父亲的变化,来自两个方面。
第一,是疫情。
八十岁的父亲,从二十岁毕业进疆,算得上一生都奉献给了新疆的建设事业,也因此,对新疆的一切,都有发自骨子里的自豪,从不容忍任何对新疆的不满和诋毁。
但这三年疫情,改变了他,尤其是今年的下半年。
之前,对于有无疫情,都要常态核酸的做法,父亲一直是赞同的,他说,这难道不是新疆力量和新疆安全的最大体现吗?虽然你们觉得会烦,但全国之中,哪里能做到这样的防护和保障呢?
可来自孙子们的眼光,却不是这样。每次给内地不同城市的孙子们反复交代要做好防护,要注意安全等等,孙子们的回答和对自己生活的描述都会让父亲不可思议,难以理解。父亲嘱咐的多了,他自己也能听出越来越多的应付和不耐烦。
至于在乌鲁木齐的我,按他在那个小城的生活和理解来指导我的疫情生活甚至心情,之前都可以哼哼哈哈的答应接受,但这一次封控一百多天的冲击,不仅仅是冲击了我,也冲击到了一千公里外的父亲的心。
所以,父亲沉默了,很长一段时间把他自己从电话的那一头拿开。
第二,也许更是对第一的一个包含,就是现在时兴的那一句话:信息层面的降维打击。
父亲一辈子信念坚定,至今仍旧固执的只相信电视里的新闻和报纸上的新闻。手机是老年机,对智能手机极其排斥,认为我们从手机里得到的一切信息,都有虚假的嫌疑。
其实不仅仅是父亲,对于离不开手机的我来说,我一样也质疑众多网络信息的真实性和立场,但并不妨碍我从中获得更多的信息,知道更多的背景,看到一个事件背后更多的层面。而正是这种不同的信息来源渠道,在我和父亲聊天沟通中,就造成了巨大的对立和鸿沟。
结果呢?就是我无意识的对父亲的否定,而父亲也在一次次的感知着这种否定,但无能为力的一次次愤怒和失落。
所以,父亲渐渐沉默了,也和我一次次的少了一个又一个话题。
这两点,我认真想过,竟然都来源于我自己的优越感。这优越感,既有对于父亲时代的不屑,对于父亲信仰的怀疑,对于父亲思想落伍的质问,更有我自己对于生活把握的自得。
但之前,我却从没想过,我这样对待父亲,而我的女儿在某些方面又何尝不是异曲同工的对待自己呢?
我为什么要改变父亲?我为什么要质疑父亲?
是我的幸福感比父亲多?
是我的信仰比父亲明确和坚定?
是我的经历比父亲复杂?
是我的思想比父亲厚重?
是我的时代比父亲的时代更值得?
是我的创造比父亲更自豪?
是我的痛苦比父亲更痛苦?
还是我的情感比父亲的情感更有温度,更有重量?
就因为经历时代的不同,眼光的不同,立场的不同,思维的不同,我有什么能力和水准,去评判好坏,去质疑人生,去确定高下?仅仅就是我走在了现在的时代吗?我可以代表这个时代吗?
代表不见了。女儿也代表不了,但她,确确实实已经比我,更适合于这个时代。我认为父亲落伍于我,但女儿又何尝不认为我也正在落伍于女儿?
呵,都缺一个正确的尊重。
尊重过去,直面现在,才能期待将来。
那对于父亲,不也同样如此吗?
那过去,并不是父亲一个人的过去,那也是我的过去。而我和父亲都在现在,也都在期待将来。
没错,父亲,我,我的孩子,终将都是一个人的不同一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