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文章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避免疗愈中断,预备替补方式,保持接触,会谈,记录,提前预习计划,尝试新行为方式,回应和建议,阶段性回顾,预想一个好的结果……上述这些技巧步骤固然思虑周全、安排得当,但是可以都不需要。利用自身的知识和技能,加上一点点支持理解和鼓励,即使回到起点,也能重新回归。
令人胃疼的事实是:自身难保,身陷囹圄,内外皆纷乱;优柔寡断,外围不坚,不相信任,各执一词,被动消极;推卸责任迁怒旁人,互相攻击从不自省;见不得人进取向善,又讥讽人不得志而逢难,嫌人拖累自己,又不觉,自己害人在先……生活大小琐事,内心冲突不断,人际或近或远,总之没一样省心,思虑都不可避免!在此过程中精神就耗竭了。本来它可以用于更富创造性的工作,更富想象力、更富美感的事情。但天不遂人愿,诸事缠身的灵魂被拖垮了,变得迟钝,嗜睡,麻木,不求上进;想要重温旧时的精神雅趣,却发现技艺早已生疏,精力也大不如前。
想要回头,也许需要契机,需要动力,除开自身内在的核心调整,更需要扣动扳机式的巧力,这是一股与使自己走向深渊方向相反的推力,能使自己浪子回头。当然这巧力来自外界,坚韧执着,富有爱心与耐心,就像阿基米德撬动地球的杠杆一样,只需在恰当的地方轻轻发力,便能够四两拨千斤。这样的力也许来自长辈的教诲,也许来自同道中人的激励,也许来自朋友的劝诫,也许来自伯乐的赏识,也许来自家人的关怀,也许来自智者的点化……你要去用心体会,才能够感受到这些暗藏的契机。
为了能够静下心来,用心去看,去发现,时时提醒自己保持灵在的状态,那么首先心神就不能够自乱。既要不能自乱,就要自觉摒除一切分心干扰之事物。虽说历经一切混沌后得来的尘埃落定的清明境界要比懵懂无知未经世事的一尘未染的清明境界要厉害高明得多,然而不是人人都有真正足够的毅力在浑浊的浪潮中坚持到底,直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的。可以说很少人有这样的毅力。大多数人在半途就被意外和绊脚石弄趴下了,夭折了,丧失信心了,看世界的眼睛灰暗了,自暴自弃了,就是因为他们起初对自己太过自信,认为自己的抗压能力、对抗挫折的毅力与无尽的耐心能够保护自己内心平静坚定,安稳经过外在世界的喧嚣夺目纷扰诱惑而不受其蛊,因此他们不知要主动去规避这些生活中出现的扰乱精神世界的魔鬼,反而主动迎上前去,投身其中,仿佛要证明自己的毅力和决心是多么坚不可摧似的。但现实的残酷总是给予他们狠狠一击又一击,直到把他们打趴下为止。你若要问为什么人们总是这样不撞南墙不回头,不见棺材不落泪,他们就不会吸取一点教训吗?惭愧,还真少有人能做到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呢。人们就是不死心,因为就算他们看了太多前人走的弯路,他们的盲目自信使得他们依旧不吸取教训,因为他们觉得自己已经知道了前人的经验,自己就可以比前人做得更好,之前的人们失败是因为前人没有经验或是智力体力等某方面欠佳,然而他们自己就不一样——他们自己可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呢。
还是不要太高估自己的能力为好。当然也不是说要刻意低估自己和自我贬损。走中轴吧,这样平衡些。不高估自己的能力,就不会以身犯险,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就会在适当的拓展和进取当中播撒下以防万一的种子,以备不时之需,就像诸葛亮的三个锦囊一样。但也别刻意贬低自己,认为自己做什么都不好,不做什么更不好——这样弄得自己整天如履薄冰,会大大束缚住自己的手脚和头脑,削弱自己本可以飞往更广阔的世界去看看的双翼。他人的嘴舌言谈姑且可以不管,首先自己要有足够的自知之明,这样才能够对自己保持适度的信心和调控力,坚定地专注于自己心之所求。对于精神上的追求足够坚定的话,把外在的名利与享乐当做每天擦肩而过的无数陌生人就更为容易,也能更轻松地摒弃掉它们在心中留下的负面印记和扰动。摒弃掉这一切,保护并坚守真正重要的核。如此也许能从众多纷扰中杀出一条血路,突出杂乱现实的重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