绑架

作者: 我思自在 | 来源:发表于2023-03-08 21:23 被阅读0次

    有一天,儿子从幼儿园回家,嘀咕着说,“谁不拍手谁最丑”,说是老师说的。

    美与丑与“拍手”没有任何关系,但为了完成拍手这一行为,设定不拍手的人是最丑的。所有的小朋友都不想做最丑的人,所以都拍手了。

    没有人去深究拍手与美丑之间的关系是否成立,只是害怕成为最丑,拍手就是规避这一风险的安全做法。这种设定实际上是一种道德绑架。

    道德绑架,自古以来一直存在。

    1.节妇=不可以选择爱

    《六神磊磊读唐诗》中有一篇《从唐朝的节妇到明清的荡妇》,说的是唐朝诗人张籍的《节妇吟》,最出名的一句是“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

    在唐朝,一个有夫之妇被人追求,并接受了献殷勤者的礼物,经过一番思想斗争,最后把礼物还回去,但还是心有不舍地感叹,“恨不相逢未嫁时”。

    像这样一个在思想上动摇过的人妇,被称为节妇,被唐代人开明开放的环境所接受。

    但到了元代,文坛上大量涌现节妇诗,讲述女人们如何捍卫贞操、寻死觅活的故事。

    当时蒙古入秦,国家沦亡,汉族文人无力抵抗,就通过节妇来表达自己的反抗。

    张籍笔下的节妇还能算节妇吗?

    晚明学者吕坤的《闺范》强调,女人的关键在名节,名节玷污是一生的污点。就这样“节妇”被文人劫持成了一道枷锁。

    贞洁牌坊,更是将失爱的女人钉死在十字架上,再无翻身的可能。

    2.母亲=不可以有自我

    “为母则刚”,是说成了母亲,就不能玻璃心、公主病了,而是成为钢铁侠,左手抱娃右手持家,不再是娇滴滴的“掌上明珠”了。

    母亲似乎不可以脆弱,不能崩溃,要泰山压顶处之泰然,才是母亲应该彰显的。

    “妈妈的情绪,决定了……”妈妈的情绪可以决定很多。比如决定了家庭的温度,决定了孩子的发展。母亲成了家庭的定海神针,是育儿的重大责任人。

    没有人关心妈妈的情绪为什么不稳定,也没有人为妈妈的情绪波动起伏承担责任。

    所以,所以母亲们一面掩面哭泣,无助忧伤,一面又擦干眼泪独立坚强;一边大吼大叫,同时又自责自怨,收拾残局。

    《我本不该成为母亲》一书中有一个概念叫“母职绑架”,意思是说,社会通常会以一种刻板的印象去绑架成为妈妈的女性,告诉她们应该如何,不能如何。

    而所有的母亲,在成为母亲之前,都是她自己。这个自我不能因为婚姻孩子丢失。

    没有自我的人,是精神死亡的人。即使成为母亲,也可以失败、崩溃、无助。

    3.孩子=不可以输

    “赢在起跑线”,早已悄然变成“赢在子宫里”,优生优育,创造先天的优势,成为竞争的优胜者。

    孩子还未出生,就被设定成只可以赢的状态。至少是“只要……,就赢了大多数。”

    这种竞争的状态,让孩子不像孩子,更像优胜劣汰的选手。在选手的生活里,更多的状态是训练。体能训练、全脑训练、生存训练,要更快、更好、更聪明。

    可不可以慢一点,可不可以学不会。别人用一天学会的,用一个月学会行不行?别人掌握的技能,自己就是不能掌握行不行?

    道德绑架,犹如带着镣铐跳舞,既痛苦又不能持久。在传统面前,我们更应学会思考,学会甄别。

    只有这样,才能除去绑架,活得更轻松,更自由,更强大。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绑架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ggol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