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为什么蠢蠢欲动却又毫无行动?
你的问题就是读书太少却又想的太多。
因为年轻我们一无所有,但也正因为年轻我们应有尽有。
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
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
——鲍照 《拟行路难》
往平地上倒水,水会向不同方向流散一样,
人生是既定的,怎么能成天自怨自哀?
图片来自Mr_坤先生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不忘初心,方得始终,这句引用的特别频繁,那么,我们应该也会问问自己,我们的初心到底是什么?纳兰容若在词中说:“人生若只如初见”,这里他用到“若”,倘若;假如;如果;那么也同时说明,不可能如初见,那么这时候我们提及“初心”,又是否能如初心般上下求索,而在我看来,不忘初心或许它是前进的一标尺,也许我们不能丝毫不差,但也应缩小误差向其标尺依靠。
我们习惯于把两手一摊的不作为称为“顺其自然”。
那时候和朋友聊天,说到班级同学的状况,大多数是这样的:时常自我感动,时常内心愧疚却毫无行动,但总想着毕业之后,应该能拿到多少多少工资,然后照这样计算,我毕业几年几年就可以买到车甚至支付房产的首付,然后再按照这样下去基本就是小康乃至于中上层生活啊!其实我还蛮佩服此类同学的,至少他对于未来还是抱有乐观的心态,相比在就业压力下惶惶担忧的同学来说,但是这类同学的思想却又那么可怕,蠢蠢欲动却又毫无行动,空想主义者,习惯于把不通过努力完不成的目标行为称作顺其自然。往往看到结果才知道当初的不切实际,不见棺材不掉泪。永远都是自己分内之事在麻烦自己。
人难免有自怜情绪,但只有保持清醒,才能看清价值。
三毛在《自爱而不自怜》中这样说到:请你,担负起对自己的责任来,不但是活着就算了,更要活得热烈而起劲,不要懦弱,更不要别人太多的指引。每一天,活得踏实,将份内的工作,做得尽自己能力之内的完美,就无愧于天地。我觉得做好自己份内之事这是自己的本分,但为了求索进步,每天务必要做一点自己不愿意做的超乎自己能力的事情,因为只有这样,能力才能有所提高,才能有所进步,每天进步一点总比原地踏步让人内心舒坦。
奋斗,努力本来是人应该有的一种状态。无奈渐渐有了表演的成分,意味就变的单薄了起来,过程中通常沉闷、平凡,日复一日,看似可能毫不起眼。偶尔自我鼓励鼓励就好,没必要当作天大的事情自我感动。毕竟那些未曾到来的、正在日益清晰的从心底升腾起来的渴望以及始终雄心勃勃的进取状态,才是一个人不加炫耀却能格外耀眼的光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灵性导师克里希那穆提说:灵魂只能独行,因为我们都有能力决定自己的方向,却没有能力控制别人的道路。如果偏要把别人拉到你的生活轨迹上,或者你又要强行的进入别人的世界,最终的结果无非只有两种,要么在自己的世界里等死,要么在别人的世界里被扯到四分五裂。
在我看来我们所处的位置并不是那么重要,重要的是所朝的方向,如果方向正确,期望也便不会如竹篮打水...
增加安全感的方式,只能是给自己投资。
你所认为的困难都不是困难,你所理解的奋力拼搏不过是熬夜却不高效的自我方式,只是读书少却想的万般多,多愁善感的抱怨大环境,岂不知在相对嘈杂的大环境下有相对安静的小环境足以供自己提高,足以施展自身才华,做自己的事情。如今不愿意吃的苦,将来都会成为前进路上的荆棘。你不能左右别人的选择,但不能让自己没得选,除了投资自己,别无它选。
也许现在的你很累,但未来的路还很长,不要忘了当初为何而出发,作为社会上一个个体,是什么让你坚持到现在,是初心?还记得杨绛先生说:一个人经过不同程度的锻炼,就获得不同程度的修养、不同程度的效益。好比香料,捣得愈碎,磨得愈细,香得愈浓烈。我们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所以,丢失的自己 ,只能一点一点捡回来...
大学之大,大在“自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