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里,我暂时把当下社会青年分为三类:精英青年、普通青年、务工青年。
精英青年即大众普遍熟知的具有高学历、高收入、高地位的优秀青年,一般盛产于新兴行业,并且已经在自己所从事的领域获得一些成绩,从而有着无限可能且光明的未来。
务工青年亦没有特殊定义,这部分青年基本上只接受过九年义务教育或者完成了高中学业,吃苦耐劳,目标明确:挣钱、娶媳妇、生娃、盖房子,过日子。
以上两类青年,因为对自己的人生有着精确的目标和规划,各自在所处的阶层里努力上进,充实且快乐。
普通青年——“985废物引进计划”以及大多出身于中西部地区普通或者农村家庭,普通的外貌、普通学历的青年。在整个社会青年构成中占比最高却也最尴尬的一个群体,逐渐陷入生存困境。
身为普通青年,没有耀眼的学历或者强悍的背景或者出众的样貌,再或者除了普通的学历什么都没有,却不得不背负家族光宗耀祖的责任以及逆天改命的心。
各种因素影响下,间歇性努力、经常性焦虑是这个群体的常态,吃不下老板画的饼,也没有自立门户的勇气。面对日新月异的社会,前浪还未拍死在沙滩上,后浪已呼啸而来。腹背受敌,敢问路在何方?
![](https://img.haomeiwen.com/i12353077/461fb447ac8a0c1f.jpg)
社畜在左
社畜,百度百科的定义是这样:指在公司很顺从地工作,被公司当作牲畜一样压榨的员工。
这其中有两个关键词:顺从和被压榨。个人认为,用社畜来形容普通青年再合适不过。
随着产业结构不断调整优化和科技大力发展,第一产业(泛指农业)几乎以机械化代替人工,乡间地头很难再见到正当壮年的青年群体面朝黄土背朝天;第二产业(加工制造业)基本上以务工青年为主力,但随着工业自动化、工业互联网的兴起,务工青年逐渐转向第三产业(现代服务业或商业),外卖、餐饮等服务行业逐渐被其占据。而在专业技术或服务领域,因为各行业的不断垂直细分,对人才的要求不断提高,故此精英青年大展拳脚,找到用武之地。普通青年处在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时期,既没有办法放下“身段”也没有实力挑战高精尖,为了五斗米,不得不像社畜定义的一样:一方面顺从的工作,另一方面被动的接受公司压榨。
![](https://img.haomeiwen.com/i12353077/8c890af11d7ee85f.jpg)
如今,越来越多的普通青年成为社畜,我粗浅的认为出于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关于顺从
中国国家统计局定义15-34岁的人为青年。按照这个定义计算,现在的青年基本出生于1986年至2005年之间,也就是现在俗称的85后、90后。他们在成长过程中所谓的顺从并不是真正自愿的顺从,很多时候是被动的,渐渐的这种顺从如同烙印,留在每一个普通青年身上。
首先是家庭环境。85后、90后出生于计划生育年代,多为独生子女;父母也正好因为改革从乡间地头进入国企或者开始经商,即使在农村也正在进行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探索,同时国家也确立了科教兴国的战略。以家庭为单位的小群体借着改革红利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加之每家都只有一个孩子,因此受到格外的重视。大多数父母并未受过太多教育,奉行棍棒底下出才子及父母即权威的教育理念,考大学是唯一的教育目标,而成绩则是父母衡量孩子学习是否用功的唯一指标。由父母设定教育目标及教育方式,这是普通青年的第一次“顺从”。
其次是教育环境。由于东部和西部、城市和农村的教育资源悬殊,中西部地区及农村的教学资源极为单一,直白讲就是国家教育局规定的统一教材,所谓的课外阅读相当匮乏。举个亲身经历的例子,我生长在西部某省会城市,2003年的时候第一次触摸到电脑,第一次走进语音教室;而我认识的一位生于84年的上海土著,当时已经在用电脑学设计了。因此成长于这种教育环境下的普通青年只能“顺从”学校的教学安排,沦为应试教育下的“标准产品”。
再者是社会环境。随着市场进一步开放,大规模基建投入,第一批下海经商的人赚到了人生第一桶金,国企职工的福利待遇不断提高,农村经济也不断向阳。对于社会未来的发展走向,普通青年及其家庭的判断极为短浅,多半是以当时热门行业为参考,促使其高考填报专业时以工程、机械、化工、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会计、法律、金融等为首选;认为顺应社会发展的潮流,毕业才好进国企或者好找工作。
还是以自己举例,在我读高中的时候,几乎没有听说过谁选择计算机专业,身边唯一一个学习计算机的哥哥也是因为成绩不好,读职高才选择的,相对应的父母对计算机这个专业理所应当的认为是学习不好且就是个修电脑的。
最后是命运的偏差。90年代,下海经商如火如荼,普通青年或少年或孩童;2000年以后,互联网浪潮袭来,普通青年勉强拿到船票;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房地产成为逆袭的渠道,但同样,大多数普通青年没有资金,只能眼睁睁的看着房价水涨船高。每一次时代变革赋予的机会,普通青年都因为没有原始资本、资源的积累而失之交臂。
于是,普通青年在一次又一次主动或被动的“顺从”之下,面对席卷而来的互联网浪潮以及现如今以技术取胜的科技时代,因无法成为核心技术研发人员而逐渐被“边缘化”;即便身处专业服务领域,大多数也只是工具人,别人吃肉,我喝汤;更不要提以人脉资源为核心的金融圈,没有亮眼的学历及背景的普通青年注定永远是金融民工。
![](https://img.haomeiwen.com/i12353077/7535f924f80561a0.jpg)
关于被压榨
为什么会出现压榨?市场经济下,企业创办的根本目的是为了盈利。中小型企业因为处于快速发展阶段,需要不断的研发投入;其次因为体量小、品牌影响力弱,导致盈利周期长,再加上现在的人工成本及经营成本不断增高,致使中小企业开源的同时需要尽可能节流。
尤其对技术型企业而言,研发周期长,应用落地慢,每一份钱都要用在刀刃上,刀刃则是核心研发部门,而高端研发人员的稀缺致使企业不得不高薪聘请。为此,只能苦了相对边缘的部门,而大多数普通青年则聚集在这些部门里,于是乎,女人当男人使,男人当牲口使。
面对压榨,普通青年有多少主动权呢?我觉得几乎没有。第一,普通青年大多学历普通,能获得一份薪水、看似稳定的工作相当不易;第二,普通青年背后的家庭并不能给予多少支持,甚至还需要普通青年支持,可以说没有反抗的资本;第三,在睁眼就有开销的年代,生活成本摆在那,没有谁敢失去现金流。
看到这里,想必有些人会认为我把普通青年的生存困境全部归于外界因素,为自身不努力上进开脱。媒体天天鼓吹屌丝逆袭、副业发家致富,电商、短视频等各大平台的确为普通人提供了创业的渠道,但现实却依然是20%的人赚走了80%的钱,而这20%的人里,大多数本身具有原始资本的积累,少数也是因为付出大量的时间、精力把副业变成了主业才真正赚到了钱。
李佳琦创业之初如果没有小助理付鹏倾囊相助80万,没有父母一路走来的支持,未必能成功;李子柒原本属于务工青年,为了养活奶奶和自己,多方尝试,也幸而遇到了刘同明,做到了屌丝逆袭。他们的背后,个人努力是主要因素,但如果没有上述四点里的某一点支撑,谁又能笃定他们一定能越级成功?
我不否认的确有一些普通青年通过自己的努力及机遇成功逆袭,逆天改命,但这是极少数。大多数普通青年依然做着社畜苦苦挣扎,而对于这些普通的社畜,能做的或许只有不断提升自己,但愿学习的速度能够赶上时代变换的速度。
![](https://img.haomeiwen.com/i12353077/ae758d3619be4e0f.jpg)
佛系在右
佛系:无欲无求、不悲不喜、云淡风轻而追求内心平和的生活态度。如果中老年群体秉持这种生活态度,是一种自身的修为;然而,当下的青年如若佛系,多半会被认定为不求上进、自甘堕落的表现。可悲的是,越来越多的普通青年渐渐朝着佛系生活走去,考试随缘、恋爱随缘、结婚随缘,一切随缘......
佛系的背后,其实是普通青年的自我救赎以及对各种压力的顺势反抗。
对于普通青年而言,现实生存中有三座大山横亘于前:学历专业歧视、买房安家无望、独居父母年迈。即使他们有逆天改命的决心和信心,但三座大山中的任何一座都能让他们沉沦于现实。
学历专业歧视
随着高校逐年扩招,每年的毕业人数节节攀升,2020年高校毕业人数已达874万,9成对就业前景堪忧,超7成的学生优先考虑前往超一线、新一线城市寻求工作机会。
超一线、新一线城市现阶段均以发展新兴产业为主,比如集成电路、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等,而这些产业发展都需要高精尖科研人员助力,因此对专业性、技术性要求很高。
故此学历专业鄙视链便形成了:双一流重点专业>双一流普通专业>普通本科>普通专科、高职。普通青年基本上处于鄙视链的末端,想要从事自己喜欢的行业、进入自己想进的公司基本无望,HR在初筛之时,简历就已经被扔进了垃圾邮箱。
![](https://img.haomeiwen.com/i12353077/1e5e0bf7716e0640.jpg)
为什么学历专业歧视越来越严重?首先是因为供大于求,在遍地都是本科生的新兴城市,企业自然而然抬高招聘门槛,无形之中挤压了普通青年的职场空间;其次,普通青年当初就读的专业基本上与新兴产业无关,在技术、商业模式不断创新的今天,经验也微不足道;再者,普通青年的职场经验也逐渐成为原罪,对于企业而言,应届毕业生的培养、管理成本普遍低于已有几年工作经验的普通青年,并且后浪们的思维较之更为活跃,创新是需要想象力的。
普通青年可以通过提升学历获取机会吗?可以但机会并不多。考研其实从经济成本考虑,更多的应该取决于第一专业,比如技术专业,通过考研、读博让自己的整体实力更加强劲,这是一条突破的路线;但对于非技术专业,考研是否真的有必要?如若跨专业就读理论功底薄弱,能否上岸就是未知数;并且部分企业在招非技术岗时,即使是研究生学历,但本科双非也基本被pass了;即便不考察本科学校背景,全日制研究生和在职研究生又是区别对待的理由。大多数普通青年因为经济原因,不太可能在工作几年后再去攻读全日制。
基于上述原因,普通青年自我提升通道或许就只有提升专业知识储备了,而这个通道逆袭的前提还需要遇见伯乐。
![](https://img.haomeiwen.com/i12353077/50f8331c60581487.jpg)
买房安家无望
东部沿海城市的发展相比中西部地区至少快5-10年,普通青年原本抱着逆天改命的决心来到大城市,但遥不可及的房价根本不给落地为安的机会,漂泊多年终究还是没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回故乡吗?回去之后能做什么又是一个难题。故乡除了家的温暖,资源、机会都极度缺乏,同时落后、粗鄙以及陈规陋习也让其深恶痛绝。最关键的,自己吃了出生于小城的亏,生活过得磕磕绊绊,如若有下一代,难道也要让他们重复自己走过的路么?多么艰难啊!
他乡容不下灵魂,故乡安不下肉身。
![](https://img.haomeiwen.com/i12353077/f952cb4e58ea8c1b.jpg)
独居父母老迈
前面已经说过普通青年出生在计划生育年代,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自己在大城市安放灵魂,家乡的父母却逐渐年迈。随着父母渐渐老去,家庭风险指数不断攀升,没有谁经得起变故。所有的负重前行只为在风雨来临时有一些抵抗的能力。
![](https://img.haomeiwen.com/i12353077/6ef61b8d2d009fe5.jpg)
面对如此“伟岸”的三座大山,普通青年要么逼死自己,要么佛系处之。
一切随缘之下,或许可以坦然面对自己、面对现实,然后脚踏实地的继续前行。无视一些诱惑、多一些随然,接受自己是普通且平凡的人,给足自己活下去的勇气。
面对物欲横流的社会,生存成本不断增高的背后其实是人性的欲望与贪婪作祟,要么迷失其中,要么用无欲无求的生活态度做成铠甲进行反抗。
社畜在左,佛系在右-——普通青年,唯有坚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