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是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小说单元的第一课。小说讲了村里发洪水,村里的老支书为了疏通大家伙儿顺利逃难而发生的故事。文章赞扬了老支书舍己为人,大公无私等的高尚品质!
这是我讲的一次公开课。假期在家反复看课本,教参,梳理思路,怎样讲才能让学生轻松接受关于小说文章这种文体的特点及课文要表达的感情!众所周知,备课不仅要备课文,还要备学生,对于第一次接受小说文体的学生来说,小说三要素(情节,人物,环境)期中情节是个难点,怎样讲才易于理解是个问题!经过几天的反复梳理思路,终于有点眉目了。然后写逐字稿,根据逐字稿制作PPT,然后再修改,终于弄好了,接下来就是熟悉顺序了!一切准备就绪,到讲课这天获得大家好评,算是比较成功。可是课堂缺陷只有自己知道,课堂开始节奏太慢了,导致后面内容很赶。还有关于课堂提问有不当之处,比如在分析人物形象性格方面,做得很不到位。如当老支书把小伙子拉倒人群后面时,小伙子很不满意,当时我提一个问题,如果你是小伙子,你心里会想些什么?马上有学生回答“我不想死”,嗯我只是重复该生的话并没有进行引导,又进一步说还有其他答案么?没人回答,我补充了一个“你是亲爹么?”但是这两个问题提出来并没有后续,也就是说只是为提问而提问,没有为课堂,为文本服务。后来我反思,提出这个问题是为了完成课堂哪方面的教学呢?经过深入思考,发现提这个问题是为了分析人物形象性格的,但是这里并没有引出人物形象的分析,那应该怎么引导呢?如果当时学生说我不想死,师顺势引导说:"对啊,在生死面前,求生是人的本能,可是老支书却能克服本能不但自己在最后面,还让儿子(小伙子)也排在后面,那从这里可以看出老汉是个怎样的人?这时候学生就会很容易的说出,大公无私啊,舍己为人啊,以身作则啊等等,这样一来对于人物形象分析就水到渠成了!再比如如果学生说,你是亲爹么?是不是傻?这样的答案又该怎么去引导呢?师要说:老汉是亲爹么,他啥呢?不傻!那为啥这样做?他是党员,要以身作则,要忠于职守,他大公无私,舍己为人的品质让他这样做,所以不傻!看,这样也可以引出人物性格特点!接着再深入引导,这些品质,作者有直接告诉我们么,肯定没有,那你们是通过身份发现的呢?经过思考很容易发现这是语言描写,那语言描写是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之一,这样又可以顺势引导写作知识的,一举两得!
当时为啥没有这样做,觉得一是备课不充分,二是教育机智不够好,说白了还是经验少,要想在课堂上教育反应快,只有多备课,多反思,要学着像名师那样用一辈子来备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