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读:子曰:“射不主皮,为力不同科,古之道也。”基本意思为谓重在中与不中,不以穿破皮侯为主。每个人力量大小不同,这是从古就有的道理。
这里要理解一下孔子时代射礼的内涵是什么?
射礼分为以下四种类型:
大射:是天子、诸侯祭祀前,选择参加祭祀的人而举行的射礼。
宾射:是诸侯朝见天子或诸侯相会时举行的射礼。
燕射:是平时燕息之日举行的射礼。
乡射:是地方官为荐贤举士而举行的射礼。
射礼是中华礼仪文化的重要形式之一,讲求立德正己、礼乐相和,倡导人格塑造和人的精神的文明。
射礼是中华礼仪文化的重要形式之一,主要内容是宾主拜揖行礼,司射放好壶、中、算,宣布投壶之令(规则),主要有:必须将箭矢的端首掷入壶内才算投中;要依次投矢,抢先连投者投入亦不予计分;投中获胜者罚不胜者饮酒等等。至此,司射上堂对宾行揖礼,禀告宾:“三耦座射”(意思是三耦都已射毕)宾行揖礼还。射礼讲求立德正己、礼乐相和。倡导人格塑造和人的精神的文明,射礼讲究谦和、礼让、庄重,提倡“发而不中、反求诸己”,重视人的道德自省。在本质上是一种健康道德的巧妙导引方式,是华夏先民寓德于射、寓礼于射、寓教于射的珍贵的人文实践成果。
射礼中有大量的华夏文明精华积淀,而其糟粕相对较少。射礼倡导人格塑造和人的精神的文明:射礼讲究谦和、礼让、庄重,提倡“发而不中、反求诸己”,重视人的道德自省。射礼本质上是一种健康道德的巧妙导引方式,是华夏先民寓德于射、寓礼于射、寓教于射的珍贵的人文实践成果。中国自武王克商之后,开始脱离神话时代、转向人本主义时代。儒家特别注重人的全面发展,认为人的精神与体魄都是由人自己主宰的。人类不仅要有健康的体魄,而且要有健全的精神。只有在健全的精神的前提下,体魄和技能才有价值。在与古希腊同样是征战不息、崇尚武力的春秋时代,儒家铸剑为犁,在保留田猎之射的形式的同时,“饰之以礼乐”(《射义》),重塑了射击竞技运动的灵魂,将它改造成为富有哲理的“弓道”,成为引导民众全面发展、社会走向和平的教化之具,这是中华文明对人类的贡献之一。
射礼对国民观念和气质精神的塑造价值。“赳赳武夫,公侯干城”。礼、乐、射、御、书、数,是儒家要求儒生们必须学习的基本知识和技艺。“射”就是其中之一。古时的男孩子必须学习射箭,学习射礼,学习驾驭马车,在冷兵器时代,学习射箭,直接有助于国民国防观念的塑造,有助于国民开放、勇敢、大气的气质与性格的形成。
射礼在古代对于读书人的精神和身体健康都有重要的意义!有点类似于我们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只是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读书人变成了手无缚鸡之力的文弱书生了!看到这里觉得古人还是很注重均衡发展的,同时也会关注到个体差异,可惜,我们现在把老祖宗的传统都丢失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