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文章中,我们学到了时间管理的本质是提高效率和价值。
时间管理小课之拖延症但无论是提高效率,还是提高价值,都需要先付出行动。不谈行动的时间管理,都是空谈。
而在行动的路上,我们都会遇到一个天敌——拖延。
下面,我们先看看主人公小艾的一天工作和生活的情景。
小哀大学毕业后,进入了一家国有企业,担任文秘工作,已经有一年多了。过往的人生经验,让她相信这样一个原则:deadline(最后期限)是第一生产力。
周一早上7点的闹钟响了,由于昨天晚上贪玩而很晚才入睡,早晨特别不想起,而且又是周一,最讨厌了,那就再多睡一会儿吧,反正九点上班,也不会耽误事情。
她迷糊了一会儿,然后拿起手机,一看已经是8点半了,赶紧收拾一下,拿起包,打了车,飞奔公司,8:58分,打卡成功,好险啊!
今天的任务是要完成刘总要求的提案,明天早上他就要看。可是这个提案太困难了,还是先做点放松的事情吧,让自己进入一个好的状态。不知不觉中,已经到了中午12点了,吃了午饭,然后休息了一小时,两点正式上班了。那就开始准备刘总的提案吧。
这时王经理突然跑过来,让小艾整理一份月度工作报表,后天给他。
小艾想到王经理的报表比较简单,应该很快就能写完。
小艾写完报表,准备写提案时,她觉得动笔困难,不是走神,就是东想西想。没多久就下班了,小艾拿着没写完的提案回家了。
晚上七点回到家。吃完饭该准备写提案了,可是今天《奇葩说》更新了,先看再写也不迟。
晚上10点半,看完《奇葩说》后,小艾终于开始心急如焚地写提案,但微信朋友圈的推送消息又让她分心。凌晨2点时,工作提案才完成一半,但小艾真的无法继续熬夜了。
于是,她躺到床上,在手机上定了一个明早6点的闹钟,想着明天早点起来写好另一半。
小艾的一天就这样过去了。明早六点,她真的能起来吗?
可以看到,小艾这种方式就是典型的拖延症。从根源上来说,这种行为的背后有一种行为模式,就是自我和感受之间的矛盾。
何瑶老师的课程里边,做了一个形象的比喻,把自我小人追求的长远目标,比喻成一棵果树。而感受小人的短浅目标比喻成路边的鲜花。“自我”的小人想走A路线,达成长远的目标,最终收获大树上的果实(即长远利益);而“感受”的小人想走B路线,获得眼前的快乐,不断采摘路边的小花(即短暂利益)。
时间管理小课之拖延症要想获得大树上的果实,需要付出一定的努力。而路边的小花,不用怎么费力就能摘下来。
这时,“自我”和“感受”之间,就需要商量好,然后选择一条路线。
一般来说,“感受”更容易说服“自我”。可以发现,小艾的案例中,她被自己的感受主导了多次,就像下图中“感受”小人拉着“自我”小人走了B路线,去采小花,忘了大树。
时间管理小课之拖延症有很多人或许像小艾一样,给自己设立一个最后期限,然后呢,却总是拖延到“危机时刻”,最后不得不压力山大的心急火燎的去做。
我们为什么容易有拖延症的行为呢?
一种解释是:当我们面对比较困难棘手的任务时,比如写毕业论文,专业考试,年度报告等等,我们的本能是追求快乐逃避痛苦,于是倾向于去做些简单容易的事,起码暂时还能收获一些精神上的愉悦感。
从另外一个层面分析,你拖延到最后期限的行为方式,是在时间压力和任务压力的双重重压下做出来的。当感觉这件事情还在自己掌控范围之内,感觉自己做起事情来,似乎有了更大的动力,似乎让自己在最后冲击的过程中,有一种单位时间效率更高的错觉,而且似乎还非常有成就感。
就拿我自己来说,每周写作这件事情,也很多次是在最后一天这样急迫的情景下写出来了,但由于写出来的文章缺少了反复打磨,很难写好,总是还有很大的完善空间。再加上缺少复盘,成长就非常缓慢。
还好我们有改变拖延症的法宝,这就是用行动力去解决。
行动力=启动力+执行力。
时间管理小课之拖延症获得驱动力的第一个方法,就是321法则。比如说我们早上起床的时候,默念“ 321,发射”,然后就立即从床上反射般的坐起来。
这个方法虽如此简单,却很有效,就是因为,自我和感受有矛盾时,不要给感受过多的反应时间,直接用简单粗暴的321法则,“动起来”去达成目标。
时间管理小课之拖延症“动起来”这一点非常重要,只要你动起来,阻扰你的感受就明显变弱了很多。
要收拾房间,“ 321,发射”,动手去做吧;要跑步去,“ 321,发射”,换好衣服出门去;要写作,“ 321,发射”,从写第一句话开始吧!
获得行动力的第二个方法:“捆绑策略”,它通过重新描述现状,在当下就考虑到未来可能做出的所有行为及其代价,让我们有更大的机会面对现实,战胜肤浅的感受。
捆绑策略,是用理性的思考说服当下的感受,让自我和感觉捆绑一起,去完成目标。
用早上起床为例。
到了早上起床的时间:我们的目标是早上早点起床,然后去锻炼,但我们感受上希望多睡点懒觉,只要上班不迟到。
这时,你可以对自己说:
时间管理小课之拖延症同样的道理,今天不想写作,你可以对自己说:今天不去写作,意味着未来的每一天我都无法坚持写作,这会毁了我的加入007写作不出局的初心,也会永远影响我的写作梦想的实现。
还有一种情况容易导致失去自控力,那就是想做/要做的事情太多的时候。
比如终于等到周末放假, 你有好多计划:看书、看电影、写作、聚餐、游玩。
这个时候,由于你缺乏明确的目标,很可能就进入自动化的拖延状态。
就像下图中“自我”的小人,由于路线太多,而不知道去哪里,就又容易被“感受”的小人拖走了。
时间管理小课之拖延症由于我们很难判断两个事情哪个更重要,比如两本书看哪一本更好,于是在犹豫中寸步难行,最后走上拖延的道路。
想要改变这样的情况,就要学会做出选择。
下面这个原则可以帮到你:行动比选择重要!
时间管理小课之拖延症这个原则的意思是说,只要是有价值的事情,不要纠结这件事情的价值多少,就直接去做。
到这里,我们学习了行动模型,以及如何产生“启动力”,但是,如果不能持续产生行动力,即使有了“启动力”也只是昙花一现。
就像下图中,走到一半的“感受”小人,不乐意了,开始拉着“自我”的小人往回走。
时间管理小课之拖延症虽然启动力让我们有了好的开始,但没有了后劲,就像飞到半空中的火箭,没有了燃料助力,最终会坠落下来。
时间管理小课之拖延症我们先来看看“拖延者”是如何持续丧失行动力的。
通常来说,拖延者因为拖延了一个重要的事情,后面时间来不及了,不得不补上,但拆西墙补上了东墙,西墙又得补。
这是因为在补欠下的事情时,其他重要但不紧急的事情,也变得紧迫起来。
补了一圈又一圈,最后让人精疲力尽——这就是拖延的负循环。
本来拖延的过程是为了躲避压力,但拖延的恶果又让人产生一系列负面感受,比如愧疚、懊悔、焦躁。
最后的结果是,我们不但没有因为拖延而缓解了压力,反而积累了更多负面感受,让我们压力更大。
这些感受带来的压力,又更容易让人进入下一轮拖延,最后越来越不自信。
改变拖延怪圈,获得持续行动力的关键,就是要从根本上让“自我”和“感受”达成一致。
要想获得长期的行动力,我们需要记住武林江湖的一句话“天下武功,唯快不破”。
在时间管理的江湖里,“快”和“早”就是你获得长期行动力的利器。
快指的是提高做事的【效率】,早指的是能【提前】就提前。
效率和提前是一个整体,效率会带来提前,提前也会带来效率,从而形成正循环。
这个原则虽然听起来老生常谈,但只要具体落实,就能产生显著效果。
在正式工作之前,你就应该先发制人,提前思考,未雨绸缪。
例如你可以提前预料障碍和困难,想到相应的对策。
之前提到的,小艾要完成刘总的提案,假如她提前思考到提案所需要花费的时间,需要准备的资料,需要其它同事的协助,刘总对提案的具体要求,其他经理和领导的任务应该怎么处理等等,有了这样的一个前处理过程,就不会在工作的时候随波逐流,而是坚定不移的去达成目标。
有了这些【提前】思考,又便于小艾在未来制作方案时提高【效率】。
提升了做事效率之后,我们就更容易把握到的关键。
另外,“快+早”还能让我们面对意外的时候也更有抵抗力。因为时间充裕,我们可以没有压力地完成额外的任务,或解决突发事件。
只要坚持下去,这种“快+早”形成的良性循环,效果就会越来越明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