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解忧,惟有暴富。
这句话无疑是焦虑时代的一个缩影。而在财富话题上,媒体最高频出现的词汇,很可能是这四个字:财务自由;
这年头,没有几篇关于财务自由的文章,都不敢自称是网红。我们随便看几个标题:
知乎高赞:30 岁前实现财务自由的人,都做对了哪些事?
有钱女性实录:那些财务自由的女孩,最初是怎么实现收入翻倍的?
第一批财务自由的90后
.....
但凡涉及财务自由的文章,不管是告诉你有人多年轻就达到财务自由,还是以过来人身份分享财务自由的心得,这些文章都容易10万+,毕竟这个时代,我们都缺钱。
可财务自由,真的能达到吗?我们必须先问一个问题:到底什么是财务自由?
财务自由这个词,最早应该来自于2000的一本畅销书《穷爸爸,富爸爸》,当年这本书一经问世,就红遍大江南北,连续18个月占据全国图书排行榜第一名。于是很多人认识了罗伯特清崎这个日裔美国人,知道了他的两个爸爸的故事,知道了他在47岁就成功退休。
这本书激励了大量追求财富的中国人,因为清崎在他的书中,颠覆众所周知的认知,他讲了三条公式:
有钱≠富有
富有=财务自由
财务自由=被动收入>生活支出
看过富爸爸系列书籍的朋友,对于这三条公式,应该是很了解的,没看过的朋友,可以这样简单理解。
有钱为什么不等于富有?关键在于你的钱是来源于哪里?
如果是打工,那么你一日停止工作,收入就没了来源,即便你手上有不少一笔钱,长期下去,你也会坐吃山空,清崎举了运动员的例子,他们年纪轻轻,就赚到了很多人一辈子赚不到的大钱,但后面退役后,却因为没有其他收入的来源,花光了钱而陷入贫困;
所以,真正的富有,是有源源不断的收入,而这个收入,还要求是你不须工作,也就是什么事都不用干,钱就赚到了,清崎把这个收入叫做被动收入,而我们现在很多人喜欢戏称为睡后收入。而当你的被动收入,大于你的生活支出的时候,那么你就真的可以退休了,因为每个月的收入,都大于开支,不单钱没有月光,还有盈余,确实没毛病啊!
那么,什么样才能有被动收入呢?
清崎给出了几条路子:
- 做包租公(婆),收租;
- 做畅销作家:收版税;
- 做发明专家:收专利费;
- 做企业家,收利润;
- 做投资人,收分红;
然后清崎给我们描绘了财务自由的美好人生,就是每天睡到自然醒,数钱数到手抽筋。他反复引用的就是他的富爸爸所说的,不用工作,赚得更多,还有大量的时间陪家人和享受生活。对比他的亲生父亲,也就是书中的穷爸爸,工作得辛苦,没时间陪家人,钱又赚的少,最后晚景凄凉。
不能否认,当年我看到这本书的时候,也是被清崎“忽悠”得一愣一愣的,毕竟那个时候年轻啊,顿时觉得人生的众多目标之中,至少应该为财务自由留一个位置;
但当我在企业做到高管,后面又出来创业,我认识了众多符合清崎定义的“财务自由”的牛人,我却发觉了一个真相:这些靠白手起家实现“财务自由”的人士,最终都失去了“时间自由”。
我才明白,清崎所说的“财务自由”,其实是一个“善意”的骗局。
这个实现的可能性,极低,几乎可以说是不可能。
清崎定义的财务自由,财务自由=被动收入>生活支出
我们以一二线城市为例,保证有品质的生活,而不是勒紧裤腰带过日子的生活,那么家庭年支出25万,是最基本的底线,这个收入包含房屋支出、生活必要开支,赡养老人费用,教育子女费用,各地旅游费用,各类保险医疗费用,如果在中大城市生活过的朋友,应该知道这个标准,是按低的算。
而要满足25万的被动收入,也就是你真的什么事都不用干,可以退休过舒适生活,常见也就这四种:
- 每年公司分红25万
- 每年房租收入25万
- 每年版税收入25万
- 投资理财收入25万
我们一个个来分析,看看这个难度大不大;
首先,我们来看公司分红;
以我自己创办公司的经历,以及对众多成功创办企业的企业家,做生意成功的传统老板的近距离接触和了解,你要在什么不干的情况下(复习一下:清崎定义的被动收入是指不需要工作),拿到25万的分红,那么你在这家企业的占股比例,不太可能超过10%,超过10%,其他合伙人肯定有意见,毕竟收益和贡献是成正比的。
那么,25万的分红,按最高10%的股份来算,公司的年纯利需要是250万,按照2017年A股的平均净利润率8.5%来计算,这家公司的年营业收入至少要到3000左右,也就是说,你要作为一家白手起家的小合伙人,把公司经营到3000万左右,你才有资格可以退休,这个难度大不大呢?
我们看几个例子:
- 趣定男装,徐小平投资的,现在的年营收也就3000万
- 淘主播排名第一的主播,年营收也就3000万
- 国民爸爸马云创办的湖畔大学的,报名的入门门槛,就是创办的企业年营收3000万。
所以这个目标已经不算低了,也就是说要做到参与创办一家年营收3000万的公司,难度其实是相当不小的,更不用说达到这个营收标准后,还能不参与经营退休。
可能有的朋友会说,那我不做小股东,我自己作为大股东创办一家小公司,一年赚个几十万,给自己留25万分红,然后找个人做总经理经营企业,我就可以像富爸爸所说的,可以不用工作,等着拿钱就好了,这不就简单多了吗?
确实是可以的,但问题来了,你打算花多少钱请到一个总经理,让他可以帮你经营,然后企业还可以不断成长,如果这个人真的如此厉害,他又何必为你这样的小公司打工?假如你真的运气好,给你找到了一个很厉害的总经理,他也有奉献精神,愿意为你拼命,那是不是就可以了呢?
答案是:依然不可能;
下面的新闻如果关心科技界的朋友应该都看过:
image.pngimage.png
柳传志算是中国企业家的泰斗,联想培养出很多人才,包括杨元庆和郭为,以及后来出走,创办顺驰的孙宏斌,但柳传志在2011年把帅印交给杨元庆之后,业绩下滑,不得不数次重新出山,挽救联想。柳传志完全符合富爸爸清崎所说的那种财务自由人士,成功创办了一家伟大的企业,然后把公司交给一位优秀职业经理人打理,但事实上,他却不得不重回联想,力挽狂澜。
这样的例子,不单中国是如此,国外也是如此。
image.pngimage.png
image.png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连这些大企业的高管,成功创办了如此辉煌的企业,也有条件,有资源找到最优秀的职业经理人,退休后都不得不重新出山,你怎么能指望自己搞一个小公司,就能什么事都不干就退休,然后公司还能蒸蒸日上,中间不掉链子。
说完了公司分红,我们来说房租收入;
包租公(婆)是每个梦想,据说北京有个房东,家里有30套房出租,他的工作就是每天1号到30号去收房租,后来有人问他:你不知道有银行转账这回事吗?他说:这你就不懂了,我妈都说了,人不能闲着,闲着人就废了。。。。。。
我相信很多人都想做这样一个废人。但回到现实来说,如果不是靠家里继承,你要白手起家赚到可以每个月收租2万元,你需要多少套房子呢?
我们以一线城市深圳为例:
image.png
这样的房子,你大概需要有两套,那么这样的房子,一套的价格是多少呢?
image.png
可能大家觉得一线城市房子贵,那我们换个二线城市南京看看:
image.png
这样的房子,你大概需要三套,那么这样的房子,一套的价格是多少呢?
image.png
按深圳楼盘的算法,每套均价82000,面积96方,也就是每套800万,那么两套是1600万;
按南京楼盘的算法,每套均价40000,面积86方,也就是每套380万,那么三套也要1200万。
两者取个平均数,房租收入要达到2万,大概需要1400万左右等价的房子,更为重要的是,你这个房子是不能有按揭贷款的,也就是你需要全款搞定1400万,你才能过上这种每月不用工作,就能收2万房租的快乐生活。
而赚到这个数额,显然比公司分红25万,版税收入25万,投资理财收益25万,难得多,所以如果你有这个本事赚钱到1400万,那么你在之前就早应该财务自由了,所以这个反而是最不成立的方式;
我们再看第三种,版税收入;
这年头很多年轻人都盼望着出书,毕竟出书既有成就感,还能有被动收入,实在没有比这个再好的方式了,富爸爸也在书中告诉我们,他的《穷爸爸,富爸爸》这本书,全球买了3000万本以上,每本即使 版税一美金,那么他也能收入3000万美金,换成人民币,就是1.8亿,小目标都快完成两个了,所以出书真是一个轻松实现财务自由的方式吗?
答案依然是否定的。
因为很多人并不明白,版税的收入,以及图书的销量的真实情况。
一本书,定价40块钱,版税大概是8%,卖到1万本最多能拿到32000块钱,这还没算扣税,税后还要再打个折,但一本书卖到1万本,已经算是不错的销量,如果你要一年赚到25万,也就意味着每年都要卖8万本,这个级别已经是可以上畅销书排行榜了。而你要做到不用干活,然后每年都可以拿25万的版税,也就意味着这本书必须是长销书,年年卖8万。
那你可能会说,那我一年写一本卖8万本的书就好了,这样难度不是小一点。没错,比年年卖8万是小了点,但每年都能本本畅销,你的水平得要多高,即便你能做到,那么过程一定不轻松,像村上春树一样,他每天都要持续写作,所以这种写一本书就能退休的例子,除非你是罗伯特清崎,JK罗琳、金庸,当年明月。其他人,想都不用想。
最好,我们再来看看投资理财,这个说滥的通往财务自由之路的重要途径;
通过投资理财,不管是股票、债券、基金,让自己每年产生稳定的收入,这个在理论上是没有问题的,但我们都知道,风险和收益成正比,所以一个投资,能长期稳定产生收益,大概是不会超过10%的,正常来说,也就是8%左右。
那么一年产生25万的利息,大概需要本金300万左右。
有没有可能是靠投资利滚利来完成这个积累的过程呢,也就是300万完全靠投资赚来,可以,不过我们需要算一笔账。
在投资界有一条72法则,是这样说的:
72法则就是:以1%的复利来计息,经过72年以后,你的本金就会变成原来的一倍。
这个法则神奇的地方,是可以推而广之,如果复利是1%,那么需要72年,如果复利是2%,需要36年,依次类推。
假如你初始的本金是20万,每年做到投资回报率24%,这笔钱完全不动,所获利息照样投入到投资回报率24%的项目,那么翻一倍的时间,需要3年(72/24)。再翻一番,还是3年。
那么你的投资本金变化是:
- 3年 40万
- 6年 80万
- 9年 160万
- 12年 320万
这个意思就是你能找到复利24%的项目,然后保持12年,那么你的资产会翻到320万。
复利24%保持12年是什么概念,你已经可以打败这个世界99%的基金经理,因为巴菲特59年的复利投资回报,才19%。24%的水平,已经站到世界顶尖投资人的水平,试问,你作为一个业余投资者,要花多少时间,才能超过哪些科班出身,职业就是投资的人,然后站到世界之巅,这个可能性有多少?
那换个方式,这300万如果是靠存钱,在不买房的情况下,一年存25万,大概需要12年,一年能存25万,也就意味着收入不能低于40万,税前收入就要接近60万,也就是所谓的月入5万,这样的标准,要存12年,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能做到月入5万,靠打工都要做到中小型企业的高管,大型企业的中高层,才有机会拿到这样的收入。而这样收入的人,很多人并无法一年存下25万。
综上所述,按照罗伯特清崎所说的四种通往财务自由的路径,深究下来,对于绝大多数来人说,都是极其困难的,而难还只是小事,毕竟总有人可以做到,可真实的原因,比我们想象得更为严重,因为有两个原因,制约着清崎所定义的财务自由。
这两个原因,分别是外因和内因;
制约财务自由的外因,导致稳定被动收入不可持续的因素,就是世界永远存在竞争。
美国《财富》公司每年会评出财富排行榜全球1000强家公司,所谓的fortune 1000。但数据统计,从1973到1983年,全球1000强公司换了350家,而从2003年到2013年,这1000家换了712家。
十年更换了712家,也就是榜单70%以上的公司,都被其他新公司替换了,这个时间仅仅是十年。所以你看到为什么很多创始人,要不断重新回归创办的公司去挽救公司,就是因为业绩下滑太厉害了,如果不去救,可能公司都倒闭了。而事实上,雅虎的杨致远,作为创始人回去挽救雅虎,最终雅虎也是倒闭了。
放到国内,我们也是有体会的,2004年的首富是陈天桥,当时是游戏第一霸主。现在陈天桥的游戏公司,跟腾讯和网易相比,已经只能算是小弟了。2008年中国首富刘永行,2018年排名45。
阿里巴巴从一开始做B2B,到后来做淘宝,后面做支付宝,蚂蚁金服,阿里云,新零售,是靠不断地创新,才能让阿里保持在第一阵营,而当时在支付领域占有绝对第一的阿里,被腾讯2015年的新年红包,就抢去了半壁江山。他们这些人能退休吗,敢退休吗,所以马云才说那句话:这辈子最大的后悔就是创办阿里,因为它占去了自己所有的时间。这句话并非只是装逼。
而哪怕罗伯特清崎,JK罗琳这样一本书就卖出5000万的人,他们也不敢随便退休。虽然理论上,罗伯特清崎和JK罗琳,他们一本书就足够他一辈子的开销了,但我们都看到,清崎和罗琳,还会不断再出书,为什么呢?还是因为竞争。
一本书,哪怕再畅销,除非他是工具书,它依然需要营销的。背后的原理其实很简单,因为已经买过书的读者,不太可能持续买同一本书,所以他的目标读者肯定是哪些还没读过书的人,而一个作者长期不出书,那么市场上已经买过书的读者,不会去买,新读者因为不认识这个作者,也不会去买,那么销量就会下降;
反过来说,如果作者不断出新书,那么原来看过的读者,会因为认可作者,再买新书,那么新书就容易上排行榜,而没读过的读者,看到榜上有名的书,可能就会考虑买一本来看,然后因为看到新书后,顺便买多一本以前出过的书来看,所以原来那本书才能持续有销量。
所以你看到,清崎也好,罗琳也好,其他世界知名畅销书作者,都会不断出书,这也是他原来那本书能保持长销量的重要原因,在这种情况下,他们能退休吗?
而另一个因素,则是制约财务自由的内因,这是更为深层次的因素,有能力获得财务自由的人,不可能停的下来。
通过前面的分析可以知道,一个人通过公司分红,版税收入、房租收入,投资收入,能达到这个目标的人,都是人中龙凤,绝对算是人群中的精英。而驱动这些人成为精英的,必定是内在强劲的驱动力,可能是强烈的赚钱欲望,野心、抱负,超越一般人的自律和目标感等。
这些人正是因为有了这种驱动力,他们才能在逆袭的路上越战越勇,在面对巨大的挑战和困难时,他因为有足够的驱动力,才能忍常人所不能忍,最终走到彼岸。对于这些人来说,你认为他可能突然就停下来,然后开始过没有挑战的人生吗?
而对于那些没有足够驱动力的人,也就是想着最好能不工作就能早早退休的人,他早在过程中因为承受不了这种挫折和压力,已经退出了,他又如何可能走到财务自由那一步。
这就如一个人说:我只要拿到博士学位之后,我以后再也不读书了。
这样的人,你认为能读到博士并拿到学位吗?
所以不管是外在的竞争压力,还是内在的驱动力,都决定了获得财务自由的人,是不可能退休的,所以我才说,财务自由,是一个“善意”的骗局。
在我看来,一个人可以获得财务自在,有足够的金钱满足自己的各种生活要求,但不可能获得财务自由,毕竟一劳永逸这件事,是不存在的。
更为重要的是,我认为财务自由背后的价值观,即认为工作是一种痛苦的事,所以要尽快退休,远离工作,这种价值观,是不可取的。我更为喜欢稻盛和夫先生的名言:工作能够锻炼人性、磨砺心志,是人生最尊贵、最重要、最有价值的行为。这也是我写这篇文章的根本原因。
下次你再看到有朋友在转发鼓吹财务自由的文章,或许你可以请他看这一篇文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