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大锯扯大锯,姥姥家唱大戏,接闺女,请女婿,小外孙子也要去……”
01
![](https://img.haomeiwen.com/i29557383/7cfbc8a6d1064d4f.jpg)
邻村晚上唱戏了,又逢星期六,去赶赶凑个热闹也不错。
儿时最喜欢村里唱戏,不仅好玩,又有许多好吃的东西。
那时通讯落后,每逢村里要唱戏时,家人便会提前半个月通知自己的亲朋好友来看戏。
亲朋好友也不负众望,在开戏的前一天,带上年幼的孩子,带上换洗衣物过来了。这一来,住到戏结束。
当年的走亲串戚的情味太浓厚了。
哪村热闹哪村的远方亲戚都来,那场面堪比春节。
戏开场时,台下一片黑压压的,满是人群。
接近午夜,吃点心开始了。家人提前准备好可口的鱿鱼粥,然后让小孩去戏台下请亲戚们回来吃点心。
最有意思是隔村的亲戚,他们没住夜,看完戏连夜回家的。请他们吃点心那要费一些功夫。
请这些亲戚一般是大人出来拉他们回来的,他们不想来,大人非得要。他们在戏台下拉拉扯扯的,好不快活的。
“长袖变甲子”就是村民古朴的村风,热情好客,把人家有袖子的衣服拉扯成马甲,想想该有多热情。
如今世道变了,一切都在变。
交通方便了,通讯赶上了,人情味淡了。
02
![](https://img.haomeiwen.com/i29557383/2e87aa2d69a0029b.jpg)
经常在朋友圈看到这样的文案“某某村唱大戏,欢迎亲朋好友来热闹,就不一一通知”。
多敷衍的通知,不知朋友圈的朋友看到了能否前往去看热闹呢?
现在的戏台下不如以前了,连摆个椅子都没有。看戏的人站着,寥寥无几,随时都有离场的可能。
以前呢?直到戏谢幕了,台下的观众才慢慢散去。有时还有几个意犹未尽的老人还在台下畅聊着戏文。
穿过戏台前,一眼望去全是摊贩在售卖美食玩具之类。
最最让人养眼的是豆蔻年华的俊男美女,他(她)们三五成群围在烧烤摊前吃着香喷喷的烧烤。
曾经的我也是这些人群中一员,无忧无虑,享受着美食带来的满足。
岁月催人老,这一幕的一幕只是曾经的曾经。
现在的我甚是想念。
小儿子在人群中穿梭着,看看这个,摸摸那个。一时不知道买什么好,闻着满大街扑鼻的香味,他左环右顾。
最后在甜筒摊停了下来,买了杯甜筒冰激凌。小儿子告诉我像这样的在学校门口只卖一块钱,现在却要五块钱。
我告诉他,老板就是抓住大家出来凑热闹爱消费特征,愿打愿挨。
![](https://img.haomeiwen.com/i29557383/296768333cf1b962.jpg)
03
戏台下逛了一圈,该吃吃该喝喝的,差不多该回去了。
台上的锣鼓喧天,演员表演精彩,但我无心观看下去,走得脚酸痛,着急想回家。
老叶还在朋友那里喝茶,拉着小儿子往朋友家去。
朋友家静悄悄的,没有客人来,老叶是唯一。他们闲聊家常,看我来了,老叶起身开车带我们回家。
路上,不断有车辆来回往返着,都是些赶热闹人儿。不远处看到一辆警车的警灯不停闪烁着,告诫着赶热闹的人安全第一。
车子渐行渐远,锣鼓声越来越小,我们离家越来越近了。
一场赶热闹拉下了帷幕,曾经的热闹一去不复返,如今的热闹就如一个过场,去了,看在眼里,回来了,一切回归平静。
2024年齐帆齐商学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