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依云
01
人人生而平等,却无不处于枷锁之中。
也许人人都曾自卑过。
自卑感本是个人趋向优越的原动力,却常常因为我们对它的不同解读而给生活带来麻烦和桎梏。
那么,人的自卑情结究竟从何而来?
我们每个人生活在这个世界,都不得不受到三条事实的制约:
约束
1、 我们必须在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上好好工作,才能与地球共存;
2、 我们需要承认自己的社会性,我们不是人类种族的唯一成员,所以我们需要与他人合作;
3、 社会上有两种性别,为了繁衍后代,我们必须生活在两性关系中。
如此说来,我们生活中就要面对三大主题,即职业、友谊与性。
生长的环境和所接受教育程度的不同,会让我们对生命的意义赋予不同的解读。
一个生理上有缺陷的孩子,
因为社会的不认同,同伴的嘲笑、揶揄甚至欺辱,很容易就产生深深的自卑感,当他丧失在社会中扮演一个奉献者角色的希望时,如果没有人对于器官上的缺陷,对他做出正向的解答,他们最终往往只能走向失败。
一个从小备受家里宠爱的孩子,
他会觉得不必努力便可以成为所有人的焦点,当他慢慢长大,踏入社会,别人不会像他的家人一样给予他期待的关注度,他便会有深深的失落感,也会对世人充满敌意;他们认为生命的意义就在于独占鳌头,从而拒绝合作。
一个时常被忽略的孩子,
会觉得凡事都需要去竞争,通过竞争才能得到关注,这种孩子通常缺乏安全感,当他们通过竞争还得不到想要的东西时,便会觉得是自己不够好,不值得别人爱,自卑情结便应运而生。
02
当我们诞生到这个世界,家庭和学校便成为我们成长的必经之路。
一个家庭里,母亲对孩子的影响是深远的,一个不能和母亲发生联系的孩子,很难对他人产生信任感。
婚姻里,如果女性地位低下,大家也认为照顾孩子是一种低下的工作,女性便会对自己的社会角色不满意,势必处处想要去证明自己的优越性。
为了达成这样的目标,孩子便成了碍手碍脚的累赘和麻烦,女性也无法倾注足够的精力和时间在孩子身上,孩子在这样的成长环境里,就会变得畏手畏尾,小心谨慎,他呈现在世人面前的状态也是卑微的。
当然,如果一个母亲取得孩子足够的信任,也要让孩子与父亲建立必要的联结。
夫妻关系是孩子最初见到的社会合作关系,夫妻关系和谐,便会给孩子做出榜样,让孩子明白,社会合作会给生活带来诸多好处;
相反,如果夫妻关系糟糕,孩子便无法在生命早期对合作有真正意义上的理解和接纳。
当孩子第一次跨入校园,面临的则是一次社会生活的体验。
一个在家庭中体会不到合作好处的孩子,往往在学校也无法与他人愉快相处。
自古以来,科举也好、应试也好,都会让我们更多关注孩子的成绩,所以,班级的排名,孩子的课堂表现,都会成为老师对一个孩子的评判标准,当一些孩子被长期贴上“成绩差、不守纪律、猪脑子”之类的标签;
最终,他们自己也会渐渐丧失希望,认为自己与成功无缘,有一天便真的成了“问题少年”。
校园教育基于应试的需求,更多关注的,是培养孩子的竞争意识,而不是合作意识,
其实,在竞争中,不管孩子是处于领先还是落后,都会让他们过度关注自己,成绩好的容易走上自负的极端,成绩差的,则会走入自我设限的困境,跌入自卑的深坑。
03
而往往被我们误解的是,决定一个人未来的并不是他所处的环境,而是取决于他对自身处境的解读。
没有人能长期忍受自卑,这种压抑的感觉会迫使他们采取一些必要的行动。
谁都想要克服这样的困境,重新找到自己的优越感,一部分人,如果从小就从父母那里看到,父母以及家庭以外的成员的相处模式是和睦而有序的,他们就很容易找到他们值得信赖也信赖他们的伙伴或朋友;
他们会发自内心的认识到,这个世界就是由我们去推进、去创造的,只有为社会进步作出贡献,自己的所做的一切才有益于他人,自我的价值感才有所提升,自卑也便不复存在。
富兰克林·罗斯福患有小儿麻痹症,但通过奋斗却成为了美国总统;
尼采身体羸弱,可他却弃剑就笔,写下不朽的权力哲学;
霍金患上不治之症,却身残志坚,成为现代最伟大的物理学家之一。
他们的成功都是对“自卑是激发人类进步,个体迈向优越”最好的诠释。
而另一部分人,则走向反面,他们可能在处理这个困境时遇到障碍,对优越感的追求太过强烈,便会造成“物极必反”的后果。
他们企图通过捷径在短时间内超越他人,比如,
一个在童年备受别人欺凌的孩子,可能想学功夫,为的是找回自己的尊严,却往往被人利用,误入歧途;
一个从小吃尽苦头的孩子,可能拼了命的挣钱,为的是不再被人看不起,却往往为了利益和欲望而走上不归路。
其实他们都不过是发展出一种毫无价值的优越感来掩盖自己的自卑情结。
生活本身不足以使人自卑,令人低头无法前行的,多半是我们自己画地为牢。
只有擦掉那圈牢线,才能修正自己对生命意义的解读,也才能真正放下自卑,超越自我。
04
小说《灯塔》里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一个相貌极其丑陋的男孩,父母担心他因为相貌而被世人歧视,于是以爱的名义,把他藏到了大海上的灯塔里。
在他们去世前,他们倾其所有,将自己的所有财产送给了一位老船长,让船长来照顾他,他们同时留给孩子的还有一本字典。
就这样,这个怪人在这座灯塔里带着无罪之身整整生活了50年。
而这本字典就成了他与这个世界联结的唯一桥梁。
通过字典,他对世界充满了幻想和想象。
有一天,他在字典里看到了“怪物”这个词,字典里说,怪物就是相貌丑陋惹人生厌的生物。
他走到镜子前,看着自己,他觉得自己就是那个惹人生厌的生物。
于是他越发的自卑和孤独。
当小岛上有客人到来,他总是偷偷的藏起来,客人走后,又怅然若失。
有一天,一个水手来到了灯塔前,他对怪人的生活充满了兴趣,于是他给怪人写了一张纸条,
“你喜欢什么?”
这个怪人非常的紧张和兴奋,第一次,他觉得他被看见,他激动的回道,
“世界的景象!”
于是,这个水手给他寄来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明信片,怪人把这些明信片铺满了墙面,这些碎片的景象打碎了他曾经平静的生活,同时也在他的心里激起一种叫做“勇气”的东西。
他终于意识到,他所生活的灯塔,其实不过是一座牢笼和枷锁。
他抱起陪伴他多年的小金鱼,走到大海边,他对小金鱼说,
我没有理由囚禁你,去吧,一定,一定要有勇气啊!
他在大海边站了很久,他扔掉了自己的字典,拿起了一根绳子,走回了灯塔。
第二天,他用绳子捆好自己的行李,等待着水手的小船,等待着水手带他去拥抱全新的世界。
那一刻,他对世界的渴望终于战胜了他压抑许久的自卑。
故事的结尾深深震撼了我。
也许我们每个人都曾是一座孤岛,我们固守着自己的孤独与自卑,久久的不敢踏出半步,也不许别人踏进来,我们内心荒芜而又底气不足,我们心有不甘而又满怀落寞。
是否,你也在这样的灯塔里囚禁已久?
相信这个故事一定能激起你我内心尘封已久的勇气,让我们心中涌动着的那股不甘的暗流,如奔涌而下的江水倾泻而出,终有一天它会让我们超越自卑,并骄傲的对自己说,
我曾经一无所有,直到我踏入未知。
那么,你有没有准备好,给自己一些勇气,走出那禁锢心灵的灯塔,去拥抱那些美好的未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