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说到渠道的目的是为了增加“商品可得性”,那么营销的目的,就是为了增加“或然购买率”。
早期的营销也可以说是品牌营销,品牌是最大的信用背书。基于个人口碑而来信任,慢慢变成基于传播的品牌价值。但是,到了移动互联网时代,因为连接效率的极大提升,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大大缩短,品牌价值正在越来越依靠“口口相传”带来的口碑效应。现在真的是达到坏事即时传千里的这种传播效果了。
这也就是社交红利对品牌和营销带来的摧毁性力量。
当然,好事也可以即时传千里。也能对品牌和营销带来引爆性的力量。比如那些上千万阅读转发的公众号文章。
但是,如何才能拥有社交红利呢?
其前提条件一是产品足够好,好到让人忍不住发朋友圈。社交红利并不是每个企业都会拥有的,因为所有的主动宣传,只能触及第一级受众。做得再好,触及的人再多,对他们的影响再大,都是有限的,而且是有巨大成本的。传统营销、品牌建设工具,我们称为“一次营销”工具。你对这个人是否帮你宣传(二次营销),以及他能宣传给多少人,几乎没有控制力,更不要说他宣传完之后,他的朋友是否还会继续被打动,再次宣传(三次营销)。
社交红利,是对二次营销、三次营销……N次营销能力的释放。宣传的前提是产品好的能彰显他的品位或者优越。
前提条件二是产品、营销、渠道一体化。这个是社交红利的基础。因为互联网时代带来的高效连接。
首先需要营销前置(产品营销化)。产品营销化就是将营销前置,把营销精神或营销元素融入产品,比如可口可乐把流行歌曲的歌词印在瓶身上而大受欢迎。企业在产品设计的时候就应该有营销专家介入,或者说要有传播性的思考在里面,否则等到产品完成,再开始找营销的人,很可能比竞争对手要落后很多,或者无法充分使用现在的社交红利。
其次营销后置(品销一体化),就是营销进入了渠道销售环节,营销直接变现。比如凯叔盒子这个产品。
那现在有哪些社交红利可以运用呢?
一:引爆圈层:如何让用户的朋友也帮你宣传?
多次,甚至无限次传播,这是社交网络的第一红利。在互联网时代,时间就是金钱,注意力就是金钱,用户期望用自己最宝贵的“时间”,去购买“关注点”
关注点通常指的是理性和感性分享。理性来自有用,对自己有用,对朋友有用;感性来自刺激了表达神经,比如愉悦,比如善良、比如责任等等。那引爆圈层”效果的内容传播的普遍规律即分期付款规律。
这个分期付款规律指的就是,几乎没有人可以用一个关注点,一次性得到用户的全额付款,也就是说,一看到你的文章,就决定花两分钟来看。读者通常会选择“分期付款”,就是我先投资给你0.5秒,你给我点好看的。如果有价值,我再出2秒钟,确实不错,我再花个10秒钟浏览一下。真的很好,我再决定投入100秒从头到尾仔细看看。这就是“0.5秒—2秒—10秒—100秒”现象。
用户最终愿意花多少时间来买企业生产的内容,要看企业给了用户多少物超所值的东西。企业要算的账是用户的投入产出比,而不是企业自身的投入产出比。
二:零距交互:用交互,把传播沉淀为用户
如果说微信朋友圈、微博,是天然获得“传播”的地方,那么微信公众号,微信群,就是重要的“零距离”交互场所。当然,你也可以做自己的APP,与用户零距交互。
为什么要交互?因为获得用户之后,交互是充实对他们的画像、完整用户的资料、甚至获得用户个性化需求,不断探索如何满足用户需求的一个过程。这个过程,是在传播、变现之间不可或缺的一个部分。
怎么做呢?
首先不要自建社交网络,就用现有的微信生态链。可以从公众号、微信群、企业微信、小程序和视频号做一个社交矩阵。
其次最重要的是要招一个“对数据极度敏感的变态运营者”,他不断地关注自己的后台,每天分析文章阅读数据、分析用户留言、分析社交投入产出比,不断提升与用户传播、交互的效果。
“零距交互”的成功,是基于数据的“变态运营”
再次必须回答好一个问题:在用户什么都不缺的情况下,你要解决什么样的根本性的问题?
社交红利可以主要是用好迅速成长的自媒体的阶段,要让那些一级的群,有影响力的公众账号为我所用,帮我做营销、帮我做传播。
三:新媒崛起:不断发现新的社交红利
比如短视频、抖音、快手、视频号等等。具体方法有
第一,传统企业要关注行业垂直类的小社交网络平台,这种平台有可能会迅速地崛起,比如母婴,需求特别地集中,可实现精准推广。
第二,要关注社群的跨界推广潜力。社群定位在一群有共同特征的人身上,他们需求的产品形态是多样的。
现在是用社交的时代,而不是建社交的时代。应当和专业的服务机构进行专业化合作。服务好现有的用户,以现有的用户作为种子,一点点成长传播长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