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正在读王鼎钧先生《作文六要》,感触良多。书不厚,只有262页,却积攒了先生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创作心得。透过这本书,我又重新点燃了用心写作的兴趣,用心生活的乐趣。
小学作文课,老师告诉我们,要想写好作文,关键要多读范文,模仿着来写自然就能写出好文章。记得有一次,全班同学一起游市中心的东塔公园,回到学校,老师给大家布置了一道作文题《登东塔后感》。交作文时,发生了一件特别有意思的事情,我们的作文不约而同用到了一段相同的比喻句,“登上东塔后,房屋像火柴盒,汽车像甲壳虫,人像小蚂蚁”。最后,我们才知道,那是,同学们都看了同一本优秀范文书,摘抄了其中一段感同身受的话。
《作文六要》黄老师告诉学生,作文是“自己的”好。特别强调,文章要写自己的思想、自己的感情,要从自己的视角去观察生活,用心表达所思所想。这才是真正属于自己的文章。他借用一堂作文课,给我们详细讲述了什么叫“自己的”文章。
校服上都有一个校徽,民国时期,学生们的校徽都要手工绣上去的。黄老师以这枚校徽为题,引导同学们思考属于“自己的”写作素材。
“有哪些同学校徽是自己绣上去的”,黄老师简单引导,就开启了孩子们找寻素材的好奇心。这时,有位叫黄小玲的同学举手了,她讲述了自己绣校徽的情景。因为初学刺绣,难免手忙脚乱。在刺绣中,她不小心扎破了手指头,十指连心的疼痛感仍然记忆犹新,血珠在校服上留下的无数个红点子还印象深刻。这些内容,有血有肉,是小玲同学上好的文章素材。
“有谁去过刺绣房?”黄老师再次发问了。这次费玲站起来了。她讲述了自己在刺绣房观看老太太戴着老花镜,弯腰刺绣的场景。正是因为亲身经历,所以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如果没有自己绣学号,也没有去过绣坊,那还可以写什么呢?可以写学号意义。13号常人眼里不吉利的数字,你会怎样看待?是否会把不好的经历与这个数字关联起来呢?
黄老师循循善诱,给学生们打开了一扇写作大门。写作是什么?古有“诗言志”,而黄先生告诉我们,只有热爱生活的人,才能写出好文章。写作也如做人,写作前想好,这件事我能不能做,做事前想好,这件事我能不能写。
文字无声胜有声。与君共勉,“做值得写的事,写值得做的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