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算命八字易理国学与传统文化
八字命理十天干精髓——丁火篇之三

八字命理十天干精髓——丁火篇之三

作者: 拾易人 | 来源:发表于2019-06-04 20:41 被阅读0次

    六丁干支

    六丁干支有丁丑、丁亥、丁酉、丁未、丁巳、丁卯

    丁丑:干支具有火土相生的气势。丁火坐丑无根,但丁为阴火,旺而不烈,衰而不穷,有如星光,无妨丁火。星烛灯光之火坐丑是临坎地,丁火明亮,其人聪明,坐下偏财、七杀、食神,食神生偏财,偏财生杀,一片顺生,吉利。丁丑坐下财库,生财有道,容易发富。纳音涧下水,水土涵蓄,不混浊。丁丑为玉女守财日。有诗曰:

      一轮满月彩画鲜,金银满库禄高迁。

      丽人不行东南地,洁肤玉身受熬煎。

    丁亥:日柱丁亥,表面上是火坐绝地,实际上坐下正印官星,官印相生,主聪明超群,丁壬暗合化印,坐贵,主官贵,与大贵人有缘。女命丁亥,可嫁贵夫。丁亥纳音屋上土,土多的时候又有伤贵气。丁亥是月照天门日。有诗曰:

      词馆文章早荣身,驿马七杀风尘人。

      最喜荷花并蒂开,金水文章佐朝君。

    丁酉:自坐长生、偏财、夜贵、文昌,主人高贵聪明,见识超群,受人钦敬,另有叛逆创新性格。丁酉干支气势在于火克金,天无地,丁酉在年月不利父,在日不利妻。纳音山下火,主有思想,光辉照人。丁酉是玉女乘凤日。有诗曰:

      朱雀乘凤显英豪,金车玉凤福寿高。

      贵人龙马东方起,太阳升时漫徒劳。

    丁未:干支气势在于火生土,未土本燥,得丁火生,土性更燥,未中乙木枯焦,肝火旺盛,容易脱发,其人脾气不好,常常认为,别的女人比自己的妻子好。纳音天河水,喜水来解燥。日柱丁未,丁火得库通根,坐下食神旺,多主漂亮,但好吃,女命贤惠。

    丁未人,行事胆小,谨小慎微,不了解他的人,都说他小气。坐下食神,有敛财之心,但未土生财困难,结果所得都是小财。丁未人立画桥日。有诗曰:

      食神生旺胜财官,天河画桥拜金殿。

      巽风相伴云雨水,太阳夺辉苦贫寒。

    丁巳:丁火坐下有丙火,阳盛阴衰,白日无光。生时丁巳,老年不能高寿。丁巳纳音为沙中土,秋生为自绝之土,又不为绝。盖一土居二火之下,在父母之乡,乘天属之恩,故不为绝,木不能克,火多益佳。《玉宵宝监》云:丁巳,含东南火德旺数,得之者,含容福寿。丁巳是朱雀跃辉日。有诗曰:

      谢女才高满词馆,等闲平步出少年。

      旌旗蔽日入凤阕,火焰马疲怨高山。

    丁卯:干支气势在于木火通明,坐印通根,主人聪明有学问。若四柱出现亥卯未或寅午戌三合局或寅卯辰三会局,为大贵人,但身坐偏印,只能为副职,辅佐他人。丁卯,火泄木之气,有淫威存于内。丁卯月照蟾宫日(虚名虚利)。有诗曰:

      日坐偏印身自强,西风不吹日惆怅。

      驿马交驰到财乡,山斗文章盖一方。

    六丁干支,若临日柱,多主自己的事,其他人主要与妻有关。若在年月应在父母,在时柱,应在子女。丁丑、丁亥、丁酉,其丁多为星烛,忌丙多夺光。丁未,阴气过盛,再遇阴多阳少,其人虚假,与六亲不和。丁巳 丁卯,多是木火通明,不忌丙火。

    丁火花絮

    木火通明

    丁火的木火通明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大气势上的木火通明,其条件是支遇寅午戌,即使透丙,只作木火通明看,不为丙夺丁光,其人文采飞扬,气势蓬勃。第二种是丁遇庚甲,庚金劈甲引通丁火,其目的就是让丁火构成木火通明。

    另外,木火通明,不是丁火的专利,局有寅午戌,丙丁火都是木火通明之象,无癸己透干最妙。例如坤造:乙卯 壬午 丙申 甲午 八字无土,壬丙相交,水能济火,八字构成木火通明,其人帝王之后,多才多艺,一生富贵悠游。

    湿木伤丁

    丁不离甲,无甲乙也可。目的都是生丁火。可现实当中,甲乙木很多是湿木,或是林木重重,根本生不起丁火,反而是木多火熄,这重现象我们归结为湿木伤丁。如癸年冬腊、正、二、月生人,日干是丁火,湿木伤丁都有表现。日时若不得丙火或燥土,难言禄寿。丁火日,癸年甲子月,癸水冻甲,六亲不死亦残。庚丁甲齐透,地支一片水,甲木漂浮不定,丁火如同风中之烛,虚而不实。

    丙夺丁光

    乾造: 辛未 丙申 丁亥 壬寅

    提到此造,也许不少人知道他是谁。丁生申月,庚金最旺,壬水得禄,壬是前面三个天干的气数,辛金珠玉性虚灵,最爱阳和沙水清。左右丙壬,阳和沙水,无土透干,一清到底,年干辛金的状态特好,这代表祖上富贵。月干丙火,最喜壬水,壬水得禄,丙的状态也好,这代表家庭富贵,天干组合,说明壬水是众干喜欢之物,壬水官星代表什么,要看此人做什么的,为官者代表权力,为利者代表靠山。正所谓,丁为阴火,喜遇阳壬。

    此造丁壬不化,丙辛也不化,丙照就能夺丁光,丙夺丁光在现实中的突出表现就是人生苦闷。此乃光绪皇帝命造。

    附文:苦闷的皇帝生涯

    光绪临朝亲政后,五十三岁的慈禧,表面退居颐和园颐养天年,实则权势依旧,裁决政事,一如既往。她一方面处处限制光绪的权利,国家重要大事都要秉承她的懿旨去办理;一方面又通过自己的侄女——隆裕皇后及亲信太监李连英等人,暗中监视光绪的行踪。并规定:光绪每隔一日,必须亲往颐和园向她汇报政务,听候训示。以致光绪经常披着星星来,头顶月亮去,饱受奔波,遇有重大事情,更得随时请示,名为皇帝,实为傀儡。光绪的政治抱负不能得以实现,日久天长,精神更加抑郁,情志愈益不畅,旧病不去,又添新愁。

      从“脉案”看,在相当一段时间内,光绪体质虽未见好,遗精及腰背酸沉等病仍在继续,但诊病和吃药的次数却相对减少。这主要是光绪力图在政治上有所作为,以挽救他那岌岌可危的政权,整日忙于政务,关注政治改革,另外,还要随时应付慈禧的训斥,一时无暇顾及诊病吃药。

      疾病缠身的光绪亲政后的第一件大事,就是遭逢日本侵略朝鲜,进而侵略中国。光绪帝违背母后之意,决心援朝抗日,但腐败的体制导致战争失败,被迫签定《马关条约》,失地赔款,这虽使他受到重大打击,加深了“母子”的不和,但也激发他力图改革政治,富国强兵的雄心。光绪帝在康有为、梁启超等人的影响下,在珍妃的积极支持下,于光绪二十四年四月二十三日(1898年6月11日),颁布“明定国是诏”,宣布变法,强调博采西学,推行新政,授予康有为“专折奏事”特权。那些守旧的亲贵重臣害怕光绪皇帝在改革政治中触动他们的地位,纷纷投靠慈禧并竭力挑拨他们“母子”的关系。慈禧也深恐光绪改革的成功会影响到她的独裁。这样朝臣内出现了“后党”与“帝党”,双方展开了激烈的斗争。

      光绪亲政的十年,是他与慈禧进行政治和权利斗争的十年,从中日甲午战争到戊戌变法运动,双方矛盾日益尖锐化。光绪二十四年七月二十九日,光绪帝到颐和园见慈禧太后,慈禧太后明确表示要废掉光绪帝,并密谋由北洋总督荣禄,在九月初皇帝、太后到天津阅兵时政变,废除光绪帝,形势危急。光绪帝当天就给帝党人物杨锐发下密谕:“朕惟时局艰难,非变法不足以救中国,非去守旧衰谬之大臣,而用通达英勇之士,不能变法。而皇太后不以为然,朕屡次进谏,太后更怒。今朕位几不保,汝康有为、杨锐、林旭、谭嗣同、刘光第等,可妥速密筹,设法相救。朕十分焦灼,不胜期望之至。特谕。”杨锐胆小,将密谕扣住不传他人,光绪等不到回音,急不择路,于八月初一、初二连续两次召见袁世凯,提升他为侍郎衔,让他专办练兵事宜,想以此使袁世凯感恩报德,效忠皇帝。同时,光绪帝于八月二日还有一道密谕给林旭,让他转告康有为迅速离京。林旭将两道密谕同时转给康有为、谭嗣同等人,大家看了十分感动,但都束手无策,最后也觉得只有拉袁世凯,由谭嗣同出面请袁世凯,马上举兵,先杀掉荣禄,回兵包围颐和园。袁世凯表面上满口答应,八月五日回到天津,却在八月六日马上向荣禄告密。

      八月初四日,慈禧太后由颐和园回城,住中南海仪鸾殿,第二天祭蚕神,当即回颐和园。回园顷接荣禄密电,马上乘轻轿返城,重返南海瀛台。返瀛台后立即传光绪来见,见到光绪,慈禧太后破口大骂,骂他忘恩负义,恩将仇报。

      在以慈禧为首的守旧势力的反对和镇压下,变法运动最终失败,康有为、梁启超出逃,谭嗣同等“戊戌六君子”遇害,光绪本人亦被软禁在中南海瀛台,他的政治生涯实际上到此已经结束。此后,光绪度过了十年没有人身自由的囚徒生活。

      他虽然名义上仍保持着皇帝的名位,但实际已没有了皇帝的权力。戊戌变法失败后,慈禧又将光绪挚爱的珍妃囚禁在钟粹宫后北三所,并且给她立下了一条规矩,今后不许觐见皇上。

      南海瀛台,与水云榭岛、琼华岛分处太液池三海之中,象征东海三仙岛蓬莱、瀛洲、方丈。瀛台四面环水,只在北端架一板桥,通至岸上,板桥中间有一段是活动的,光绪被囚此之后,慈禧太后便命令人把桥板撤掉了,以免光绪帝走出瀛台岛。

      瀛台的中心建筑为涵元殿,殿后为涵元门,门外为翔鸾阁,阁下即木吊桥。殿前为香扆殿,该殿从北面看为单层,从南面湖边看则为两层,名为“蓬莱阁”。光绪住在涵元殿里,太监每天送饭时架起桥板,走到瀛台来,用饭完毕,就抽掉桥板。光绪心情十分忧郁,万般无奈之中写下了“欲飞无羽翼,欲渡无舟楫”等诗句。冬天三海结冰,从瀛台不通过木桥也可以从冰上到达岸边。

      据说有一次光绪带了小太监踏冰离开瀛台,被发现后,总管太监李连英立刻下令凿冰,以防光绪离开。光绪十分想念心爱的珍妃,传言他让小太监暗中给珍妃送信,偷偷相会。每到此时,他更加痛恨出卖自己的袁世凯,临死之时,他不言不语,用手在空中写殿内挂有一副《宋司马光谕人君用人之道》立轴,跋文是:“光绪丙午(1906)十月上浣录,臣全忠敬书。”还有一些匾额斗方之类,下款都写着“臣全忠敬书”。其实这都是光绪的御笔,之所以这样写,是因为光绪试图以对慈禧太后称臣,表明自己忠于慈禧太后的心迹,来换取老佛爷的谅解。可此时,慈禧太后又怎么能让光绪再次亲政呢。 究光绪帝病情自二十四年逐渐加剧,终致不起之原由,实与戊戌变法失败有着直接的关系。光绪被囚禁在瀛台后,慈禧太后曾欲废之而另立他人。光绪也知其用心,日夜担惊受怕。后来由于种种原因,此举虽未能实现,可光绪也难脱囚禁之牢笼。明知岌岌可危,亦只有坐以待毙,心中十分忧伤。他曾仰天长叹:真不如汉献帝也!因而病势日渐加重,自不待言.

    光绪二十六年七月二十一日(1900年8月15日),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慈禧仓惶出逃。相传临行前还不忘处置珍妃,令太监崔玉贵把珍妃推到宁寿宫外的井中害死。当光绪得知珍妃的死讯后,精神彻底崩溃,旧病复发,日趋沉重,再也无法康复。由此可见,从光绪自幼多病,到青年以后的病情逐步加重,都与他的政治处境和精神生活密切相关。可见慈禧的长期压制和打击,是光绪致病的重要原因,从这一点谈来,民间传说是慈禧置光绪于死地,则又并非全无道理。尤其是在戊戌政变以后被囚禁的十年漫长岁月中,他一方面悲观失望,前途渺茫,一方面又日夕担心受怕,心情紧张,生活上更无人细心照料,使得他的病情不断加重恶化,终至不治。不过,无论光绪究竟死于何因,都与他在清廷遭受的控制与打击,在精神与意志上受到的压制与摧残,在身心上经受的折磨,甚至其骨肉亲情也被拆散有着直接的联系。真可谓,光绪一生没有过上一天舒心的日子。其实,这也就是他多病缠身的根源。因此可以认为,年轻的光绪之死,与慈禧控制下的清王朝黑暗腐败密切相关。

    如果说光绪入宫为帝,是出于一种政治需要,那么他的死去,也未必不是清廷政治腐败的必然。

    丁火篇完结

    分享自蔡昔琼老师所著《十干精髓》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八字命理十天干精髓——丁火篇之三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harx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