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为什么你的话孩子充耳不闻?

为什么你的话孩子充耳不闻?

作者: 沐榕心理 | 来源:发表于2018-12-02 18:53 被阅读3次

闺蜜家是典型的四二二家庭,上有四位老人,下有俩小儿,一儿一女可以说是幸福的家庭。但是,在她家每一天吃饭时间都会上演以下剧情:

吃饭前孩子通常在翻书或者玩玩具,大人:“吃饭啦!”

……鸦鹊无声……

“很好吃的肉丸噢!”

孩子:“耶……”然后又陷入无声……

大人:“快来,洗手吃饭啦,不然我们就吃完啦!”

再次无声……

大人:“怎么这么久还不来!要叫多少次!”

孩子慢悠悠:“等一下……我还没结束呢……”

此时家长有时手执武器“再不来就打了啊!”

孩子放下玩具,匆匆跑上饭桌。

作为家长,我们其实特别希望孩子听话,自己说啥就去做啥,但事与愿违的是当孩子越来越大,家长的话就越来越不奏效,甚至有时候我们会发现他根本没在听!到底是什么让我们与孩子之间的交流像筑起了一堵墙?

1、孩子在沟通中看不到认可

每个人都渴望得到认可,但人只能从别人的反馈里看到自己,尤其是孩子。

闺蜜的母亲是个急性子,在孩子十八个月正准备学着自己吃饭的时候,经常表现出不耐烦,“你看看你,怎么吃的满身都是!”“快吃,怎么这么久才吃了一点!这能吃饱吗?”每顿饭都是如此,最终是家长喂着吃完,甚至在闺蜜提出让孩子自己吃的时候,她母亲也当着孩子的面反驳道“一顿饭弄得满身满地都是,这是要累死我啊!”

有些早期教育研究者说,吃饭是孩子一生中第一次尝试自己解决问题,而他的尝试必定是要失败的,但孩子不会认为是失败,反而会不断地调整自己,直到吃上美味的饭菜,体验到了满足感。只要度过了这一阶段,孩子就学会了坚持、自我调整、专注,并且有了自主性和幸福体验。而闺蜜家的孩子,在这一次尝试中不断被外婆定义为失败,最终,孩子没有在敏感期学会吃饭,而是学会了边玩边被喂饭,到现在被逼着吃饭。

如果当时家长多一点点耐心,也许只是几个月,或许就能看到孩子自己学会吃饭的喜悦,也不需要后续几年孩子为不吃饭着急上火。

作为家长,只有从孩子的视角去理解孩子,才能看到他的问题其实不是他的问题,而是他在那个成长阶段寻求独立的必经过程。

2、家长的担心让孩子感到被束缚

有一次,我在公交车上遇到一对母子,儿子大约七八岁,含着棒棒糖,上车后站在车厢中间,妈妈则坐在两米远的座位上。

车启动了,妈妈开始严肃地对孩子说“在车上不能吃棒棒糖,要是戳着喉咙怎么办!”儿子说“我就舔一下”妈妈继续制止“说了不能吃,听没听见!”儿子却并没有停下来的意思,继续吃着糖,一路上,那位妈妈眉头紧缩不断地提醒孩子扶好扶手,车晃动了不要随便动。我似乎看到了孩子有些无奈,但并没有听妈妈的话乖乖的坐下。

如果,那位妈妈不去过度强调车上的不安全,而是跟孩子聊聊上学、出去游玩的趣事,也许孩子就愿意坐在她身边听听妈妈的话。

作为家长,我们要相信孩子有能力适应周遭的环境,如果不能,那也能学会如何应对。

3、孩子也希望被尊重

小飞最近跟我吐槽,他的孩子居然学会威胁他,孩子有一天晚上想去看电影,但他考虑到跟围棋课冲突了,没有允许,孩子哭了,但他焦急所以对孩子说了气话“哭什么哭!每天有吃有喝照顾你,还哭什么!”并且比较强硬地带着他去上课了。下课后孩子对他说“你不让我去看电影,我再也不学围棋了!”也许不是不想学围棋,而是当时的需要没有被看到。

如果当时小飞表示同意,但告诉孩子买了周末的票,跟他一起去,那孩子也许会既愉快又积极地去上围棋课了。

父母一直会认为孩子还小,可是孩子认为自己已经长大。

蒙特梭利说“儿童通过自立获得身体的独立,通过自由使用其选择能力获得意志上的独立,通过没有干扰的独立工作获得思想上的独立。”

我们需要看到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一直寻求从身体上到思想上的独立,亲子沟通中也只有尊重了孩子对独立性的追求,才能在与孩子的交流里“看见”孩子,也被孩子“看见”。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为什么你的话孩子充耳不闻?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hcsc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