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幼时我喜欢捧着两块钱买来的旧漫画捧腹大笑,喜欢与朋友们约好放学后一起打沙包,喜欢躺在草坪上听着虫鸣等待着太阳西沉。母亲总是六点整在窗户边唤我回家吃晚饭,到家整理一番后卡通片总是如约而至。
我喜欢在深夜望着那没有雾霾遮蔽的星空,感叹时间轴上每一个微分仿佛都存在着无限的可能。幼时,每天新事物带给我的冲击远比现在多得多,我的认知增长紧追不舍地跟在时间后面,所以那时的我觉得时间是一种很慢的东西。
从前,我还是那个坐在第一排带着红领巾的意气风发的少年。每天清晨,初生的太阳总是将我大声朗读的身影撒向贴满朝气蓬勃的语句的墙壁,窗外的枝丫喜欢伴随着我朗读的节奏一起摇摆。
升旗时,我身处学校二楼平台上,在上千人的注视下,语调激昂地朗读着致敬词。我的心中涌上一股股热血,不禁感叹:我tmd注定拥有不平凡的一生。
课上老师问我:“你想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我几乎毫不犹疑地回答到:“我想要成为一名英雄!像奥特曼一样可以拯救世界的英雄!”
那时的我总是臆想自己有拯救世界的能力,虽然自己还小,同时这个世界也很美好还不需要我去拯救。
后来我才了解到一个可以准确形容当时的我的词——中二。
随着知识阅历的增多,仿佛世界也不是我原本想的那么美好。就像路边总有一些衣衫褴褛的人拿碗对我摇晃;就像深夜窗外路灯下总有背着沉重书包的高中生在行走;就像在我入睡前总能听到客厅的父母在争吵。我不明白是世界变了,还是我的眼光变了。我明白的只有,我还只是一个对此无能为力的小学生。
当我迈入中学的殿堂后,我的世界观才真正慢慢地形成。每当我学到的越多,这个世界在我眼中就越残酷。人类为什么能为了一点小利就不顾他人看法?人类为什么不劳动只靠压榨别人生活还乐在其中?人类为什么仅仅因为种族主义就能如野兽一般残害彼此?
我是在和平年代下成长的孩子,我本应是知识改变命运最大的践行者。可对我来说,知识仅仅只是让我对这个世界增添了一份悲伤的看法。
我想长大,对这个残缺的世界我想有足够的能力去弥补它。就像小孩子对着自己心爱的布娃娃,当发现它身上的伤口时,第一时间想要去修补它……
小时候我就意识到了,长大不光意味着身体上的强壮,更是意味着知识阅历的丰富。可是在广阔的知识海洋中遨游,人类跟它比起来实在是太渺小了。
所以我一直认为语言类学科,就是那种深不见底,几乎一辈子都无法参透的学科没有必要投入大量精力,这可能是我的英语、语文成绩一直很低的一个原因。
相反,在高中之前,我认为数学物理等揭示的就是这个世界背后蕴含的‘真理’。但到了大学,慢慢地我接触到了非欧几何,量子力学等,它们对我的认知又带来了极大的冲击。
在课余时间阅读课外书籍也令我大致了解到,世间根本不存在所谓的‘真理’。可以说人们认为的一切‘真理’其实都是所有偶然事件的总和。因为归纳法、因果律本身就是没办法证明的。就好比太阳东升西落这在我以前看来铁定的‘真理’,如今我也不敢确定明天是否依然如此。
当我发现了哲学要去探寻的人生的意义是一个在人类维度上根本实现不了的目标,同时科学也仅仅只是建立在经验主义基础上的学科时,我感觉到知识不仅只是让我对世界的态度更加消极,更是一种令我头晕目眩的玄学。
伴随着大脑的一片空白,整个世界仿佛在我无意识之处上下翻飞,我好像陷入了一种尼采口中的虚无主义。我认不清这个世界,无论是科学方面还是社会方面。甚至偶尔还会怀疑这个世界是否存在。可能混乱不清才是这个世界本该有的样子,原来儿时的我是那么的单纯,我只是做了一场长达十几年之久的春秋大梦。
现在的我,也就是正写这篇文章的我,终于发现了这个世界不仅不像卡通片一样美好,同时长大后的我也根本没有能力去把她向着我内心深处乌托邦的样式去改造。我能做的仅仅只是苟延残喘地活在这个世界上,在有生之年尽我最大可能去掀开覆盖在整个世界之上的面纱。
至于以前提到的拯救世界,对不起,我不是个英雄,我拯救不了。
如果时光能够倒流,在那天老师问我想要成为什么时,我会告诉她,我想要成为一个小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