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拉肚子很正常,也很常见,而且很多人都把腹泻拉肚子简单的归根于“吃坏东西”。
近日,就有一位因拉肚子大意死亡的案例,引发关注。这个案例——从腹泻到死亡,不过12小时的距离!
然而很多人不知道,其实腹泻也有可能带来致命威胁!
1
前几天,微博大V、急诊科医生“@最后一支多巴胺”发在自己个人公众号上的一篇文章再度引起了热议:从腹泻到死亡,不过12小时的距离!
“@最后一支多巴胺”遇到的这位患者,65岁,男性,因为“可能吃了过期的绿豆糕,七个小时前开始出现上腹痛和腹泻”。在家人陪同就医后,患者夫妻俩只想输点消炎药,一再地拒绝检查:“我们没有什么病,就是吃坏了东西!”
然而患者苍白的脸色,和只有80/46mmHg的血压,让医生非常重视,要求患者跟随前往抢救室做心电图检查,抽血化验,然后输液治疗。
或许是医生态度坚决,家属没有再拒绝。然而,就在做完心电图、下达后续治疗完毕,医生尚未把医嘱开完,患者的病情就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而这个过程仅仅4分钟不到。
患者出现室颤了!
“我一个箭步冲到患者床前:胸外按压、电除颤、肾上腺素……按压、除颤、呼吸机、深静脉、多巴胺、去甲肾、肾上腺素、利多卡因、艾斯洛尔、氯化钾、硫酸镁……谈话、下病危、签字、汇报、会诊……最终我们还是没有敌过死神的魔掌,在距离患者第一次腹泻仅12个小时之后,便眼睁睁地看着患者被吞噬进了死神那巨大的张着獠牙的口中。”这是医生所描述的。
然而,却很少有人知道:特别是对于那些患有慢性病的中老年人来说,发热、腹泻、呕吐、纳差、大量出汗后的电解质紊乱往往可以诱发严重的恶性心血管事件。
2
据世界卫生组织的调查,腹泻的致死率仅次于肿瘤、心/脑血管病、糖尿病之后,高居各种疾病死亡率的第四位。小小的腹泻,怎就如此可怕?
大多数人都不知道,有些不典型症状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就是会以腹痛为首发的临床表现。
上面的那位患者,最大的问题就是腹泻导致电解质紊乱,由此引发心脏异常丧失了自己的生命,而这中间的时间,还不到12小时!
也很少有人知道,有时候腹痛腹泻,会是心脏相关异常的临床表现。
去年秋天,杭州市一医院接诊了一名女性腹泻患者。一进诊室,她就告诉医生,自己肚子疼拉了三天,一点力气也没有,胸口都有点闷了。
接诊医生看着她精神疲软,面色黄暗,表情痛苦的样子,除了开出一些消化系统的检查项目外,另外特意开了一张心电图检查单。
数分钟后,一份完整的心电图展示在诊断医生眼前:窦性心动过速、房性早搏等,是符合急性广泛心肌损害的心电图表现。患者当即被送入抢救室急救,后因病情危重转入ICU。
经急诊科、心内科、血管外科及危重医学科联合抢救才最终转危为安。
急性心肌炎由病毒感染引发,常有原发感染的表现,如咽喉痛、肌肉酸痛、呕吐腹泻等等,如不及时就诊治疗,可出现急性心衰、心源性休克、阿-斯综合征,有资料显示,它的死亡率高达70%。
3
误区一:腹泻了就靠吃止泻药
大多数人在腹泻时,采取的第一个措施就是立即吃止泻药,但这并不可取。夏季腹泻多由细菌、病毒等感染引起,若一腹泻就吃止泻药,也就意味着体内的“有毒物质”滞留,会加重对肠道环境的损害,威胁有益菌,很可能再次出现更严重的腹泻甚至诱发肠道疾病。
建议一般情况下,一天腹泻不超过3次,不必急着吃止泻药、消炎药等药物,适当多喝些水,吃点粥,补充淡盐水。
误区二:任何腹泻都吃抗生素
肠道中的有益菌、有害菌、中性菌三类细菌处于相对平衡的状态,以维护肠道健康。但抗生素会同时杀害有害菌及有益菌,不仅会导致有益菌死亡,还会造成对抗生素不敏感的病菌大肆繁殖,破坏菌群环境,反而加重病情。
如果病情严重,建议到医院进行化验,明确致病菌种类,再遵医嘱选用药物治疗。
误区三:出现腹泻不采取任何措施
腹泻是一种自限性疾病,有自愈的可能,但若毫不在意,也可能出现更大的隐患。细菌、病毒等微生物会在生长繁殖过程中产生肠毒素、神经毒素等有害物质,若不加以干预,被人体吸收后会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如:腹痛、头痛甚至肌肉麻痹、呼吸衰竭。
建议腹泻时,应兼顾“排毒”与“止泻”,以减少对身体的伤害。对于轻微的腹泻,一般专家都会建议加强可溶性膳食纤维的摄入。同时,腹泻刚好转时也不应掉以轻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