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抄:
马伦解释说:“收看电视新闻时,人们不会有意识地排除偏见或者觉得自己应该与新闻播音员辩论一番。因为这不像是有人在劝你:这位候选人不错,值得给他投票。这不是明显的文字信息,所以大家不会认真思考。这种信息太微妙了,因此也太不易察觉了,所以大家很难提防。”
心得:
这里举了两个社会学的例子,来说明人们的看法是怎么被“潜移默化”的。
一个是知名主持人对自己偏好的政党有微妙的表情变化,即使他的主持词是客观公正的,却也影响了观众的偏好;
另一个是一群学生被以“测试耳机”为由被骗去做社会学实验,1/3被要求在听一个社论广播时使劲点头、1/3要使劲摇头,1/3要保持不动——结果第三组对该时事的看法几乎没被广播影响,点头组却倾向于接受该社论,摇头组则倾向于反对之。
这两个故事也说明,非文字的说服与文字性的说服同样有效,甚至效果更佳。因此说服力并不限制在语言、口才上,起关键作用的往往是双方都觉察不到的部分。
有时“说教”不是最有效的,说服和被说服是一个综合感官的、早于人类语言存在的机制。
——这不是说我们要刻意练习那些“让我们更有说服力的”动作表情,而是要意识到非语言因素的存在和感染力,从而更加放松并专注于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