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青涩的初恋值得一辈子怀念,而甜美的爱情常常枯萎在围城里面?突兀的拥抱招来愤怒的耳光,过分的亲热激起猜疑和反感。牛郎织女,隔河相望,爱情神话,千古流传。如果他们结婚呢?光芒消散,平平凡凡,不至吵架离婚,再无神话可言。
距离产生美,相见不如怀念。如此广阔的世界,全与我无关。只有生我,养我,相识,所遇之人,所经之事,所到之地,才是构成我生命的组元。除此,世界无我,我无世界。徒一具行尸,立于天地之间,挤占生存空间,消耗生命资源。
爱热闹的人不一定害怕孤独,只有真正的孤独者才能体察到寒彻骨髓的孤独。最痛的刑罚也不是枪毙,而是世界上没有人理你。死亡的恐惧很可怕,但也可战胜。胆气旺者,胜之,则傲之,还不等肉体的疼痛感来瓦解意志,便已死了。怯弱者,败之,则惧之。其在心理上输给死亡,则心已死。毙命只是个物理过程而已,如同宰杀动物一样。但如果没有人理会你,你会怎么样?若是去做这样的试验,我相信自杀率一定不低。
所以我害怕没有朋友,没有人理会我。除了新交一些朋友,我还去记忆里挖掘 一些朋友。我发现几乎所有人都可交,只不过交往程度不一而已。真正恶毒的人并不常见,撒谎者往往有某种不想、不敢或不好意思说的苦衷。如此便后悔莫及了,因为用现在的心境和思想去审视过去的行为常常就是这种感觉。但是记忆无法篡改,悔之晚矣。而常怀悔恨自察之心,感情却莫名其妙地变化了。仿佛我所经历的那些人,曾经都是我很亲密的朋友。所有的过节、误会都消除了,感情自然而然拉近了许多,于是产生许多不合时宜的关怀和期望。弄得别人像丈二的和尚:他怎么回事?想追我?有什么目的吧?就如我们曾经是敌人,但在我对记忆的重新审视中,一厢情愿地原谅了你。我们对待彼此的态度便截然相反了。
与人交往,大多时候是遵循镜子原则的:你对我好,我便对你好。当我以崭新的态度去接触故人时,顺利地得到了接受和谅解。但也常常觉得如梗在喉:有好多东西没吐出来——自己的表现和想象的还有巨大差别。如同演戏一样,不管怎么准备,你的入戏程度都无法复制出你心中所想。 天隔一方的时候,我们各自遥望。对岸的倩影摄入眼帘,留驻心间,一直升,一直升,上升到心里至高的地方。及至相见了,本能的防卫,清晰的现实感,立刻将心门关闭起来,话吐一半,情却遮掩,云里雾里,若即若离。
我渴望相见,又害怕相见。这种害怕明显是对自己缺乏信心,对本能不甚掌控和信任。怕让别人失望,也怕自己失望。如同做坏事后,害怕露馅。回忆是一面放大镜。好的,则一厢情愿地更好,坏的,则一厢情愿地更坏。如果彼此并无深交,甚至有过节。结果就很坏,双重的情绪化夸大,形成态度上巨大的反差。要修复关系、重拾友谊,需要更宽广的心胸和气度。而越是互相了解的人,又越难去谅解对方。
说到底,人终归是要在现实当中去获得情感,信心,成就、几乎一切。只有相见才能使虚飘的想法变成沉甸甸的现实。而我常常流连在自己的梦中,因为现实里的艺术太过残酷,只有梦中的艺术才真正美丽。
所以啊,还是相见不如怀念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