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为星主原创文章,版权归本作者所有。欢迎个人点赞、评论、转发和分享。
(1)
近日,一则“高校教师怒扔学生论文”视频在朋友圈热传。
视频中,一老师因学生论文质量不高、学术态度不严谨而不满。大声呵斥讲台上的学生并将手中的资料扔出去。
因视频中老师情绪过激,扔论文行为被很多网友指责不尊重学生,进而对该老师的教学水平和素养提出质疑,目前该老师已被学校约谈。
截止目前,绝大多数网友的关注点仍集中在这位老师身上。
然而,在这里,我更想和大家谈谈,为什么这些大四学生,临近毕业,作为一名成年人,却对关乎是否顺利毕业的学术论文态度如此不端正。
针对此事,我朋友在朋友圈谈到:这些学生在如此严肃的场合中,可以做到心存侥幸,得过且过,敷衍应对,说到底,不过是缺失了羞耻之心。
对此,我深以为然。缺失了羞耻之心,就容易失去责任心和约束力。
(2)
近年来,因为缺失羞耻心而曝光的缺德事件并不在少数。
小到餐厅用水杯接尿,大到某些明星名人偷税漏税、学术造假甚至利用投资杠杆做违法之事进行敛财。
羞耻心的缺失,让行为失去约束,让良知失守。
也正因如此,无论家庭教育或学校教育,乃至社会教育,我们都务必重视对一个人的羞耻心培养。
一个人倘若心存羞耻,那么他会非常容易被旁人或自我点醒。在做不歹之事时,更会因良心不断自我谴责而走回正轨。
记得曾有新闻报道,一个青少年非常渴望得到一双限量版跑鞋,但因价格昂贵,爸妈并不支持,而他的压岁钱又远远不够。偏巧,他放学路途中捡到了一个黑色塑料袋,里面有2万钱。
当时,他仅仅迟疑了一下就心动了。他合上袋子,环顾了一下四周,没有人看到,再抬头四处确认,没有监控。于是他把钱放进书包里。
可是,走回家的那段路,他开始不安,内心备受煎熬。
最后,他实在受不了内心的那份羞愧感折磨,回到捡钱的地方等待,并主动报警。
而当他看到丢钱的人满脸泪痕地握着他的手,不断地感谢他,并告诉他这笔钱是要给妻子做手术用的。他差点跟着哭了出来。
他庆幸自己的羞耻心唤起自己的良知、约束了自己人性恶的一面,让他没有间接把一个凄苦家庭逼上绝境。
美国著名学者波兹曼曾说:培养孩子的羞耻心,就是把原则注入他们的心,这些原则将持续发挥作用,使他们终身走在正途。
换句话说,羞耻心的教育,实质就是底线教育。
(3)
总有很多家长会问,为什么孩子可以习惯性说谎,逃避责罚,重复犯错,甚至做什么事都无所谓、无底线。事实上,这些都是羞耻心缺失导致的结果。
那么,我们要如何培养一个有羞耻心的孩子,让他心存良知、做事有操守呢?
首先,家长要做到是,当孩子犯错时,不要不分场合地教训他、羞辱他或打骂他。
教育心理学上曾指出,如果父母总是当众宣扬孩子的过错,让他们无地自容,那么孩子会越来越对名誉不看重,逐渐收起自己的羞耻心,从而做事无底线。
因此,父母在孩子犯错时,可以给他眼色警告,等回到家中或者只有两个人的场合,再教育他。
其次,父母不要经常性、习惯性打压、挖苦、讥讽孩子。如果不对孩子尊重,总是打压、挖苦、讥讽,让他随时随地感到耻辱,那么,他就会害怕羞耻而变得敏感多疑,甚至自我放弃,从而走上两个极端——要么抑郁、要么成为恶霸。
另外,父母要学会引导孩子换位思考、训练他的同理心。一个孩子懂得换位思考,具备同理心,那么他就可以体谅别人的难处和心情,做事会更负责,更具条理以及操守。
最后,父母本身要有羞耻心,不要做没教养的事。比如霸占别人的座位,公众场合大吵大闹,为一己私利破坏公共规则等。
教育专家们常说,最好的教育,就是以身作则。
确实。因为很大程度上来说,家庭教育的本质就是人格渗透。你给孩子做了什么示范,选择当什么样的人,孩子就会成为你所投射出来的那个样子。
(4)
回到开头“高校教师怒扔学生论文”事件。
在事件持续发酵后,该老师的多位学生在社交平台为这位老师说话,当事学生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表示,该老师教学质量水平高,且对学生非常负责任,典型的刀子嘴豆腐心,每次严厉批评学生,但在指导之后,总会给学生们高分,让他们顺利毕业。
此外,学生也愧疚地说,为自己对学业功课不走心,学术态度敷衍而感到羞愧。
由此来看,老师扔出去的是论文,捡回来的是孩子的羞耻心。
私以为,非常值得。当然,教育需要讲究方式。这里必须强调,不鼓励这种欠妥的有辱师表的教育方式,但老师对学术的认真、对学生的真心和负责却值得赞扬。
在此,劝诫所有学子,在面对课业、学术等问题上,要常怀羞耻之心,做好自己学生的本分职责。
而父母们,请注重从小对孩子羞耻心的培养,唯有如此,孩子才能在成长中经得住各种考验,做到“行己有耻,有所不为”。
*作者简介:我是星主,专研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坚信教育是人生幸福传递。欢迎关注我,一起学习教育之道。微信公众号:星主奇谈(ID:yuexiangxingqiu)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