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蘋》是《诗经·国风·召南》里的第四首诗。是一首叙述少女祭祀祖先的诗。 诗中叙述了少女临出嫁前庄重严肃地准备祭品和祭祀的情况,详实地记载了祭品、祭器、祭地、祭人,反映了当时的风俗礼仪。
我是侍女阿梅,和阿兰、阿竹、阿菊,共同侍奉我家小姐-公爵大人的掌上明珠姝姑娘。
姝姑娘年方二八,生得千娇百媚、国色天香、倾国倾城,且冰清玉洁、惠质兰心、温柔敦厚,待我们下人亲如姐妹。
春暖花开的季节,姝姑娘被父亲许配给鲁国公子,准备秋季完婚,所以,小姐上了三个月的礼仪课,学习婚后到婆家的各种生存、生活技能和与人相处之道,以优异的成绩获得了毕业证书。
如今,正是炎热的夏季,公爵夫人要为姝姑娘准备婚前祭祀,祈求上苍保佑小姐婚姻幸福,生活美满。
说到祭祀,必须要由我梅、兰、竹、菊四姐妹为姝姑娘准备祭品-蘋(pín)草和水藻。
这一天,赤日炎炎似火烧,小姐穿着漂亮的裙子,随我们四姐妹入山,要到那瀑布下的清潭里、溪流中去采摘蘋草和水藻。那里的草最干净,那里的气温最清凉。
沿小溪一路上山,听泉水叮咚,和鸟儿鸣唱。山里有茂密的树林遮荫,并不太热,我们顺顺溜溜来到了双瀑潭下。这里有一大一小两道瀑布从山顶飞泻而下,溅出水珠点点,水雾迷漫,飞到脸上,凉丝丝的。放眼四周,满目青翠,竹木满山,山花烂漫。脚下潭水,清澈见底,水面漂浮着一片片浅绿的蘋草,开着洁白的小花。旁边水流清急的小溪里,到处是洁净翠绿的水藻,那正是我们要为姝姑娘采摘的祭品。
因为是祭品,大家都不说话,怀着诚敬的态度,拿着圆形竹篓和方形竹筐,到水中打捞蘋草和水藻,很快装得满满的,然后,放在一块大岩石上控水。
完成了今天的第一道作业,姐妹们轻松地透了口气,纷纷甩掉鞋子,光脚来到溪水里嬉戏。小姐也脱掉花鞋,撩起裙子下到水中,同我们一起玩水。这时,阿梅我忽然想起了姐妹们偷偷编唱的一首歌,就率先唱了起来,其她姐妹也跟着一问一答的唱和:
梅:于以采蘋(pín)?
兰:南涧之滨。
竹:于以采藻?
菊:于彼行潦(lǎo)。
梅:于以盛之?
兰:维筐及筥(jǔ)。
竹:于以湘之?
菊:维锜(qí)及釜。
合:于以奠之?宗室牖(yǒu)下。谁其尸之?有齐(zhāi)季女。
歌词大意是:
什么地方采蘋草?要在南山溪流旁。什么地方采水藻?水流清急小溪沟。
采来蘋藻用啥装?圆的筥和方的筐。用啥器具煮蘋藻?三脚锜和无足釜。
这些祭品摆何处?祖宗庙里窗户下。这次谁来做主祭?妙龄美丽待嫁女。
小姐听我们唱到这里,小脸羞得彤红,笑着冲我们喊:叫你们编排我,看我不撕烂你们的嘴。边说边弯腰用纤纤玉手撩水洒向我们姐妹,于是,你洒我,我泼她,大家闹成一团,花枝乱颤,笑声不断。
闹足闹够,我们可不敢直接回家,而是凉干衣裙,整理好头发和饰品,才规规矩矩、恭恭敬敬背着装满蘋草和水藻的竹篓和竹筐把家还。
到家,小姐进屋化妆、更换礼服。我们姐妹四人马不停蹄来到厨房,厨师们正忙着杀猪宰羊准备其它祭品。我们将祭祀用的锅-三脚锜和无足釜清洗干净,添水,放蘋草和水藻进去,开始烧火煮,待熟后捞出沥干,放入碗中,又一碗碗端进祠堂,整整齐齐摆在明亮的窗户下,待夕阳通过窗口照进来时,小姐出嫁前的祭祖便要开始了。
你们后人的祭祀都供奉着祖先的牌位,三千年的我们可没有那物件。我们是活人当牌位,称作“尸”,用活人演的“尸”来充当祖先的角色。因为小姐要出嫁,这个“尸“自然由美丽、美好、纯洁、淑女型的小姐来承担。
《采蘋》原文于以:在何处。
行潦:沟中积水。
筐:方形筐;筥:圆形的筐。
湘:烹煮。
錡:三足锅;釜:无足锅。
奠:放置。
牖:窗户。
尸:古人祭祀用人充当神,称尸。
齐:通“斋”,美好而恭敬;季女:少女。
写在题后:
古代,贵族之女出嫁前,要先学三个月的婚后礼节,培养妇德、妇言、妇容、妇功,再到宗庙去祭祀祖先,祈求祖先佑护。
俗话说:“上供神吃,心到佛知。”古人朴素的祭品和繁琐的礼仪,蕴积着人们的寄托和希冀,体现了古人对婚姻的尊重。
其实,尊重婚姻,敬畏规则,也是一种爱。
蘋草即苹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