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言: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
当来到这个陌生的城市时,生活学习都要完全靠自己了,这十年的在外上学工作,除了自己的坚强和努力,诸多朋友给予的帮助和友谊,让一个在外的人生活充满温暖和乐趣。
大学时代的同室舍友,四年时间的朝夕相处,点滴生活学习的细节中,凝聚出坚固的友谊。在离开时,感怀这片生活学习的校园热土,伤感这纯真深谊面临分离。彼时毕业离别,更多的心思琢磨和忧虑着职场与工作。而今回想过去,毕业之初面临极大的现实压力,更多的心思忐忑着自己的未来,没能花时间去整理四年中应沉淀下来的东西,包括友情。工作多年后,不再那么忐忑忧虑时,回首醒悟,所幸那些自己一直在意的友谊还保留着原来的样子。
友情还在初入大学,对于学校很多事情完全没有概念,也不知如何找到可以了解的方法。龟姐的帮助,至今仍让我铭记,在最初的适应期帮助解决一些问题。也许于她是小事一件,顺手而为,于我却是一股温暖,那种在陌生的异乡感受到生活的美好的温暖,减少了对陌生的恐慌和焦虑。而后在龟姐毕业和我们毕业时,机缘巧合我们又好几次一起相聚,慢慢更加熟悉起来。在毕业工作时,经常被龟姐和小吴喊着一起玩耍,忘不了在龟姐家吃到的煲土鸡汤,也忘不了龟姐馈赠的大闸蟹,这样的举动在刚工作之初交际不多,经济条件仍是拮据的时候,是莫大的感动和温暖。至今想起,仍旧溢着满满的感动,铭记于心!
老杨、小吴和wz,同窗舍友四年,在他们的耳濡目染下,渐渐摆脱乡村式狭隘思维,尝试着用新的眼光审视这个社会和周边的生活,感受不同文化、不同经济环境、不同地域所孕育出来的生活态度、思维方式和行事风格。那些年的时光,满是自卑和忧郁的我,在他们的带动下,慢慢改变和成长,暂时摆不脱的贫困拮据,但却可以放开内心的自卑,用自己的努力和接受意见改变自我的态度,积攒自信慢慢主动的融入集体,适应新环境,快速提升自己,改造自己身上的负面情绪。毕业后,大家各奔前程,我一门心思忧心工作扎进自己生活的我,差点遗失了这些宝贵的东西。
工作之初,和小吴的公司毗邻,时常联系。我们和龟姐关系不错,也就组了个群聊工作聊生活,约饭约玩耍。只不过那时的我基本没什么钱,而且工作上要学习的东西也很多,就比较宅在家里看书上网学习。一直都记得刚毕业工作时的大夏天,找小吴借钱凑房租,委实帮了大忙,度过那段灰暗低落的时期。某次小吴在江宁办事借住一晚,给我张苏果券我买个电风扇,至今这个电风扇仍在使用。在毕业初那阵煎熬苦闷的时期,他们的每一个无意识的蕴含着关心的举动都让我铭记,生活设置着荆棘也让他们带来了无处不在的温暖和关怀。小吴离开南京后,虽联系渐少,难得见面,但积淀的友情醇厚永不变。相隔千里,遥寄想念,忆往昔事,祝未来福。
老杨是个有故事的人,这么多年相处下来,我俩的绝大多数行为看上去都不像是一路人,一个循规蹈矩按部就班,一个潇洒自由行事乖张,但友情就是这么奇妙,看上去画风不那么合拍的人,也能结下恒久的友谊。最初见到老杨时,简单的觉得他也是来自农村的,能感受到他身上,或者更为准确的是他爸妈身上所带着的农村的气息,一种底层劳动人民的艰辛和沧桑。这是室友当中唯一个让我有这种的感觉的,因而自带一种亲近感,之后的接触相处,他也是唯一让我感觉到他的身上有着八十年代初大学生的影子,那些在新千年的互联网中早已销声匿迹,或者至少是已不再潮流的东西,在他身上偶有闪耀。他的很多处事方式,总会让我觉得出其不意,甚至不可思议,大学学习成绩吊儿郎当,却在临近毕业前加入考研大军,首次折戟后仍然独自战斗一年。二次再战不满意后开始寻找工作,我们的友情在毕业离校后重新相遇。我继续依照自己的规划专注着自己的生活,老杨也开始为了工作奔走在沪宁线上,用他的话来说是:青春献给了沪宁线。我们选择的方式和路途不尽相同,但我们有相似的成长背景,也有共同的未来困境,面对各自的生活,殊途同归,流浪漂泊的路上,相互扶持一把。这份友谊,仍会继续前行,无需言语,都在心中。
还有wz和小崔,毕业之后,虽有分开,但见面时仍是毫无嫌隙的亲切,拥有一段青春的回忆,讲述着同窗之谊的甘甜。这份友情也将继续在未来开花,让生活充满芬芳。
为友情干杯工作打拼的这些年,还有一些新的朋友碰撞出来的友情值得收藏和铭记,茆兄、波哥、佳文等,或一起合租,或共同工作合作,在陌生的城市相遇,在川流不息的人潮中相逢,在那段青春激情的岁月里一起走过一段路,让困难、坎坷、不顺、郁闷等都统统消散,友谊绽放的明媚,辐照着自己前行的路,走的轻快、坚定,暖暖的,久久不散。
掠过脑海的友谊火花,璀璨明亮。友谊之花永不凋谢,芬芳四溢,历久弥新。感动着,铭记着,常怀感恩之心。
这样的情谊,还会在下一个十年相遇、演绎。
--写于2016年11月20日,修改于2017年7月15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