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年不知肉味

作者: 游识猷 | 来源:发表于2014-01-17 14:49 被阅读6059次

    首发《文艺风象》

    我敢打赌,站在食物链相对高处的你一定听过一些力证“高处不胜寒”的说法,有些极端素食者为了证明人类“天生茹素”,甚至声称我们的祖先不够牙尖爪利,根本吃不到动物,倒是长了根长长长的消化道,因此特别适合素食。总而言之,赶快弃暗投明,一起在绿色森林里快乐地奔(chī)跑(cǎo)吧。

    首先,“进化过程中的主食”未必等价于“如今对健康最有益的食物”,世易时移,当年的进化策略不一定是目前的最优选择。 几百万年前生下十二个宝宝后含笑而逝,把资源留给自己的下一代还是个不差的进化策略,如今换你你乐意?再者,就拿人类进化史来说,人类在99%的时间段里也是杂食动物,更精确点说,是一种见啥吃啥的机会主义杂食动物。直到如今,我们在地球上血缘最近的亲生兄弟黑猩猩,日常食谱里至少5%是动物性食品。

    在持续了上百万年的旧石器到中石器时代里,人类的转职方向只有一种,就是吃货。这些吃货武能狩猎,文能采集。虽然是靠天吃饭,但他们吃得相当不错,日均摄取的维生素C是现代人摄取量的五倍,花?吃。树叶?吃。坚果?吃。浆果?吃。块茎?吃。老鼠?吃。鸟蛋和雏鸟?吃。爬的很慢的乌龟?吃。无脊椎动物如蜗牛和白蚁?吃。牙口不好,指甲不利就打不到动物?被智人灭绝的披毛犀大角鹿猛犸象巨袋鼠等无数古生物都在地下默默垂泪 。

    这方面的直接证据之一来自古猿骨头里的锶钙比例。同一环境下,锶和钙的比例是相对固定的。这两种元素性质很接近,植物对它们一视同仁,动物则更喜欢吸收钙。于是吃植物的草食动物,其骨骼与牙齿里的锶钙比率低于植物。吃草食动物的肉食动物,体内的锶钙比率就比草食动物更低。就像重金属会通过一层层食物链最后富集在顶端,锶则会因为被动物“嫌弃”而逐层减少。总而言之,比对古猿与其他动物骨与牙后的结论是,古猿吃肉。

    而那些所谓“人类结构适合纯素食”的“证据”,细细研究起来其实大多站不住脚。从解剖学上说,一只兔子消化道有5米 ,成年人类消化道大概9米。 从比例来说,兔肠远胜人肠,而兔子有时候还得把没完全消化的食(biàn)物(biàn)吃下去再消化一遍 。何况以长度来估算消化道功能也未必准确,如果关注消化道的其他指标,比如表面积,比如重量,比如和重量直接相关的能耗,就会发现相对于其他灵长目兄弟,人类其实是把胃肠道的重量和能耗都大大削减了,省下来的资源投到哪里去了呢?1995年有研究者比较了五个加起来占人体能耗七成的器官——大脑、胃肠,外加心肝肾,结论是心肝肾波动不大,胃肠则变成了原本理论值的六成,省下来的基本全给了大脑。 相比起来,食谱接近纯素食的大猩猩消化道就比我们重得多,而它轻轻松松就能一天吃下50斤食物。

    什么都吃自然有进化优势,我们现在的人口就是明证。什么都吃也有缺陷,人类因此难以分化成不同种。从分化速度来说,食草动物分化最快,然后是肉食动物,杂食动物的多样化速度最慢。当专注于吃各种不同种子和昆虫的雀鸟在加拉帕戈斯群岛(Galápagos Islands)占据各种精细独特的生态位并分化出各种鸟喙时,人类这个奇行种坚定地走上了天下吃货是一家的道路,避免了因食谱不同而日渐生殖隔离,种类不一样怎么谈恋爱的惨剧。

    这样的好景一直持续到大概一万年前,伟大的农业革命发生了。

    许多野马骨野牛骨上还残留着石刃石锤留下的伤痕,我们人类已经进入了新石器时代,在这一万年中,人类的食谱里植物性成分确实比例上升了,但平均营养水平比起旧石器时代,则是不进反退。

    《枪炮、病菌与钢铁》的作者贾雷德.戴蒙德宣称,农业是“人类历史上最巨大的错误”,而且人类至今都没有从这个错误中完全恢复 。我们驯化了有限的几种动植物,然后太过依赖它们,水果、坚果和肉类的消费比例则迅速下降。 伴随着蛋白质和维生素缺乏,疾病的风险开始大幅上升。

    在南美,印第安人驯化了玉米,这种杂粮好种又管饱,只是缺乏氨基酸且会阻碍铁的吸收。他举例说,通过研究南美古印第安人的牙釉质与骨骼发现,农业兴起后营养不良导致龋齿率上升了五成,而缺铁性贫血的发生率翻了四倍。两河流域驯化了小麦,全世界从此有了面食,不过这种主食不但营养单一,还会妨碍吸收锌,欧洲人的祖宗两万年前男性平均身高还有179,到了新石器时代就下降到平均165,此时他们吃肉的数量大概只有旧石器时代的10-20%,直到20世纪,农业技术才又一次绿色革命突飞猛进,顺带着把平均身高又拉回176。 东亚地区驯化了稻谷,这种主食缺乏维生素A,如今每年还有50万名儿童因此失明,而黄金大米的论战至今还没吵完 。

    但对于吃肉的渴望从未消退,农业独立起源的三处中,两河吃货驯化了猪、牛、羊,东亚吃货驯化了鸡、鸭、猪、牛,美洲吃货驯化了……驼马和羊驼。虽然没有当年品种丰富,但偶尔吃到也算聊胜于无。

    农业革命有其意义,比如有了这些富余粮食才有可能职业分工,你耕田来我织布,你当兵来我制陶。农民虽然营养不良、皮薄血少,但是人家有巨大优势——资源需求少,有点碳水化合物就能生生不息……在人海战术面前,高级兵种狩猎者含恨倒下,农民统治了全世界,直到如今。

    我们紧勒腰带一万年,熬得脑容量都比一万年前的峰值下降了8%,终于等到农业技术飞跃,然后才有了这数十年来的矫枉过正。

    有的吃货恨不能早啃猪蹄,晚啖牛排,盘里不见一点绿色,加点番茄酱就算蔬菜吃过。然而我们毕竟不是自己制造各种维生素得心应手的喵星人,它们可以只是偶尔嚼几根草,要么为了吐,要么为了酷。人类需要植物性食物里的多种营养素,美国国民膳食指南推荐每日摄入热量中10-35%来自蛋白质,其他来自碳水化合物和蔬菜水果。这个数字挺接近旧石器时代的标准饮食——65%的植物,35%的动物。如果肉少了,食谱里又没有增加足够的蛋白质,长久下来身体里的蛋白质工厂缺少原料,胶原蛋白和角蛋白没法合成,对皮肤弹性和头发光泽相当不利,肌肉越来越少,基础代谢率也没法上去,慢慢变成喝凉水也长肉的体质。

    你要是超重了,三高了,II型糖尿病了,那么确实应该多吃点顶饱的蔬菜、水果、豆类、杂粮,沙拉酱别可劲放,橄榄油别没够地拌。如果你身体健康而考虑吃鱼素食或者蛋奶素,一般来说问题也不大。至于纯素食,不是营养师的一般人真hold不住,至少别给还没发育完的孩子吃,别给非常消瘦的癌症病人吃,贫血者别吃,胃肠消化不良者别吃,孕妇别吃,老者别吃。 铁、维生素D、维生素B12、以及omega-3 脂肪酸是素食者特别需要注意补充的几种营养素。

    一般来说,素食能减少脂肪和蛋白质的摄入,增加膳食纤维以及许多微量营养素。有人说素食者更长寿,然而素食者里坚持其他已知健康生活方式的比例也更高,他们往往不抽烟,少饮酒,多运动——试想一个人连肉都不吃了,他对自己还有什么狠不下心的。由于目前的研究很难排除这些“其他因素”对长寿的影响,因而也无法给出“不吃肉,更长寿”的结论。 事实上,2009年英国一项大型研究中比较了将近五万个素食者和肉食者,结论是死亡率没有明显差异。 而今年美国著名的“素食可降低12%死亡风险”的研究中,对素食的定义实际上主要取决于是否少吃红肉,吃海鲜的“鱼素食”以及吃蛋喝奶的“蛋奶素”在该研究中,都算作素食。

    多吃蔬果杂粮没什么不对,对于如今不缺油盐不缺糖不缺能量不缺肉的成年都市人来说,餐桌上多点绿色也很有必要,但大可不必视动物性食品如毒药。从节约资源、关爱动物的角度而言,让更多人吃得素点儿并不为过。但如果单纯从健康角度来说,旧石器style的“什么都吃,什么都不多吃”,以及大量但不过量的运动才是王道。要复古,不妨复古得彻底点儿,唔,除了吃野生动物那部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万年不知肉味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hmct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