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想想自己的公众号从申请至今已有近两年半的时间了,940天,但实际运营的时间却只有三分之一,自己竟也没察觉到那三分之二是如何被荒废掉的。
是因为忙碌的工作?这只是冠冕堂皇的借口罢了。
人总是有惰性的,所有动摇的念头都会成为放弃的开始。
我还清楚地记得自己当初在图书馆的杂志中翻看到“共享信息”的那种热血沸腾的心情,那一张我盯着看了许久。我想无论是否有所作为,都可以亲自了解这个在当时看来特别奇妙的东西。几个简简单单的名字所包含的内容,足以让我见识和学习各个方面的知识,它,就像是另一个课堂。
当天晚上,我就把这种想法转化成了实际行动,经过一番折腾,建立了自己的公众号。
(2)
其实我以前并不喜欢读书,一方面我并不是那种可以安安静静坐上几个小时或是一个下午的人;另一方面我觉得自己很难走进作者的大脑,无法理解他们的思维,无法像他们一样思考,也不能用他们的目光去感知看待这个世界的美好与失衡。
当时的想法就如同让我去当一名演说家一样,这就不是我该去做的事情。
可是某一年,咸鱼和梦想不知怎么就搭上了线,还牵来了读书、健身,和旅行。
“做人要有梦想,否则和咸鱼有什么两样”
“要么旅行,要么读书,身体和灵魂,总有一个在路上”
总觉得自己有被这几句话腐化的嫌疑。
最初建立以读书为主题的公众号的目的很单纯(要说现在没点利益化,我自己都不相信),就是逼迫自己能够多读一点书。既然工作已经困住了双脚,总不能再让空余的时间蒙上眼睛吧。要真是这样,那几乎是要成为一名失明患者了,致残的行为我想总不该做得下来吧。
于是便开始了读书计划。没有读书习惯的我一开始就读得很慢。也没想着几天读完一本,一年要读多少本书,因为这难免会给予自己很大的压力。
把兴趣爱好当作任务似乎很容易陷入死圈。
(3)
我在那年年末总结的时候这样写着:2015年,看过一次电影,两次表演;逛了三次图书馆,五个景点,去过两次相同的一处地方;参加了四场婚礼;回了十一次家,读了二十三本书……
我知道二十三本书的数量算不上多出色,不过我自己算是比较满意了。我记得那一年年初的时候播出了电视剧《平凡的世界》,巧合的是这也是我那年看的第一本书。因为王雷、吕一、佟丽娅的缘故,我迷上这部电视剧。
我喜欢剧中的孙少安,因为他有担当、有魄力、有野心。我喜欢书中的孙少平,因为他有理想、有信念、有一颗执著的心,因为他和别人不一样。
我更喜欢那个片段:在黄土地上,贺秀莲咬破自己的手指,用鲜血为孙少安续上生命线。“你笑,我跟着你笑;你流啥泪,我都替你抹”她对他说的这句话一直都记忆深刻。得知剧末病重的贺秀莲并没有死去的时候,我曾幼稚地给朋友发了个信息“我的秀莲最后还在”。
我也能回忆得起第一次读完一本书的感动心情。大学期间无意中抽到了一本《玻璃城堡》十分冷门的书,说它冷门,是因为至今仍然有很多人不晓得它,不过故事中天使与雪儿的网上恋情却像是很多8090后的青春记忆。俗套却不失细腻与温柔,是缘分的继续,也是对未来,对美好爱情的憧憬。
这种跟着作者慢慢进入故事的角色转换并没有持续多长时间,便被相继压过来的庞大工作淹没了,之后更是长达一年半的静默状态。在这一年半的时间里,少了坚持的动力,整个人都松弛了下来,不再疯狂读书,不再写作更文。
(4)
今年年初的时候报名了一门写作课程,其实最大的收获并不是从课程中学到了什么(当然这也是不可忽略地一部分),而是认识了一群志同道合的小伙伴。天南地北,各个城市,不同行业,不同年龄段,每个人都在为自己的梦想拼搏着,努力争取自己理想的生活,为自己、为父母、为另一半、为孩子,不同的生活方式,相同的奋斗目标。
这里,就像是一个大家庭。
孤独的旅途,总要有人陪伴才不会寂寞。于是我又重拾了丢弃已久的公众号,充实自己,转变风格,继续更新。读书与写作把我们这群互不相识的人紧紧拉在了一起,这真的是缘分。在这里我们互相分享着资源,传递着快乐,激励着每个人变得更好。也许这段旅途总要有人来来去去,进进出出,但请记着,离开并不是放弃,而是寻找更好的方向。
重新思考,沉淀自己,的确不失是一种很好的反思方式。
这里的一位小伙伴曾写道:如果方向错了,停下来,就已经是在前进。是的,如果不是自己想要的,为什么还要坚持,为什么还要自寻烦恼呢?
既然要坚持,就要给自己一个坚定的理由,一个可以让自己支撑下去的理由。
路遥在《平凡的世界》中写着:人的一生中关键的就那么几步,特别是年轻的时候。不错,我们会经历人生中的许多岔路口,面临很多选择。但无论是哪一种,有梦想,请别轻易放弃。梦想的笔画总是比现实多的。累,才会忘记疲惫;疼,才会忘记伤痛。
也许,未来的某一天我也会放弃,但肯定不是现在,也不会是现阶段。我觉得有那么多朋友喜欢读书,真的是这个世界的福气,我还愿意陪着大家一起走下去,阅山川河流,看世间美景,品人生百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