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灶

作者: 暮雨潇潇 | 来源:发表于2021-02-04 15:50 被阅读0次

今天是农历腊月二十三,我们乡下人已经忙着祭灶了。

腊月二十三、二十四、二十五,三天都是祭灶的日子。“君三,民四,朝廷二十五”,第一批祭灶的是“君”,“君子”是有地位有学识的人,他们在腊月二十三就要办祭奠灶王爷的仪式。记忆中,只有西门口的王家在腊月二十三祭灶,他家自称是“兴中王”,属于“君”的行列,其余人家包括我家都是腊月二十四祭灶,标准的“民”,属于老百姓。王姓,除了腊月二十三祭灶的“兴中王”,还有另一个王姓是“狗屎王”,“狗屎王”属于老百姓。所以说“一笔写不出两个王字”这句话是不对的,同一个“王”有两个姓。腊月二十五的“朝廷”祭灶,身边没有“朝廷”,我还没见过,想来应该特别隆重吧。

如今,祭灶的仪式已经被简化了。我们家祭灶只有两个动作:到集市上请一幅灶君画像,然后在灶台前的香炉里烧一柱香。民以食为天,祭灶……祭奠主管温饱的灶老爷是进入春节欢乐时光的第一节,供奉灶君画像的两旁一般贴着对联“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把墙上旧的灶君画像焚烧化了,表示送灶王爷上天替黎民百姓说好话了,贴上新的,表示灶王爷重新回到人间,保佑我们平安喜乐。每年,我老妈主持祭灶,在铜香炉里点三柱清香,香气缭绕间,老妈嘴里念念有词,祷告感恩不停。

有时灶王爷画像搭配的对联也可能是: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说的是大年三十守岁,一夜的功夫,从旧年跨入新年。

明天是腊月二十四,是我们老百姓祭灶的时候,从祭灶开始就进入过年程序了。中午要烧鸡鱼肉蛋,晚上要烙芝麻糖饼,再然后就得准备发面、蒸包子啦!蒸蒸日上,热气腾腾,象征着充满希望的美好一年。

腊月二十四,双月双日,又是祭灶,黄道吉日。我们农村会有很多人家娶媳妇,“有钱没钱,娶个媳妇过年”,不仅给新年增添喜庆,还能为省吃俭用的人们省点钱……结婚的宴席和过年的年货一起置办了,杀头养了一年的“年猪”,头蹄肚肺的,就都有了。

现在老百姓的日子早已超越了温饱,朝鱼暮肉,山珍海味,都不足为奇了,对“灶台”的关注力减少了,对“灶王爷”的尊崇也不如以前,祭灶的仪式只保留在距离现代风较远的农村,也许再过五十年,“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的灶王爷,就要淡出中国人的节目单了,取而代之的是情人节、万圣节、圣诞节。

祭灶,是中国传统习俗之一,虽然不如以前那么隆重,但是我希望还能有人重新认识重新提起,就像今天汉服的回归一样,总要被大部分的中国人重视才好。

相关文章

  • 祭灶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每当这首“过年谣”唱起,就意味着传统的“小年”到了,人们开始做糖瓜...

  • 祭灶

    今天腊月二十三, 台历上还特别注明 ,北方小年。 腊月二十三,是北方小年;腊月二十四,是南方小年。 我是北方人,也...

  • 祭灶

    张君辉随笔 “祭灶”在我国被人们视为一个很正式又很隆重的一个民俗活动。在中国关于春节的祭祀活动很多,“祭灶”便是被...

  • 祭灶

    农历腊月二十三,是北方传统的“祭灶”日,也是“小年”。 玉帝知道后,认为张生能回心转意,还没坏到底,既然死在了锅...

  • 祭灶

    今天是小年,阳光普照,晴空万里,不知是不是楼下有结婚的,时不时的有鞭炮声,一下就好似就是新年了。 似水流年说的...

  • 祭灶

    民间传说,每年腊月二十三,灶王爷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禀报一家善恶,让玉皇大帝赏罚。因此“送灶”时,人们在灶王像...

  • 祭灶

    图文 | 王學藝 “腊八祭灶,新年来到”。 如果说腊八是对寒冷冬天温暖的期冀,那么祭灶就是开启新年的第一道帷幕。 ...

  • 祭灶

    文/夏矛 文笔不知从何落, 唯恐改变灶神论。 迷信相传几千年, 延续文化添新群。 新群,即一代接一代的人。 ——2...

  • 祭灶

    今日小年爆竹响, 灶君开目欲回宫。 转身细数人间事, 待等黄羊酒一杯。 注:小年祭灶是大江南北共同的习俗。...

  • 祭灶

    又是一年一度的祭灶。祭灶又称作小年,从此开始,新年也就进入了倒计时。该收拾的房子也都收拾停当了,该备的年货也都备齐...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祭灶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hvbtltx.html